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窗外寒风依旧,但大姨夫家的屋子里,却依旧残留着团圆饭后的温暖与余韵。
晚饭后,因为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加上白天舟车劳顿,外公和外婆没坐多久,就被大姨和表姐刘欣小心翼翼地搀扶着,送到里屋早早歇息去了。
两位老人脸上带着心满意足的疲倦,睡下时嘴角还挂着笑意。
孙父和孙母看着时间不早,明天大人们还要上班,孩子们也要上学,便也起身告辞。
叶菁璇和嫂子吴红梅利落地帮着大姨和表嫂李梦收拾好了碗筷,将厨房大致整理干净。
然后抱着早已困得东倒西歪的明熙、雅宁,以及同样眼皮打架的佑安、佑宁,随着公婆一起离开了。
临走前,叶菁璇还不忘嘱咐孙玄少喝点,早点回家。
此刻,屋子里顿时安静空旷了不少。
最兴奋的大姨夫,因为儿子高升,心情激荡,晚上多喝了几杯,此刻早已不胜酒力,在热炕头上睡得鼾声大作,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念叨着梦话:
“……好……好啊……小平……有出息了……当官了……光宗耀祖……”
“……孩子他娘……咱们……咱们这些年的苦……没白受啊……值了……值了……”
那梦呓声中,饱含了一个父亲多年的期盼、辛酸与最终得偿所愿的巨大欣慰,听得人心里既感动又有些发酸。
原本热闹的堂屋里,此刻只剩下杯盘狼藉的饭桌,以及依旧围坐在桌边的三个表兄弟——孙玄、孙逸,以及今天的主角,新任县委副书记刘平。
桌上的残羹冷炙已经被女眷们收拾下去,换上了一壶新沏的浓茶和一碟花生米。
兄弟三人面前的酒杯里,还剩下些许透明的酒液。
没有了长辈和孩子们在场,三人之间的气氛更加放松,但也更加深入。
酒精的作用下,话语也变得更加直白和感性。
刘平端起酒杯,脸色因为酒意而泛红,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和真诚。
他看向孙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感激:
“玄子,”他声音有些低沉,“这杯酒,哥必须敬你。没有你,就没有我刘平的今天。”
孙玄连忙端起杯子:“平哥,你这话说的就太见外了……”
“你听我说完,”刘平摆摆手,打断他,神情认真,“我说的是实话。
当年要不是你机缘巧合认识了周书记,又在周书记面前多次提起我,我刘平一个毫无背景的农家子弟,怎么可能入得了周书记的眼?
更别提后来周书记把我带在身边,悉心培养这么多年,教我为人处世,教我工作方法,开阔我的眼界……这份知遇之恩,栽培之情,根源都在你这里。”
他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继续说道:“这次下来任职,周书记跟我谈过,明说了是为了让我积累地方工作经验,夯实根基,为将来更重的担子做准备。
这一切,说到底,都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或者说,是因为我们这层亲戚关系,周书记才如此信任和提拔我。
玄子,这份情,哥记一辈子!”
刘平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没有丝毫虚伪。
他清楚地知道,在讲究关系和圈子的环境下,孙玄无形中为他打开了一扇至关重要的大门。
孙玄被表哥这番直白的感谢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平哥,你言重了。主要还是你自己争气,有能力,肯吃苦,周书记才会赏识你。
我最多……最多就是牵了个线而已。咱们是兄弟,说这些就太生分了。”
他实在不习惯这种过于正式的感谢,赶紧给坐在旁边的大哥孙逸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帮忙岔开话题。
孙逸会意,他性格比孙玄更沉稳持重一些,笑着拿起酒壶,给刘平和孙玄的杯子重新满上,然后端起自己的酒杯,对刘平说道:
“平哥,玄子说得对,自家人不说两家话。过去的事就不提了。倒是以后,咱们可得说好了。”
他顿了顿,脸上带着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神情:“私下里,你是我哥,咋称呼都行。
但在县政府,你可是领导,是我的顶头上司之一。以后工作上,该汇报汇报,该指示指示,我肯定服从组织安排。
但有一点,你可不能因为咱们是亲戚,就给我穿小鞋,或者故意为难我啊!这杯,我敬你,也当是提前打个预防针!”
说完,他自己先笑了起来。
刘平也被他这话逗乐了,心中的感慨情绪被冲淡了不少,他指着孙逸笑道:“好你个小逸!在这儿等着我呢!该罚!必须自罚一杯!
咱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我刘平是那种人吗?工作上,咱们公私分明,对事不对人;私下里,咱们该怎么处还怎么处!
我要是真敢给你穿小鞋,不用玄子说话,我爹我娘第一个饶不了我!”
他说着,自己先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孙玄在一旁听着,看着表哥刘平那坦荡而真诚的态度,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之情。
他不在乎刘平能当多大的官,他在乎的是这份无论身处何位都不忘本的初心。
刘平没有因为身份的转变而变得疏远或者高高在上,反而更加珍视这份亲情,这让孙玄感到非常满意。
在他心里,亲情是维系一切的基石,如果一个人为了权力和地位,连最亲的人都可以淡漠甚至利用,那这个官做得再大,也失去了人味,终究是空中楼阁。
话题被成功岔开,气氛重新变得轻松起来。
兄弟三人一边喝着醒酒茶,吃着花生米,一边聊的话题也开始转向更实际的方面。
刘平初来乍到,迫切想要了解县里的真实情况。
他不再以副书记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兄弟、一个初来者的虚心态度,向孙玄和孙逸询问着县里各个部门的情况,主要领导的性格作风,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潜在的优势。
孙逸作为副县长,对政府口的运作非常熟悉,他条理清晰地向刘平介绍了经济、农业、文教卫等方面的情况,既指出了成绩,也不避讳存在的问题。
而孙玄虽然职位不高,但在采购科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位置上,却能接触到许多底层和细节的信息,加上他超越时代的眼光,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些制度上的弊端或者潜在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