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如此,倒不如主动放弃,换取一线生机。这样一来,他至少还能保住自己和应弦的性命。
虽然两人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但青王表面上仍然假装和萧若风势同水火,好像彼此之间有血海深仇一般。
因为在这件事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之前,绝不能破坏掉太安帝所奉行的原则。
要知道,唯有让太安帝坚信整个北离都尽在自己掌握之中,才能保证萧若风顺利登上王位。
所以,这种伪装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事实上,青王所使用的这一招式的确取得了显着成效——太安帝对于他俩之间的敌对关系坚信无疑。
并且由于这种信任,越发放心大胆地将手中的权力下放到萧若风身上,甚至亲自下场打脸青王也要全力支持他。
可是,令人诧异的是,就算被太安帝扑灭过一次气焰,但青王在第二天清晨上朝时展现出的气焰不仅没有任何减弱迹象,反倒变得越发狂妄不羁、目中无人起来。
就在众人注视之下,当青王一瞧见萧若风踏入朝堂的那一刻,他旋即迅速把握住时机,毫无顾忌地向对方展开凌厉攻势,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和瑕疵,肆意挑剔指责着萧若风。
目睹眼前发生的这一幕情景之后,满朝文武百官都不由得心生疑虑与困惑:要知道,如果不是有太安帝暗中默认或者直接下达指令,那么还有谁敢如此轻率鲁莽地去冒犯那位手握生杀予夺大权、不可一世的琅琊王啊?
遥想往昔岁月里,曾经一度威风凛凛、与青王针锋相对的景玉王,现如今已然失势落魄;
反观琅琊王,则受到了太安帝的大力提携与庇护,可以说是如日中天、风光无限。
但如此看来,青王在这些年里,竟然能够始终保持受宠,长久不衰之态!
官员纷纷开始思考,要不要重新站队。
萧若瑾在这样的局势面前选择缄默不语,其他官员们就更不敢多嘴半句,一个个全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选择中立,看青王和琅琊王争斗。
相较之下,原本备受瞩目的萧若瑾在官员心中,较青王和琅琊王而言,此刻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
萧若瑾在众多皇子之中,算是比较平庸的那一类人。
既没有什么突出的功劳让皇帝特别青睐,又不至于犯下大错而遭到斥责。
可惜,在当今朝廷之上,只有两位皇子正展开激烈竞争,互不相让。
其中一位皇子功勋卓着,深得太安帝宠爱;
而另一位虽然过错不少,但总能轻易得到太安帝的宽恕和谅解。
相比之下,萧若瑾显得如此默默无闻,仿佛已经淹没在了众多兄弟之间。
这里面也跟他的王妃胡杨错有点关系。
想当年,胡杨错听闻易文君出逃后,竟然毫不掩饰地纵情大笑起来,显然对这个消息极为满意。
后来,当萧若瑾找她商量对策、希望能得到一些支持的时候,她非但没有伸出援手相助,反而狠狠地讥讽了他一顿。
更过分的是,她还立刻提笔给自己的父亲写信,叮嘱他在这场皇子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务必保持中立立场,不要去追求所谓的“从龙之勋”,只要确保自己不犯错就足够了。
面对胡杨错这般冷漠无情的态度,萧若瑾简直气炸了肺!
他怒不可遏地冲进书房,将桌上摆放着的一系列精美摆件统统摔得粉碎,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愤恨与不满。
既然在朝堂之上无法找到可靠的助力,那么萧若瑾只好改变策略,把目光投向了广阔无垠的江湖世界。
他开始不辞辛劳地四处寻找那些可能会为他所用的各方势力,期望能够借助他们的力量,登上自己心中那个位置……
然而,江湖之上那些声名显赫之人,要么与萧若风相知相熟,要么便是其同门师弟师妹;又或者秉持中立立场、一心效忠于太安帝,压根儿不想掺和进这趟浑水当中。
如此一来,便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小型势力了,这些家伙嘴上倒是信誓旦旦地表示乐意协助景玉王,但真等他们来到天启城之后,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朝着琅琊王府奔去。
曾经盛极一时的景玉王党羽,就这样随着萧若风的毅然决然离去而黯然收场。
而党羽不少人都选择投奔萧若风,面对这种情况,萧若风采取的策略是一概照单全收。
由于萧若风手中那本神秘小册子的缘故,朝堂之上有一小撮官员总是会无缘无故地受到青王跟琅琊王之间权力斗争的波及。
于是乎,朝堂便出现一幕,两方势力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将这些人招致麾下。
可当发现彼此竟然同时看中了同一批人的时候,他们又开始互相揭这批人的短,企图迫使对方知难而退。
没想到这样一番折腾下来,反倒牵出了这些官员身上许多陈年旧案,并最终闹得满城风雨,不得不摆在明面上解决。
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些事情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似乎都显得顺理成章、无懈可击。
以至于连太安帝都找不出任何破绽或把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涉案人员要么被他处以极刑,要么被贬谪流放他乡。
所幸这几位官员职位并不算高,其中地位最为尊崇者,亦不过区区正三品而已,如此低微之位自然难以入得了太安帝那挑剔的法眼。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五大监知道萧若风的野心后,开始有所行动。
他们开始暗中活动,四处打探关于萧若风的一切,并寻找各种机会对他加以试探。
不仅如此,这些狡猾的家伙还编造出种种理由和借口,硬是把刚刚结束外出历练归来的瑾仙,亦即那位被世人誉为“风雪剑”沈静洲,给硬生生地塞到了萧若风的身旁。
面对这样的局面,太安帝却表现得异常淡定从容。
毕竟近年来,他一直深感自身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甚至有时会产生一种错觉,死亡随时都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