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望柱,就到了明孝陵神道的后半段——翁仲路。】
【这条路上也有石像生,只不过这里的石像生都是人型,是负责守卫孝陵的文臣武将。】
【首先看到的是四个武将,这些武将的身上都穿着明朝初年特有的铠甲,山纹甲,腰间悬挂着一柄长剑,手中拿着的则是钺,看起来威武霸气,十分震撼。】
【再往后走就是四个文臣石像生,文臣的穿着又跟武将不一样,他们身上穿的是朝服,头上的帽子叫做梁冠,手中拿着的是笏板。】
【看完了石像生,走完了神道,就能看到前方红色的大门,这才是明孝陵寝宫部分的正门——文武方门。】
文武方门
【走进去,就真正走进了明孝陵的核心区域。】
【在这座大门的右边,有一块被玻璃罩起来的石碑,上面用英法德意日俄六个国家的文字雕刻了一些话语。】
【这些字翻译过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爱护环境,不然的话,这么一块小小的石碑,也放不开六个国家的文字不是?】
【看起来是不是很像我们现代景区中的各种提示牌?】
【有人可能要说了,这看起来不像是明朝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这么谨慎的用玻璃罩起来呢?】
【这块石碑其实是清朝末年的时候雕刻的,因为当时清政府无能,联军已经打进了华夏进行烧杀抢掠。】
【这些人很喜欢华夏的文化,所以抢走了很多珍宝,明孝陵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自然也是备受这些人的关注。】
【很多外国人都到这里打卡,来看朱元璋。】
【清政府势弱,管不住这些国外的大兵,只能任由他们在明孝陵乱刻乱画,可这是中华的瑰宝啊,怎么能任由这些人胡来!】
【不能武力驱逐的清政府只能做了这块提醒用的碑,希望这些人能自觉地一点。】
六国文字提示碑
【悄悄说一句,我觉得这个玻璃罩在这,可能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这块碑不被彻底破坏吧,这怎么说也算是耻辱了,我都怀疑要是没有玻璃罩,有人会趁机直接把这块碑给砸了!】
{拿望柱上的石粉做药?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啊!}
{就算是陵墓中的望柱,也是石头做的,不会有其他的功效啊!}
{是不是只有南京这个地方流传这个偏方啊,不然的话,其他帝王陵墓中的石柱也该遭殃了才是!}
{我记得之前去看的明成祖朱棣的明长陵的望柱就好好的,不仅雕刻在,还白白净净的!}
{这两根柱子,要是主播不说,我还真的不敢相信这竟然是明太祖的望柱,这看起来也太脏了吧,而且上面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纹和雕刻!}
{四个?而且看起来还是前面四个后面四个,朱元璋也没有按照左文右武排列自己的石翁仲啊!}
{老朱:没事没事,反正我的陵墓已经跟前朝的帝陵大不相同,也不差这一点半点!}
{孝陵的树木真的好多啊,看起来郁郁葱葱的,跟公园一样!}
{终于要进去看看老朱了吗?苍蝇搓手手.jpg}
{这怎么还有块要用玻璃罩罩起来的碑啊!}
{我听到了什么?这块碑竟然这么耻辱?前面大象的那个名字,不会也是这些外国人刻的吧?}
{这是把孝陵当作网红打卡点了吗?}
{气死了气死了!!这就是国家太弱啊,就连阻挡别人来看祖坟都做不到!}
{楼上,朱元璋不是清朝的祖宗!}
{但是是华夏的祖宗!!我们自己能看,这些欺负我们的人凭什么也能来看!}
{为什么现在还要保护这块碑啊!我宁愿把它放到博物馆去!}
{楼上,你还是太保守了!要是没有这个玻璃罩,我知道的时候就已经一脚踢上去了!}
{现在如果不是刻意介绍,应该也没人知道这块碑的作用了吧。叹气.jpg}
洪武帝朱元璋看着自己的陵墓,还算是比较满意:“还行吧, 保存的还算可以,被战争牵连在所难免,这个碑楼后来修建的也还挺好看的嘛!”
朱元璋面对于自己的神圣功德碑楼的屋顶被毁了这件事接受的还算是良好。
他自己就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
战争到底会对建筑物造成什么样的毁坏他自己心中也有数,只要自己的陵墓主体没什么大问题就好!
马皇后还活着,朱元璋也还没有修建陵墓的打算,不过看天幕上的这座陵墓,朱元璋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基本上满足了自己对于陵墓的设想!
“妹子,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啊?如果你也喜欢,咱就再把陵墓建在这里!‘孝’字也很不错,咱是穷苦出身,孝顺可是咱老百姓身上最好的品质之一,这个字朕也觉得寓意很好!”
马皇后也觉得这个地方很不错,只是为了修建皇陵就要让一座寺庙搬迁,是不是有点太兴师动众了!
洪武帝朱元璋和马皇后那都是多年的夫妻了,自然也是看出了自家妻子的满意,但是妹子好像有点犹豫?
既然喜欢为什么还要犹豫啊!
马皇后拍拍朱元璋的手:“这个地方是不错,但是这山上的蒋山寺.......”
朱元璋听出了马皇后的未尽之语:“妹子放心,这座寺庙为了给咱的陵寝让位置才进行了搬迁,于情于理,咱都要给出补偿才是!这样吧,搬迁后重建寺庙的钱,朕出了!再多添一点香油钱,给里面的佛像镀个金身!”
少年朱棣听完,眼珠一转,猛地窜到前面:“父皇,母后,儿臣也有钱,虽然不多,但是儿臣也要出一点!为父皇和母后建陵墓可是大事,怎么能少了儿臣呢?”
这个抢跑的猴精!!
皇子们慢了半拍,听见朱棣这话,先瞪大了双眼,然后赶紧也表示,自己也愿意为父皇母后尽一份心。
洪武帝很高兴,自己的儿子们这么孝顺,自然是满足了朱元璋兄弟和睦、子孙孝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