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主任了然,“跃进,你的意思是,想要借由我们单位的手,将这些东西折算成各种赈灾物资?”
“对,您就在厂区门口,弄一个集装箱,周围多放些空箱子,由着大家伙儿往一个个箱子里投递东西。
也能允许他们将箱子带回家装东西。每天进行一次统计物资和钱票,列出花费明细……周围派保卫科的同志们看守着……再请一两位重量级先生来全程监督……
这样既能够让百姓梦知道咱们在做实事,又能避免有些人中饱私囊,还可以鼓励红资们大胆捐赠!
真正想要向灾区民众伸手救援的人,并不在意自己的名字是否被大家熟知……捐赠钱财的多少,不是衡量人善的标准……
一分不嫌少,一千不嫌多!”
“好,就按你说的来,”徐主任点头,心里没底,这样匿名捐赠,且捐赠的钱物也是偷偷摸摸的,能够得到多少东西呢?
“徐叔,现在堂山困难,很多单位都提倡节俭,省出来的钱财和吃食支援堂山。
我三姐夫负责炒菜,估计要关停一阵子吧?正好让他带着物资过去,帮忙做饭呗……
去的时候,车上扯上内一厂的横幅,给周围的单位起个带头作用……”
捐赠的物资带到,还造势一波,提高内一厂的名气,又能带动其他单位一起参与进来。
而且去赈灾也算是亮眼的业绩!
徐主任忍不住掏出烟点燃狠吸了口,“这很可以啊,直接拉过去物资,又或者将钱票交给上面的部门,可没有咱们自己派人参与感强。”
“对啊,自己人去能动性很强,饭点做饭,平时熬点汤汤水水的,做的都是实事!”
“熬煮些绿豆汤,这个清热解暑,”徐主任笑着点头。“给孩子们弄点零嘴,只要人没事,有着咱们华夏八方支援,重建未尝不是好事。
现在啊,就是灾区民众们调整好心态。
哦对了,跃进,你说得房子,我替你买下来了!”
他进屋拿出两个房产证,“一个是平房、面积大点,一个是带院的一楼环境好点,价格都差不多。
平房距离车间比较近,就填写了你四姐的名字。这个楼房靠近食堂,写了你三姐的名字……”
“叔,谢了,”齐跃进笑着接过来,“回头我姐他们搬家温锅的时候,请您过去吃饭。”
徐主任忙着安排事。齐跃进没多停留,拿着房产证,骑着摩托车去了食堂。
他车还没停好呢,三姐夫牛俊良就被徒弟喊了出来。
才多久没见,牛俊良已经消瘦一圈,比之前虚胖精神有劲多了。
“宝弟回来了?你三姐一天三遍的念叨你。你要是再不回来,她都要报名去堂山参加赈灾寻你呢。”牛俊良拉着他上下摸索了遍,“瘦了,待会我给你做点好吃的补补身子!”
“三姐去不了,不过,姐夫,我替你报名了,”齐跃进笑道:“到时候你多做些好吃的,灾区的民众们吃的满足,情绪就积极向上。
同样的食材,到了姐夫你手里才不浪费。”
牛俊良高兴地搓手,“那敢情好,自从堂山地震后,大家心情低落,吃着饭就想着那些灾区的民众们过的苦日子,心里跟着愧疚,不如省下来捐赠出去,奉献一份力。
平时哪一顿饭我不炒个二三十铁盘菜?如今三五盘菜,都勉强卖完。我闲的慌,也想尽自己一份力呢。”
“姐夫,晚上喊上我二姐一家吃个饭呗?”
“行,我这就给你二姐夫打个电话!”
地点就定在了食堂旁边新买的家属楼。原来的房主搬走前,彻底打扫了一遍,齐跃进还是先过去简单打扫了下。
最先来的是二姐一家。
“老舅!”俩半大的小丫头笑嘻嘻地喊道。
“二楠、三楠,”齐跃进挨个撸了一把头,“屋子桌子上有好吃的,随便拿,别吃太多,待会还吃饭呢。”
“老舅最好了,”俩小丫头进屋,就看到水果、糖果和糕点了,欢喜的跟小仓鼠般。
“宝弟,这是谁家啊?”齐来英和张岳刚有些拘束,能够住在一楼带院子的,少说得是个主任。
更何况东户是大户型,四室两厅,基本上是大主任或者各个厂长才有资格住的!
齐跃进塞给齐来英一张房产证,“这是我托徐主任买的房子。这套是三姐的,喏,这才是二姐你们家的。”
齐来英脑袋懵懵地接过房产证打开。其实她心里隐隐有了预感,可真看到自己的名字,仍旧觉得不真实。
“宝弟,你咋不吭不响地办了这么大的事啊?”她红着眼,内心的喜悦都不知道如何表达了。
“我给四姐买了,当然不能落下二姐和三姐了,”他挑眉看向晚一步而来的三姐一家,将房产证塞过去,由着姐姐和姐夫们消化这个喜色。
齐跃进揽着外甥女牛宝双的肩膀,“去找你姐姐们玩,以后这就是双儿的家了,喜欢不?”
牛宝双吃惊地张大嘴巴,直接将整个屋子疯跑了一遍,眸子惊喜地看向齐跃进,“老舅,这屋子好大啊!
有厨房、厕所、餐厅、客厅和四个卧室,而且院子大,还有两间房子。
我太太太太喜欢了!老舅真有本事!”
张怡楠和张梦楠围着父母,也喜气地瞧着房产证,“老舅,我知道这个地方,那里都是平房,每套院子不小呢,正屋三大间,东西各有两间厢房,倒座是杂物间和厨房!
当时我们就羡慕,啥时候我们也能住上,结果老舅就帮我们买了!
老舅太好了,以后我们给您养老……”
齐跃进嘴角抽抽。他也是有闺女的人,好吧!
等他们平复下情绪后,饭菜都有些凉了。
牛俊良跟邻居借了煤球炉,将饭菜热了下,大家坐在院子里摆了一桌子。
吃完饭纳凉的时候,老二张怡楠问出了大家所想。
“老舅,您前几天真得参与救援了吗?您跟我们讲讲呗?”
当即二楼有听墙角的职工探头,跟着急切地问道:“小同志你刚从堂山过来吗?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咱们的车送过去物资,没挤进去,在外面卸了货。”
这位职工嗓门大,嗷嚎一句,半栋楼的职工们都探头了!
就连隔壁,一个大娘踩着梯子扒在墙头,“我瞧着照片上,堂山的房屋全倒塌了?真严重到这种程度吗?
这几天还下雨,帐篷送的及时不?我这是担心的吃不好,睡不好的。”
同一个单元的职工们,直接这个抓着俩鸡蛋、那个拿一把挂面、要么端一碗白面来敲门,美名曰是来跟新邻居打招呼的。
也就几分钟的功夫,挤了一院子的职工和家属们。他们自带马扎,寻地一放就坐下殷切地看向齐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