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刚过,都城西市的贫民窟外搭起了一溜青布棚,棚下的大铁锅里咕嘟咕嘟煮着药膳,浓郁的香气混杂着麦香飘出老远,引得不少衣衫褴褛的百姓驻足张望。阿依慕穿着一身素色布裙,正和淑妃一起给排队的孩童盛粥,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却丝毫不见倦怠。
“慢点喝,小心烫,”阿依慕舀起一勺青稞苁蓉粥,吹了吹才递给一个瘦骨嶙峋的小男孩,“这粥里放了吐蕃的青稞和咱们的沙苁蓉,喝了能长力气,不容易生病。”
小男孩捧着粗瓷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锅里,显然没吃饱。淑妃见状,又盛了半碗递过去,声音比往日柔和了许多:“不够再要,锅里还有很多。”
小男孩怯生生地道了谢,捧着碗跑到一旁,狼吞虎咽地喝起来。淑妃看着他的背影,轻声道:“以前在宫里,哪见过这样的孩子,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所以咱们才来这儿施粥啊,”阿依慕擦了擦汗,“陈爷爷说,贫民窟的孩子大多有疳积,青稞能消积,沙苁蓉能健脾,这药膳粥比单纯的白粥管用多了。”
棚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一个穿着破烂长衫的老者被两个孩童搀扶着走来,他面色蜡黄,咳嗽不止,每咳一声都像是要把肺咳出来。阿依慕连忙迎上去:“大爷,您怎么了?快坐下歇歇。”
老者喘着气,好不容易才说出话来:“小……小娘子,我这病……咳……怕是熬不过去了,只求能喝口热粥,死也瞑目了……”
淑妃连忙盛了碗粥递过去,老者却摇了摇头:“喝不下……胸口堵得慌……”
阿依慕伸手搭在老者腕上,脉象浮而无力,又翻看他的眼睑,结膜苍白得吓人:“是肺虚久咳,还有些贫血。阿依莎,取沙苁蓉精油和月光草药膏来。”
她先用温水给老者擦了擦胸口,再将沙苁蓉精油倒在掌心搓热,轻轻按揉他的肺俞穴,动作轻柔而有力。老者起初还皱着眉,片刻后竟渐渐平静下来,咳嗽也轻了些。
“好多了……不那么堵了……”老者喘着气说。
阿依慕又将月光草药膏抹在他的咽喉处:“这药膏能润肺止咳,您回去后让孩子们用青稞粉煮水喝,每天两次,坚持半个月,身子就能好些。”
老者看着她,忽然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小娘子……你是不是楼兰来的阿依慕公主?”
阿依慕愣了一下:“大爷认识我?”
“认识!怎么不认识!”老者激动起来,“十年前,我在楼兰做过商队护卫,见过你在黑风口给牧民送水!那时候你才这么高,扎着两个小辫子……”他用手比划着,眼眶渐渐红了,“后来商队遇了沙尘暴,我和队伍走散,流落到瑞国,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你……”
往事如潮水般涌来,阿依慕看着眼前的老者,依稀能想起当年黑风口的风沙中,那个背着水囊、笑容憨厚的护卫。她心中一暖,握住老者的手:“大爷,您受苦了。您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
“我叫赵勇,就住在前面的破庙里,”老者抹了把泪,“有两个孤儿跟着我,日子过得紧巴……”
“您别担心,”阿依慕对阿依莎说,“去把车上的青稞粉和沙苁蓉干品拿两包来,再取些银钱,给赵大爷送去。”她又转向赵勇,“明天让孩子们去万国医馆,我让陈爷爷给他们看看,再开些调理身体的药。”
赵勇泣不成声,连连作揖:“多谢公主!多谢公主!您真是活菩萨啊!”
周围的百姓见了,纷纷称赞:“和贵妃娘娘真是心善!”
“这药膳粥也好用,我家娃喝了两天,不拉肚子了!”
“听说这青稞还是从吐蕃运来的,真是好东西!”
淑妃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轻声对阿依慕说:“以前我总觉得,身为嫔妃,只要伺候好陛下就行了,从没想过……还能这样帮到百姓。”
阿依慕笑着说:“帮人不一定非要用权力,一颗真心,一碗热粥,有时候比金银珠宝还管用。你看赵大爷,十年前帮过我,十年后我帮他,这就是缘分。”
正说着,木合带着两个吐蕃医者匆匆走来,他晒得更黑了,身上还带着淡淡的酥油味,见到阿依慕,咧开嘴笑道:“公主!我们回来啦!赞普特意让我们带了新磨的青稞粉和雪莲花干,说给贫民窟的百姓补补身子!”
