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怒吼一声,抡起巨斧仓促迎敌。
他招式悍勇,斧风呼啸,却架不住张飞丈八蛇矛迅猛刁钻。
不过三十余个回合,便被张飞打得双臂发麻,冷汗直流。
徐晃深知久战不敌,虚晃一斧调转马头欲逃,却见张任横枪、甘宁提刀、关平仗偃月刀三面合围,将退路尽数围断。
徐晃本无意为曹魏卖命,只欲救曹操方来此地。
更无意与关羽死战。
他环顾刀枪如林的重围,知大势已去,长叹一声丢斧下马,朝城上关羽道:“我愿归降,只请三愿!”
关羽闻言抚髯一笑,声如洪钟:“公明但说无妨。”
“第一愿,容我再见故主曹仁将军一面,了却辞别之情;”
“第二愿,孟德公本为汉相,我此生亦是汉将,今日降刘,亦非背曹;”
“第三愿,日后若得知曹丞相下落,还望允我前去探望,不负昔日相知之谊。”
“呵呵……”关羽闻言,会心而笑。
显然,徐晃在以土山约三事回敬。
回忆当年,种种旧情雅谊,真是让人怀念。
只可惜文远不在。
否则今日定要好好的喝上几杯。
徐晃遂问:“怎么,云长不允?”
关羽摇摇头,眸中闪过一丝惺惺相惜,朗声道:“三愿皆合道义,关某岂有不允之理?”
既成同袍,便是挚友。
也不便绑缚,而是诚请徐晃入城,设私宴相请。
张飞等知其为二哥旧友,便自觉回避。
一杯酒相敬过后,徐晃称赞道:“未曾想,两三年不见,玄德公已成大汉皇帝。”
“呵呵呵!”
关羽抚髯而笑:“兄长本就是汉室宗亲,宽仁待士,名属天下。
数十载栉风沐雨,只为匡扶汉室、还定中原。今四海归心,群臣劝进,黎民拥戴,又有皇子披血衣诏,登九五之位乃顺天应人之举,非为一己之私,实乃承继汉统、安抚万邦也!”
徐晃颔首,即便他身为曹操臣下,也有此认为:
刘备称帝之礼,名分正、法理昭,实无半分可议之处。
想来,曹丞相出走西陲后,天下正统已定,大势已归于玄德公。
事已至此,徐晃也难免揣测,若他日曹丞相得以归返,是否会遭清算?
细思玄德公的性情,他未必不会赦免曹公。
但关键在于,以曹丞相的心性,即便真能得赦,又怎肯屈身俯首,甘做刘备的臣子?
曹丞相啊,今中原之局已是如此,你的未来乃在何方?
这时,关羽问道:
“公明,关某还以为你殒命黄沙之地,未曾想君竟无恙,今得再会。怎么,曹公果真还在人世?”
“唉,说来话长……”
徐晃知关羽磊落,竟是含泪直言。
“实不相瞒,昔年黄沙一役,我军溃退,将士多殒命沙场。幸曹丞相、荀先生及张合、许褚诸将尚存。我等本欲往凉州,借道归关中,却为诸葛先生所阻,凉州之路不通,不得已只得向西北辗转而行……”
关羽虽念及旧情,心有不忍,却仍抚髯颔首赞道:“诸葛先生智计卓绝,谋虑深远。对敌之际这般果决,实乃正理!公明勿要有所责怪。”
徐晃闻言,慨然言道:“云长此言甚是!诸葛先生运筹帷幄,堵截去路看似无情,实则是兵家正途。我等虽辗转流离,却也敬佩这般深谋远虑,何来责怪之理?”
关羽与徐晃之间,之所以能结金石之交,皆因志同而道合。
于敌于友之间,公私界限分明。
但相较于徐晃,关羽却多了几分恻隐之念。
他在想,若换作他驻守西凉,得知曹操狼狈奔逃、穷途末路,会不会心念一软,而放他归关中故里?
若是那般,岂不是又使曹魏各部凝聚,牢据北方?
北伐大业又会多添多少困阻?
徐晃又喝了一口酒,继续诉说曹操奔走西陲之事。
当闻听曹彰身死后,曹操悲伤之态,关羽亦深深感怀:
“曹公允若真战死于与兄长对阵之益州战场,也好过如此。至少,不必受此身后之痛,更不必见曹丕今日之所为也!”
徐晃无奈苦笑,声音沉郁:“可事实并非如此。曹公远征西北,意气风发,陈年旧病俱已不在,唯近中原,于大陵城得知曹丕所为,方才急血攻心,昏迷不醒。”
关羽颔首,他也觉得曹丕有些行为过于魔幻。
要不然,荀令公也不至于跑我们这里来当丞相。
“实不相瞒,徐某今赴宛城,特为面见曹仁将军。将前事一一禀明,恳请将军起兵,与夏侯二将军合兵一处,同往西北,迎回丞相。”
面对徐晃的坦率,关羽点点头,却又问:“迎回曹丞相后,却又当如何?”
徐晃长叹一声,眉宇间满是怅然:“丞相遭逢连番重创,至今昏迷未醒。唯余心头一桩执念未了,若能替他了却此愿,纵使他难再续命,我等也可了无牵挂,归降陛下麾下。”
关羽顿生警觉:“不知是何执念?莫非是欲聚合曹魏余部,再与我等为敌不成?”
“非也!”
徐晃缓缓摇头,目光凝重而恳切:“晃随丞相日久,深知其心。如今他所求,已非逐鹿天下、问鼎中原。唯愿扫平中原胡虏,手刃司马懿以雪恨。至于天下归属、龙椅谁坐,丞相早已抛诸脑后矣。”
“哦??”
关羽心中惶然一凛,不禁喃喃道:“曹公若早是如此,天下又何必大乱?”
然转念一想,若非如此,兄长亦无登九五之尊的机缘。
论仁德布于四海,论执政洞彻机务,先帝刘协远不及兄长万一也。
“曹公现在尚无踪迹?”
“唉,大陵城一别,我能重归旧地,丞相便再无音讯。不瞒云长,丞相现在生死未卜,也许……也许……大陵城之战时,便已亡于途中。”
徐晃甚至曹操当时的状态,尽管众臣竭力相保,他活下来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
“哦,原来如此……”
关羽抚髯颔首,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心中暗忖:曹公尚有向汉之心,若真殒命西陲,其未了执念,便由关某替他了结便是。
也算是报了他当年礼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