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厨师的工作告一段落,沈清欢转而关注起食材供应问题。
有了叶青这样手艺精湛的主厨,食材的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曹安,按照叶师傅提供的名单,我打算亲自去拜访这些供应商。”
沈清欢将叶青列出的几家知名食材行名单递给曹安。
“小姐,不如让我去吧。”曹安接过名单,略显担忧。
“不必,这事我亲自处理更妥当。”沈清欢摇头,“雅宴轩即将开业,食材供应是根本,我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次日清晨,沈清欢带着曹安出发了。第一站是东市王家肉铺,这是京城最大的肉类供应商,生意兴隆。
王家肉铺的老板王德贵是个四十多岁的胖男人,看到沈清欢上门,忙不迭地迎接。
“沈小姐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王德贵热情地说。
“王老板客气了。”沈清欢直入主题,“听说王家的肉品质量上乘,我想与贵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我的雅宴轩提供肉类食材。”
王德贵的笑容突然僵住了,他挠挠头:“沈小姐,实不相瞒,我这铺子的货已经被几家大酒楼预订一空了。”
“价格可以商量。”沈清欢提出。
“不是价格问题啊。”王德贵摇头,“我们和江家的酒楼签了长期合约,不能再接其他订单了。”
听到江家,沈清欢暗道一声果然。她礼貌地告辞,前往下一家。
西市李记蔬果行,老板李满仓听说沈清欢的来意,面露难色:“沈小姐,您来晚了。
上个月林家的人来签了独家供应协议,我不能再给别家供货。”
同样的情况在接下来的三家供应商那里重演。
北市陈家海货行老板陈海声称他的海货已被几家大酒楼包圆;南市张记干货铺老板张富贵说他们现在只接受大额订单;就连城南郊外的吴记农场,农场主吴长春也推说今年作物歉收,无法新增客户。
午后,沈清欢拖着疲惫的身体与曹安走在返回的路上。
“看来江家和林家早有准备,把京城主要的食材供应都控制住了。”
沈清欢叹了口气。
“小姐,或许我们可以从外地运输食材?”曹安建议道。
“路途遥远,新鲜度会大打折扣。”沈清欢思索着,“而且时间紧迫,雅宴轩两周后就要开业了。”
正说着,两人拐进一条狭窄的小巷,准备抄近路回去。
这条小巷位于城西一隅,平日人烟稀少。沈清欢无意间发现巷子深处有几家不起眼的小店,门前挂着简陋的布幌。
“那是什么店铺?”沈清欢好奇地问。
“看上去像是些小贩的摊位。”曹安回答。
沈清欢走近一看,发现第一家是个蔬菜摊,摊主是个五十来岁的瘦削男子,正在整理摊位上的蔬菜。
令沈清欢惊讶的是,这些蔬菜虽然不多,却格外新鲜,颜色鲜亮,形态饱满。
“这位老板,你的菜看起来很新鲜啊。”沈清欢走上前询问。
瘦削男子抬头看了看沈清欢,笑道:“都是今早刚从自家地里摘的,姑娘要买些什么?”
“你是自己种的菜?”沈清欢惊讶地问。
“正是。”男子自我介绍道,“我是程二,城外有几亩地,种的菜不多,但都是自己亲手照料的,不用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催熟。”
沈清欢拿起一颗青菜,仔细端详,质量确实上乘。
这时,旁边一家小铺的老板走了过来,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
“程二的菜在咱们这一带可是出了名的好。”老者对沈清欢说道,“我是马老三,专卖腌制品和香料。
姑娘若有兴趣,也可以看看我的货。”
沈清欢随马老三来到他的小铺,店内各种腌菜、干货和香料整齐摆放,虽然店面简陋,但物品品相极佳。
“这些都是你自己制作的?”沈清欢问道。
“大部分是。”马老三点头,“有些稀罕的香料是从南方朋友那里进的货。
我在这条巷子里开了三十年店了,客人虽然不多,但都是常客。”
沈清欢又走访了巷子里的几家小店,分别是肉铺老板刘满堂、水产摊主钱水生和杂粮铺老板赵德福。
他们的共同点是:规模小,货品精,不被大家族控制。
“为什么你们的店铺开在这样偏僻的地方?”沈清欢好奇地问刘满堂。
刘满堂苦笑道:“我们这些小本生意,哪里比得上那些大铺子?
几年前我本来在主街上有个小铺子,后来江家要收购,我不愿意,结果被挤兑得开不下去,只好搬到这里来。”
“大家族垄断市场,我们这些不愿依附他们的小商贩只能躲在这种地方谋生。”
钱水生接话道,“虽然日子清苦,但至少能保持自己的规矩做生意。”
沈清欢听了,心中有了主意:“诸位,我是沈清欢,即将在城南开设一家名为雅宴轩的茶楼。
我想与你们合作,长期订购你们的食材。”
“茶楼?”赵德福疑惑地问,“你确定要用我们这些小地方的货?”
“正是因为你们坚持品质而不随波逐流,才是我想要合作的对象。”
沈清欢真诚地说,“我可以提供稳定的订单和优于市价的收购价格,只要你们能保证供货质量和稳定性。”
几位小商贩互相看了看,程二试探着问:“沈小姐,恕我直言,跟我们合作可能会得罪那些大家族,你考虑清楚了吗?”
“我开茶楼是为了做出好吃的菜品,不是为了讨好谁。”
沈清欢双手轻握说,“只要食材好,价格合理,我愿意与各位长期合作。”
经过一番商谈,几位小商贩欣然同意了沈清欢的提议。
就在交谈甚欢之际,马老三忽然提起:“说起香料,城外有位老农种的香料才是真正的一绝,可惜他性格古怪,从不轻易卖给外人。”
“此话当真?”沈清欢来了兴趣。
“千真万确。那老农姓方,住在城西二十里外的山脚下,他种的花椒、茴香独具风味。”
马老三说道。
正当沈清欢想询问更多细节时,叶青突然出现在巷口,向她走来。
“沈小姐,我找了您好几处。”叶青行礼道。
“叶师傅怎么知道我在这里?”沈清欢诧异地问。
“我听曹管事说您去找食材供应商,猜您可能会来这一带。”
叶青答道,随后望向马老三,“马老板,好久不见。”
“这位是...”马老三疑惑地看着叶青。
“在下叶青,雅宴轩的厨师。”叶青简单介绍自己。
沈清欢注意到叶青对这些隐蔽的小店似乎很熟悉,这更增加了她的疑虑。
“叶师傅,马老板刚才提到城外有位种植香料的老农,你可知道此人?”
沈清欢试探地问。
“方老伯?”叶青脱口而出,“他种的香料确实是京城一绝。
如果沈小姐有意,我可以带您前去拜访。”
沈清欢心中更加警惕,但面上不露分毫:“那就有劳叶师傅了。”
第二天一早,沈清欢和叶青便驱车前往城西。
经过几个时辰的颠簸,他们终于到达了一处幽静的山脚小院。
叶青熟门熟路地敲开院门,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走了出来。
“是少...”老者看到叶青,惊喜地刚要脱口而出,却突然改口,“是叶师傅啊,好久不见了!”
“方老伯,我带雅宴轩的沈小姐来拜访您。”叶青介绍道,神色略显慌张。
老农方贵回过神来,向沈清欢行礼:“沈小姐远道而来,老朽招待不周啊。”
“方老伯客气了。”沈清欢笑着回礼,心里却在思索方贵刚才的称呼和反应。
方贵带他们参观了自己的香料园,里面种植着各种珍稀香料和药材,令沈清欢大开眼界。
经过详谈,方贵答应为雅宴轩提供独家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