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蓼军主将张华意识到不能再如此进攻下去,哪怕是俘虏兵,那也是重要的劳动力,不能轻易损失掉,便下令炮兵加强轰炸频率,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间,分为不同时段,没有丝毫规律可言,对饮马关城内进行轰炸。
目的就是利用火炮发出的巨大炮声,尽可能扰乱城内的敌人休息。
明军的这种打法一开始确实给小城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但是如此巨大的火炮消耗,给明军的后勤运输带来一定的困扰。
尤其是梅雨季节的来临,更加加重了运输难度,张鹿安被迫将大部分人马撤回铁岭城,减少路途遥远带来的供给困难,开始了“轮战”模式。
张鹿安本人则是驻扎在残破的叶赫城中,一面组织人力修缮叶赫城,一面组织民工对道路进行施工建设。
张鹿安还让应廷吉留在叶赫城,主持招徕商旅将附近平原地带的树木进行砍伐,做成板材或者木炭,然后顺河而下,供应辽宁各地;
同时组织部分劳动力向北开荒种地,宣布开荒成功后,土地归自己耕种五十年,前五年免赋税。
张鹿安的这种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喜爱农耕的老百姓的热情,抱着对土地的强烈渴望,数以千计的百姓开始主动向官府提出移民北地。
张鹿安对于这种情况是非常欣喜的,他也非常清楚,只有完全消灭了沙俄匪军,保障整个白山黑水间的安全和稳定,才能真正吸引到更多的开荒者的到来。
张鹿安于是下令张华所部加大对饮马关的打击力度,限十日内攻破饮马关。
张鹿安的严令刚刚送出,张华关于沙俄匪军的报告便很快呈送到张鹿安的眼前,张华在报告中述说了沙俄匪军的优势之所在:
他们身体强壮、战斗经验丰富,射击极准,人数虽然很少,但是个个身穿精钢板甲,刀枪不入,唯有身后和脖颈处才是他们唯一的弱点,只是还未等明蓼军士兵靠近,便有铳弹射来……
而且敌军的火枪无需点燃,哪怕下雨也能够准确击发,敌利用这种优势,往往趁夜色对我发动袭击,我方火铳和弓箭被雨淋湿,往往只能选择肉搏……
张鹿安明白沙俄大军之所以能够横扫远近,肯定是有他的巨大优势的,当即派人追回原来限期攻克的命令,指示张华可以围点打援,利用明蓼军的野战军数量优势,来在运动战中尽可能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无需担心后勤问题。
接到张鹿安指令的张华,顿时心下大安,开始指挥部下修筑防御壕沟,将关城内的沙俄匪军给包围起来。
很快半个月时间过去
受到索忠信委派的明将蔡庆国和阿勒腾终于从厚通江扎筏而下,因为害怕为关城内的火炮所伤,而是在渡江以后,放弃木筏,改从陆路对渡口东岸的沙俄营垒发动进攻。
沙俄将领别克托夫是位出色的建筑家,却并非出色的将领,让他出主意可以,但是让他自己独立领兵,却是强人所难。
面对着突然从东北方向出现的大量明军,明军将领阿勒腾直接用当地语言大声呼喊进行劝降,沙俄营垒内的索伦兵顿时散去大半,别克托夫大怒不已,将领兵的索伦将领处斩,直接引发了更多的叛逃。
沙俄营垒之内,很快便只有了别克托夫以下数十人。
还未等饮马关关城内的波雅尔科夫对河北岸的沙俄营垒进行支援,明将蔡庆国已经派人堵在了桥头,而另外一员明将阿勒腾怀着对沙俄匪军的极大仇恨,恶狠狠地杀入了沙俄军营垒,利用自己的人数优势,想要将沙俄匪军斩杀殆尽。
危机关头,别克托夫看到实在不是对手,带着心腹护卫四人逃离了战场,向北跑去,明将阿勒腾率领骑兵尾追,逐渐将别克托夫的四名护兵给一一杀死,但是别克托夫跑得实在太快,明将阿勒腾追之不及,在追出三十里后,担心脱离大部队太久为敌所趁,选择不再追击,回到了厚通江北岸大营。
至此,明蓼军将饮马关给彻底包围下来。
关城内的沙俄匪军和上千索伦士兵都是人心惶惶,加上已经投降的索伦将领巴尔达奇在关城外的不断撺掇,众多的索伦兵们选择了拼死一搏,可惜他们没有着甲,武器装备也是十分落后,加上沙俄人在食物中下了泻药,导致索伦兵的战斗力锐减,根本不是武装到面部的沙俄士兵的对手。
沙俄将领波雅尔科夫竟然率领两百余士兵便将上千名索伦人给杀害,然后面对着趁机发动进军的明蓼军,还能从容地应战,将进攻的小股明军击败,体现出了很高的战术素养。
只是关城内的粮食本来就不多,波雅尔科夫残暴至极,给养不够,就拿人肉来凑,时值盛夏,造成病菌滋生。
作孽者自有天收。
不到半个月时间,便有包括波雅尔科夫在内的至少一半以上的沙俄士兵病死,剩下的数十名沙俄士兵,只好向明蓼军投降。
明蓼军主将张华按照投降政策,让那些生病了的沙俄士兵,脱下铠甲、放下武器,然后赤手空拳地向北离开,以将恐惧或者疫情传递给更多的沙俄匪军。
明将张华严格执行张鹿安的命令,又派奥布库率领骑兵第五协负责侦察沙俄军的主力位置,让投降的巴尔达奇出面招抚远近的索伦人,让沙尔虎达出面招抚东海女真虎尔哈部,让李浣出面招抚流落到图门江北一带的朝鲜难民,在短时间内便名义上取得了广袤的国土。
不久,负责侦察任务的参将奥布库传来了沙俄大军的主力在卡马尔斯克堡的消息。
原来沙俄远征军首领斯捷潘诺夫看到大战之后仅有别克托夫单枪匹马而还,震惊之余,急忙询问情况,别克托夫为了淡化自己的责任,特地把事情说的极为严重:
“蓼匪人数至少有数十万人,巴尔达奇以两千人投降,波雅尔科夫以下两百余人战死,我在奋战之下,才侥幸逃生。”
别克托夫所带来的消息,震惊了沙俄军首领斯捷潘诺夫,他改变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将所掳获的大量物资派人“敬献给沙皇”后,为了防止被数量庞大的明蓼军给各个击败,他命令附近的沙俄匪军上千人向自己所在的卡马尔斯克堡进行集中。
这就为明蓼军的下一步进军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