他身后的吐蕃医者捧着一个牦牛皮袋,打开一看,里面是雪白的青稞粉,散发着清香:“这是用今年的新青稞磨的,比去年的更细腻,做粥做饼都好。”
赵勇见到吐蕃医者,忽然想起什么,对阿依慕说:“公主,我在破庙里还见过一个吐蕃僧人,他说从雪山来,也生了病,咳嗽得比我还厉害,要不要……”
阿依慕眼睛一亮:“快带我们去看看!”
破庙阴暗潮湿,角落里铺着一堆干草,一个穿着红色僧袍的僧人蜷缩在上面,盖着一件破旧的毡子,咳嗽声撕心裂肺。吐蕃医者上前用吐蕃语交流了几句,回头对阿依慕说:“他是吐蕃的修行者,来瑞国朝圣,路上染了风寒,又缺医少药,拖成了重症。”
阿依慕仔细检查后,眉头微蹙:“是风寒入肺,已经有些化脓了。光用精油和药膏不够,得用‘雪莲苁蓉汤’,再配合针灸。”
她让木合去医馆取药材,自己则取出银针,在僧人的风门、曲池等穴位施针。淑妃在一旁帮忙递棉球、擦汗,动作虽还有些生疏,却十分认真。
“没想到你还会针灸,”阿依慕有些惊讶。
淑妃脸一红:“跟着娜仁学的,她说针灸能治很多急症,我就……就多学了几手。”
阿依慕赞许地点点头:“学得不错,手法挺稳的。”
得到夸奖,淑妃的嘴角忍不住向上扬起,眼中闪过一丝从未有过的光彩。
药很快取来了,阿依慕亲自熬药,青稞粉在砂锅里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僧人的咳嗽渐渐轻了,喝下药汤后,竟沉沉睡了过去。
“多谢和贵妃娘娘,”吐蕃医者感激地说,“我们赞普常说,瑞国的医道和人心一样暖,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木合在一旁补充:“赞普还说,等秋收后,就派商队来,专门送青稞和雪莲花,让万国医馆的药膳能一直办下去。”
“那太好了,”阿依慕笑着说,“我也让陈爷爷准备些沙苁蓉种子和焰灵根精油,让商队带回去,给吐蕃的百姓用。”
夕阳西下,贫民窟的炊烟袅袅升起。阿依慕看着百姓们捧着药膳粥,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温暖。赵勇带着两个孩子来道谢,孩子们手里捧着用青稞粉做的小饼,非要塞给阿依慕尝尝。
“真好吃,”阿依慕咬了一口,香甜软糯,“等明年青稞丰收了,咱们就教大家做更多的青稞药膳,让孩子们都长得壮壮的。”
淑妃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忽然轻声说:“以前我总觉得,只有站在最高处才是赢家,现在才明白,能让这么多人笑着吃饭,比得到陛下的宠爱还让人踏实。”
阿依慕转头看她,夕阳的余晖洒在淑妃脸上,柔和了她的轮廓,也照亮了她眼中的真诚。她知道,淑妃是真的变了,从那个骄纵善妒的嫔妃,变成了一个懂得怜悯、愿意付出的医者。
回到本草宫时,夜幕已经降临。阿依莎端来一盆热水,里面撒着月光草的花瓣,散发着清幽的香气:“公主,泡泡脚解解乏吧,今天累坏了。”
阿依慕坐在榻上,看着窗外的月光,心中思绪万千。从楼兰的黑风口到瑞国的贫民窟,从孤身一人到身边有了这么多伙伴,她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医道的指引和人心的温暖。赵勇的重逢,淑妃的转变,木合的归来,还有吐蕃医者的真诚……这一切都像一颗颗珍珠,被医道的丝线串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而动人的画卷。
“阿依莎,”阿依慕忽然说,“明天让陈爷爷把青稞药膳的方子整理出来,下发到各州府的分馆,让更多地方的百姓都能受益。”
“哎!”阿依莎高高兴兴地应着。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桌案上的《万国医方续编》上,书页上的字迹仿佛在跳跃。阿依慕知道,属于她的医道之路还很长,属于林羽与三千嫔妃的故事还在继续。但她心中充满了力量,因为她明白,只要守住那颗医者的仁心,只要身边有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她都能从容面对,让医道的光芒,照亮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让跨越邦国的情谊,在一碗碗药膳粥里,在一次次携手相助中,变得更加深厚绵长。而那来自雪域的青稞,早已在瑞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就像那些曾经的隔阂与偏见,在医道的滋养下,渐渐消融,开出了最美的和谐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