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深深地吸了口气,再缓缓地吐出。
一边盯着隘口处的动静,一边坚定地说道:“再次擂鼓!”
“咚咚咚”的战鼓声再次擂响。
在鼓声的催促下,盾阵前移的速度快了几分。
一百五十丈,一百丈,五十丈……
盾阵距离隘口越来越近了。
两侧山上,也又向前推进了百丈距离。
然而,两侧山上的匡汉军,不敢再向前了。
因为再向前,就是一个小山坳。他们得先下到山坳,才能继续往上爬到隘口两侧的山顶。
可领军的校尉知道,如果他们真敢走下这个小山坳,那小山坳就会是埋葬他们的地方。
左右两侧的小山凹,明显是护民军挖出来的。
之所以在这里挖出一个山坳,肯定是因为这里便进入了弓箭的射程。
挖得也不深,也就十余丈长、两丈宽、近丈深。
可这十余丈的长度,正好涵盖了爬上隘口两边山顶的必经之路。
你只要敢下去,一定会遭受到箭雨的无情覆盖。
可不前行也不行呀。
山下的鼓声催得很急,不向前肯定是不行的。
两侧的两个校尉咬紧牙关,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几乎一样的命令。
“五百人下坳地,注意防箭!一千人张弓掩护,余下五百人戒备!”
士卒们面面相觑。
他们当然知道,别说是一千人张弓掩护,哪怕是一万人张弓掩护都没用。
匡汉军的弓箭才能射多远?顶多七十步。
可护民军的弓箭能射多远?那可是能射一百二十步。
他们知道,他们下到坳地问题倒是不大,可等他们从山坳往上爬时,便进入了护民军射程中。
看那坳地的陡峭程度,肯定是要把双手用上,才能爬出来。
可用上双手,就没办法持手盾挡箭矢了。
这是在用士兵的性命去消耗护民军的箭矢吗?
可校尉也没有办法呀。
他们也是被辛毗给逼的。
辛毗告诉他们是佯攻。可佯攻不也是攻吗?
要攻,就得进入对方的弓箭射程内。
至于生死,就完全由护民军的射术来决定了。
校尉看到所有人都在犹豫,眼睛一瞪,便想发飙。
你们不听我的军令,是想让我回去被副将惩罚吗?
然而,校尉的怒吼正酝酿了一半,突然响起的军号声,直接帮他把这口气给泄了。
军号声可不是从隘口方向传来的,而是从他们身后传来的。
校尉们马上转过头去看。
两边的校尉动作很整齐。
他们几乎是同时看到了让他们难以置信的场景。
在匡汉军进攻的出发地两侧山坡上,各冒出了数百护民军,人人手中一张长弓,正在朝着副将辛毗所在的位置倾泄箭雨。
长弓的射术慢,而辛毗四周还有五千将士防护,可以说,辛毗的危险并不大。
可已经抵达到隘口不足五十丈的一千将士,还有两侧山顶上的四千将士,现在该怎么办?
他们已经被护民军截断了后路。
山顶上的四千将士,如果继续向前突进,便会迎接护民军的箭雨。
他们可没有大盾来遮挡箭矢。
或如果他们现在马上下山,护民军必然马上来抢占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然后顺着山脊对他们一路射杀。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隘口前的一千将士能够突破隘口,才能掩护两侧的四千将士下山逃命。
能突破隘口吗?
果然,那一千将士组成的盾阵,也发现了身后的不对。
或许指挥进攻的校尉与两侧山上的校尉有同样的判断,马上呐喊一声,向着四十丈外的隘口冲去。
只要能冲到隘口,搬走挡路的灌木,他们就可以一直冲出去,希望能冲出一条生路。
然而,刚刚到灌木障碍前,他们却发现已经麻烦了。
他们要搬走灌木,就得放下手中的大盾。
可放下大盾,又用什么来遮挡箭矢呢?
又是山顶上响起的军号声让他们摆脱了犹豫的境地。
两边的山顶上,各涌出两百护民军。
这些护民军五十人与对面山顶上的匡汉军遥遥相望,剩下的一百五十人全部开始朝着隘口处的匡汉军倾泄着怒火。
可其中有五十人手上拿的是什么武器?
明显不是长弓,可却能朝着山下射出箭矢。
可那是什么呢?
山上的两个校尉凝目望去,可距离百丈左右,实在是看不清楚。
匡汉军看不清楚,可看官们肯定都知道,那便是被护民军称为“神弩”的手持弩。
五千紫金卫,五百龙鳞卫,人手一把手持弩。
由此可见龙鳞卫和紫金卫的战力之强,火力之猛。
在山顶上射杀大盾兵,那可太痛快了。
大盾能挡住前面来的箭矢,可挡不住从头顶上来的弩箭呀。
其他士卒倒是可以用手盾遮挡弩箭,但大盾兵可没这个条件。
一共才两百个大盾兵,可山顶上有一百把神弩,每把神弩有五支弩箭。
而且这些神弩手采用的还是精准射杀。
也就是说,两百大盾兵是一个都回不去了,除非他们把大盾放倒,然后自己藏在大盾之下,等护民军冲出来之后,再帮他们把大盾掀开,送他们进战俘营。
至于剩余的八百人还能回去多少,还是那句话,看紫金卫的射术如何。
既然看到叛军手上都有手盾,紫金卫当然不会漫无目的的乱射。
他们在训练营中就被教育过,每一支箭矢都是钱,所以在射杀敌人时,尽可能采用精准射杀。
除非是对手不列盾阵的大规模冲击,才允许大面积抛射。
现在,他们在五十几丈高的山顶处,如果再不用精准射杀,打完仗后,肯定会被军棍伺候。
于是,紫金卫相互之间开始比起了射术。
一边射着,还一边大声数着。
“一、二、三、四……”
突然传出一个刚刚开始变声的声音:“哎呀,我没能射到要害,只伤了他的腿。”
旁边响起一个声音。“哈哈,那你可以落后于我了。”
紫金卫就这么一边说笑,一边相互竞赛,一边收割着隘口前匡汉军的性命。
远在百丈外的山上的匡汉军,都听到了护民军的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