不过,刚刚辛毗的话说出了匡汉军的唯一生机:尽快夺取函谷关和武关。
有了函谷关和武关,就能挡住朝廷前来征讨大军,也就能给雍州匡汉军和凉州安汉军与征西军团和西南军团周旋的机会。
樊稠反复琢磨辛毗的话,越想越有道理。
“那我们撤回母谷,然后从分支谷道出白马,去华阴?”樊稠问辛毗。
“不,隘口这里还是要打一下的。”辛毗说道。
“为何?”樊稠不理解了。
“为了争取时间。”辛毗给樊稠分析了起来。
“如果不打一下就撤,护民军必然会派出斥候监视母谷的兵马,或者说,我们走分支谷道出山,很快便能被他们发现。
“而护民军的弓箭厉害,只要他们在子母谷四周的山上监视我们,我们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
“所以,请将军留下五千兵马,吾率领他们对隘口发动佯攻。这样,起码可以拖住隘口的护民军三日以上的时间。
“利用这个时间,将军返回母谷,迅速整顿兵马,藏好谷中存粮,然后走白马,然后兜到护民军的身后,前后夹击,护民军必败。
“而且将军返回母谷后,要快速派出信使,把我们被护民军发现的消息通报给大都督。
“为了防止分支谷道也被护民军封锁,除了派人出白马送信之外,还要派人翻山越岭出山。我担心护民军同样封锁了两条分支谷道。”
“封锁了分支谷道?护民军这次来了多少人,能兵分三路围困我军?”樊稠如果不是伤口疼痛,可能就从躺椅上跳了起来。
辛毗耐心地解释道:
“按种种迹象判断,这次护民军发现我军,纯属偶然。估计他们的本意是带领娃娃兵进山训练,无意间发现了我们。
“但我研究过《汉报》上登载的护民军所有战例,发现护民军有个特点,每逢对战,便想全歼。
“如果这次护民军也想全歼熊耳山中的数万兵马,他们就必然会封堵能出山的分支谷道。”
辛毗的话,让樊稠吓出一身冷汗。
他一直对出现的这数千护民军没大上心,倚仗就是还有两条出山的分支谷道。
如果那两条分支谷道被封锁了,他岂不是就成了笼中之鸟、瓮中之鳖?
哪怕他在山中还有大量存粮,可最多也只能坚持半年左右。
如果护民军可以用他们射程超远的弓箭,不断在远处射杀他麾下的将士,他这数万兵马的士气,恐怕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住就会崩溃。
樊稠马上吩咐传令兵:
“分出十个传令兵,翻山越岭出山,五日内一定要把我的亲笔信送给大都督。
“另外,让两个都尉各带五十人,探查那两条可以出山的分支谷道。如果没有护民军封堵,就派传令兵快马前往华阴县送信;如果有,快速撤回通报于我。”
然后樊稠又看向辛毗。“佐治,给你留兵一万。隘口前,由你全权处置。”
“佐治必尽心竭力!”辛毗向樊稠保证着。
樊稠马上起身,由士卒抬着,快速返回母谷。
他回去后,除马上整顿兵马外,还有两件事:
一是在两条分支谷道上设置防御,二是要把粮库中的粮食全部藏起来。
这粮食可不少,足够他们三万兵马吃上大半年。
樊稠从军多年,自然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今年雍凉两州大旱,几乎肯定今年雍凉两州将会颗粒无收。
他来子母谷前,裴茂就已经告诉过他,由于雍凉两州世家大族的存粮,不仅要坚持到明年秋收后,还要拿出相当一部分来给百姓施粥,所以,粮食一定要省着用。
所以,山谷中的存粮,樊稠连一粒都舍不得浪费。
如果他撤离山谷后,便将这些粮食烧掉,那还不如杀了他。
所以,山中存粮必须要藏起来。
樊稠刚走,辛毗就开始布置佯攻隘口。
辛毗还是有些军事才能的。
他并没有正面硬攻,而是向隘口两侧的山上各派了两千兵马,沿着山脊向隘口逼近,牵制隘口两侧山顶处的护民军。
辛毗已经知道为什么在山下看不到护民军了。
因为护民军身上穿的都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服装,只要趴在山上的野草中,目力是很难发现的。
所以,他要求两侧山上的匡汉军先派出尖兵,并缓慢地向前推进。一定要发现山上埋伏着的护民军。
等山上靠近到可以冲锋的距离后,他在隘道中,将会同时发起冲击。
而正面也不会再是傻冲,而是以盾阵居前,人人持手盾,以遮挡护民军的箭矢。
一千匡汉军,两百面大盾居前,列阵于隘口五百丈处。
两侧,四千匡汉军准备好,只等辛毗一声令下,便会向两侧山上涌去。
辛毗目光炯炯地盯着隘口,心里暗自发狠。
“哪怕我是佯攻,也要试探出你们的底细。我倒想看看,护民军的战力到底强到什么程度。”
发完狠,辛毗大手一挥,发出了攻击的命令。
“咚咚咚——”战鼓声开始在隘道中回荡。
“呜呜呜——”数十支号角声,直接冲破了隘道上的天空。
盾阵开始向前推进。
两侧的四千将士,呐喊着攀爬上了山坡。
辛毗明亮的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隘口的方向。
他想看看,护民军如何应对他摆出的如此阵仗。
然而,他失望了。
无论是隘口正面,还是隘口两侧的山顶,他没能看到一个护民军。
他知道护民军就在那里,可他看不到。
辛毗知道,护民军越是不现身,攻击隘口将士的压力就越大。
看不见的敌人最可怕。
一百丈,两百丈,三百丈……
盾阵已经抵近到隘口的两百丈处,可隘口处仍然没有丝毫动静。
盾阵的步伐越发地缓慢。
盾阵中的所有将士,都把手盾举过头顶,准备遮挡从天而降的箭矢。
两侧山脊上的将士,派出的尖兵已经前出三十丈,同样逼近到隘口山顶两百丈距离内。
没有动静!
一点动静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