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这句“常来说说话”,看似随意的客套,实则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新的、更为微妙的联结。林天躬身应下,姿态依旧谦逊,随后便礼貌地告辞离开。他知道,这第一关,他算是平稳度过了。那枚玉佩,如同一颗投入深湖的石子,虽然未能激起滔天巨浪,但其泛开的涟漪,已足以让湖底的存在重新评估他的价值与危险性。
返回市郊小院的路上,林天的心情并未完全放松。韩老这边的暂时稳住,不代表危机的解除。相反,他展现出的“养蕴”之能,就像在饥饿的鲨鱼群前滴下了一滴更浓郁的鲜血,只会引来更隐秘、更持久的觊觎。“墨韵堂”及其背后的基金会绝不会罢休,他们只会调整策略,寻找新的突破口。
他需要利用这短暂的喘息之机,做更多准备。
回到小院,林天首先联系了林欣和远在瑞士的艾娃。他让林欣加强对“墨韵堂”、韩老周边以及那个海外基金会的动态监控,尤其关注任何与玉石、香料、药材等传统资源相关的异常资金流动或人员调动。同时,他也让艾娃留意欧洲方面是否有与基金会相关的艺术、医药或科研机构出现不寻常的动向。他需要一张更敏锐、覆盖更广的情报网。
随后,他将注意力放回奕星内部。那几块仍在奕星世界滋养的玉料,是他的重要储备。但他知道,仅仅依靠“养玉”还不够。他需要开发更多元的“替代品”,分散风险,也增加自己的筹码。
他的意识再次沉入奕星,这次的目标是木材,特别是那些本身具有一定安神、凝气特性的木材,如沉香、檀香、降真香等。他寻找着如何优化其木质结构,引导其更好地吸收并固化奕星世界生命能量的方法。同时,他也开始研究一些特殊的天然矿物晶体,思考是否能有类似“养玉”的“养晶”之法。
这个过程比“养玉”更为复杂,因为不同材质对能量的亲和性与承载方式各不相同。林天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试验,失败是家常便饭,但他乐此不疲。每一次失败的尝试,都让他对奕星能量的性质和各种物质的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不仅仅是制作“替代品”,更是对他自身能力的一种锤炼和提升。
期间,陆羽老师来过小院几次,品茶闲谈间,也带来了一些外界的信息。韩老在收到玉佩后,似乎心情颇佳,对之前基金会的一些提议反应冷淡了不少。而“墨韵堂”的赵铭,则变得更加活跃,频繁出入各种文化场合,高举“弘扬传统”的大旗,似乎想通过营造更大的声势来占据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
“他们这是在造势,想把你框进他们设定的‘传统技艺传承人’的框架里,然后再以‘合作开发’、‘发扬光大’的名义,一步步蚕食你的独立性和主动权。”陆羽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
林天抿了一口茶,淡淡道:“他们想他们的,我做我的。”他早已看穿对方的把戏,自然不会轻易入彀。他依旧保持着低调,除了必要的交流,几乎不参与任何公开活动。他的根基在于奕星,在于自身不断增长的知识与能力,而非外界的虚名。
数周后,林天的“养木”试验取得了初步进展。一块被他带入奕星、精心挑选的小叶紫檀木料,在经历了缓慢的能量浸润后,木质变得更加紧密油润,色泽深邃,散发出的香气也变得更加醇和绵长,具有了更强的宁神效果。虽然远不及那枚玉佩的生机滋养之效,但在安神静气方面,已堪称顶级珍品。
他同样将这块木料带回现实,请那位信得过的老匠人制作成了一串古朴的佛珠手串。
就在手串完工后不久,林欣传来了一个重要的监控信息:“先生,我们监测到‘墨韵堂’近期与缅甸的一个玉石矿场联系密切,并且通过多个空壳公司,正在大规模收购一种质地特殊、但市场价值并不算顶级的‘灰青玉料’。这种玉料……根据数据库比对,与您之前购入的其中一块和田玉籽料在矿物微观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林天眼神一凝。对方果然没有放弃,并且找到了方向!他们试图从原料端入手,复制甚至破解他的“养蕴”之法!虽然他们找的玉料并非最佳选择,但这说明他们已经在正确的道路上摸索了。
这是一个警告,也是一个机会。
林天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他不能让对方如此顺利地跟进,必须设置一些障碍,同时也进一步展示自己的“不可测”。
他再次通过陆羽老师,放出了一个消息:林天先生近日偶得一串古法养护的小叶紫檀佛珠,香气醇正,有助禅定,效果非凡。消息依旧只在极小的圈子里流传,但足以引起相关方面的注意。
果然,消息放出后没多久,赵铭便再次通过曲折的渠道,表达了对这串佛珠的浓厚兴趣,并隐晦地提出了高价求购的意愿,甚至表示愿意用他们新得到的某些“稀有玉料”进行交换。
林天直接拒绝了交易请求,但同意让赵铭派一位“专家”前来品鉴。他要让对方亲眼看到,他所能“养蕴”的,不仅仅是玉石。
品鉴在小院进行。来的依旧是赵铭和那两位“专家”。当那串紫檀佛珠被取出时,那股深沉醇和、直透心脾的檀香,让三人都为之动容。尤其是那位之前对沉香有研究的“专家”,仔细感受后,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这香气的层次感和宁神效果,远超已知的任何顶级檀香。
“林先生,这……这又是古籍所载之法?”赵铭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渴望和一丝挫败。他们还在玉石原料上打转,对方却已经在木材上取得了同样惊人的成果。
林天依旧是那套说辞:“机缘巧合,略有所得。此法同样艰难,非人力可强求。”
这一次,赵铭等人离开时,神色更加复杂。他们意识到,林天的“底蕴”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深不可测,其“养蕴”的范围和能力,似乎没有边界。这大大增加了他们评估和应对的难度。
送走赵铭,林天站在院中,感受着晚风拂面。他成功地向对方展示了更广阔的可能性,也暗示了其方法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这应该能暂时打乱对方集中在玉石上的研究步伐。
然而,他心中清楚,这种“展示”与“威慑”的游戏不能一直玩下去。迟早,对方会失去耐心,或者找到新的突破口。他必须尽快找到一种更根本的破局之法,或是提升自身到让对方彻底不敢妄动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