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早已下令,从北州各地调集精锐兵马,日夜兼程赶赴泰城,城墙之上,旌旗林立,甲士肃立,冰冷的刀锋在阳光下泛着寒芒,整座城池宛如一头蓄势待发的雄狮,严阵以待,防备着周立可能发起的突袭。
但防守从来不是周宁的终局。他深知,想要彻底打破僵局,必须主动布局。
一道道军令从泰城加急送出,传遍关外九城、北州及东州各地——广招青壮,扩充军备。
一时间,各州府的招兵处人头攒动,热血男儿纷纷投笔从戎,铠甲兵器的锻造声日夜不绝,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所有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积蓄力量。
调兵遣将,更是重中之重。周宁目光如炬,早已对麾下兵力做出了周密部署。
他第一道军令,便是让李俊锋率领玄武军即刻开赴辽城。
玄武军素来以防守稳健、坚不可摧闻名,李俊锋更是深谙守城之道,有他坐镇辽城,接替此前驻守的白虎军,周宁便彻底放下了心——裕亲王麾下虽有悍将,却绝无可能攻破李俊锋镇守的坚城。
而辽城的稳固,不仅能稳住北州局势,更能为日后挥师南下、进攻中州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沈丘接到命令,率领白虎军转向北元边关。
历经多场恶战,白虎军将士早已疲惫不堪,急需休整。
而北元边关对面的东蛮势力,早已分裂成数个部落,相互攻伐,自顾不暇,短期内绝无南下侵扰的可能。让白虎军驻守此处,既能防备边境异动,更能让这支精锐之师远离主战场,得以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待日后大战爆发,便能再度驰骋沙场。
布局远不止于此。卢开山率领镇东军星夜驰援,顺利返回镇东关——这座雄关是抵御东境异动的第一道屏障,有镇东军驻守,东州便无后顾之忧。
此外,周宁又从望江城调派五万生力军,尽数入驻泰城,进一步加固城防;宁家军与黑甲卫这两支核心精锐,则留在后方,一面补充伤亡将士,一面加紧训练新兵。
校场上,呐喊声、兵器碰撞声此起彼伏,新兵们在老兵的带领下,苦练刀枪剑戟,熟悉阵型战术,汗水浸透了铠甲,却磨不掉眼中的坚毅,只待一声令下,便要奔赴战场。
周宁的势力范围内,都在周宁的调度下动了起来。兵马调动,粮草囤积,城池加固,新兵操练,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坚定。
周宁知道,一场决定天下走向的大战已近在眼前,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以雷霆之势,应对即将到来的风雨。
残阳如血,浸染了泰城的半边天际。周宁刚从城外练兵场返回城主府,身上还带着甲胄的寒气与尘土,未曾来得及更衣歇息,府外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王爷,帝都急报!情况有变!”卫青云的声音带着难掩的焦灼,人未到,声先至。他身形踉跄地推门而入,手中紧攥着一卷密封的情报,额角布满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
周宁眉头微蹙,见他如此模样,便知事情非同小可。他抬手示意卫青云上前,接过那卷还带着体温的情报,指尖利落地点破火漆,展开信纸快速浏览。
随着目光划过一行行字迹,周宁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原本舒展的眉宇拧成了一个川字,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被浓重的寒意取代。
情报上的内容清晰明了——周立与太子周明,这对曾势同水火的兄弟,竟已然达成了同盟,就连合作的细节都标注得一清二楚:周立释放被软禁多年的太后魏荣,交由周明,而太子则承诺与周立联手,先除镇北王周宁这个心腹大患。
“哼,好大的手笔。”周宁将情报重重拍在案几上,实木的桌面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周立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为了和周明合作,竟连太子的生母都放了,他未免把这天下棋局想得太过简单了!”
他站起身,负手在殿中踱步,铠甲摩擦发出窸窣的声响,眼中寒光闪烁:“他以为联手周明便能高枕无忧?殊不知唇亡齿寒!本王若败,以周明的野心与手段,下一个被清算的,便是他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到那时,他非但保不住帝位,更会落得被天下人唾弃的下场!”
卫青云垂手立在一旁,沉声道:“王爷所言极是。先前咱们与周立、周明两军对峙,几番大战下来互有胜负,终究是打成了平手。
正是这僵局,让太子与周立看到了联手的可能——他们都明白,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撼动王爷的根基。唯有暂时放下恩怨,合力先除了您这最大的威胁,他们才能各自图谋后续。”
周宁脚步一顿,回头看向卫青云,缓缓点了点头。卫青云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戳中了要害。
周立与周明之间,本就积怨已深,如今之所以能摒弃前嫌、痛快合作,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先联手绞杀他周宁,再平分天下,或是一绝死战。
殿内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烛火摇曳,将周宁的身影拉得颀长。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眼神变得愈发锐利:“既然他们想联手玩火,那本王便陪他们好好玩玩。传令下去,全军戒备,加紧备战——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
卫青云见周宁神色沉凝,忽然上前一步,目光锐利如刃,沉声道:“王爷,事已至此,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其实,我们有法子破坏周立与太子之间的合作。”
“哦?”周宁闻言,脚步蓦地停住,转过身来,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探究。他挑眉看向卫青云,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你有何妙计?不妨说来听听。”
周立与周明联手的消息如同一柄悬顶之剑,让他不得不重新部署全局。若是能从中挑拨,让这对临时拼凑的盟友反目,无疑是解燃眉之急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