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尼古拉耶夫所部匪军的迅速覆灭,被沙俄密探报告到沙俄匪首斯捷潘诺夫知晓。
此时还没有引起斯捷潘诺夫的足够重视,他反而派遣哥萨克将领波雅尔科夫率领沙俄建筑专家彼得.别克托夫和北地归顺的索伦将领巴尔达奇,率领三百名哥萨克骑兵和四千名北地野人女真兵来到了明蓼军的必经之地饮马关。
饮马关位于厚通江和饮马河的交叉口位置,关东就是厚通江,原本皇太极时代就在此地建设有浮桥,后来经过沙俄匪军强迫当地百姓对浮桥进行加固以后,此处便成为了南来北往的唯一陆路通道。
沙俄建筑专家彼得.别克托夫曾经主持修建了尼布楚城(即涅尔琴斯克)和卡马尔斯克堡(即黑龙江南岸的呼玛尔寨),具有丰富的构筑棱堡的经验。
但是此时到了盛夏时节,虽然取土方便,但是沙俄没有构筑棱堡的时间,加上沙俄根本没有预料到明蓼军会使劲全力发动北伐,只能仓促之间,在堡垒四周挖掘深达三丈的旱沟,在沟底埋下了大量尖尖的木桩,还将上方覆盖了干草和沙土进行掩饰;
别克托夫还组织人力,将沟内的泥土混合草料堆砌到城池一侧,形成了一道高约五尺的土墙,外用砖石进行了加固,砖石上方再堆放了大量的沙袋,既能够防备明军的火炮攻击,又能够在沙袋中间形成射击孔。
而在土墙之后,还有三层拒马桩,拒马桩之后还有一圈木墙,为了防止木墙被明军的炮火引燃,别克托夫一方面组织人力往木墙上涂抹湿土,还派人分时往湿土上浇水,保持湿土中的水分。
为了取水方便,又在饮马关城内挖掘了土井五口,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将井水不断地起吊到城头的引水槽中,来保障一旦木墙起火,沙俄军还有足够的水源来扑灭火源。
总之沙俄军队在尽全力利用现有的条件对饮马关进行了加固,等到明军的前锋将领奥布库率兵杀到,沙俄大军的施工队还没有完工,但是就是现有的半拉子工事,也给明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明蓼军先锋将领奥布库在观察了沙俄阵地以后,派人将情况报告给了大军统帅张鹿安,张鹿安委任张华统帅本部并李浣所部朝鲜士兵以及徐得功所率领的俘虏兵前往攻克饮马关。
明军主将张华来到了前线后,通过一番战地观察,觉得可以趁着夏日雨水较多,派人从上游砍伐树木,扎筏渡江,来到浮桥的北岸截断沙俄匪军的退路,再向张鹿安请求将增派火炮兵前来助战。
张鹿安接到张华的请求后,二话没说便下令盛长功带着炮兵第二协上前对张华所部进行火力支援。
明蓼军方面在等待后续火炮的到来,不曾想饮马关内的沙俄将领波雅尔科夫和归顺沙俄的索伦将领巴格达奇率领一百名沙俄哥萨克骑兵并两千名北地索伦兵打开关门出战。
明蓼军主将张华见状顿时大喜过望,以步军第八协偏将蔡庆国率领千余精兵,在明军游击阿勒腾的带领下,悄悄地向北行进,准备绕道厚通江的上游,截断沙俄匪军的后方;
同时以副将索忠信率领奥布库部和李浣部在正面迎战波雅尔科夫,但见哥萨克骑兵背上背着新式的燧发滑膛枪,身穿精钢打造的板甲,手中拿着一柄丈八长矛,骑着高头大马,快速地向明军阵中杀来。
除了奥布库以外,明军各部包括朝鲜人都是第一次面临彪悍的哥萨克骑兵,李浣率领的朝鲜军虽然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但是看到如墙般推进的沙俄骑兵,仍然是手忙脚乱地提前施放了火铳,气得李浣是大骂不已。
明军主将索忠信倒是提前有所准备,他和奥布库一起,各自率领骑兵千余人分别从两边侧翼杀向了出击的沙俄匪军。
明军的战术就是中部集中较为弱势的朝鲜军,以两个坚硬的拳头给予出击的沙俄匪军以重创。
只是明将索忠信却没有预料到朝鲜军会败的如此迅速,沙俄将领波雅尔科夫和巴尔达齐率领的骑兵,一往无前地冲击着明军大阵,直接导致了朝鲜将领李浣受伤,朝鲜大军溃败。
关键时刻,明军主将张华指挥其余两协人马出击,很快便遏制了沙俄匪军的突击,沙俄将领波雅尔科夫看到明蓼军的数量实在太多,而且正对面的明蓼军很明显作战意志特别坚决,便下令全军后撤回饮马关。
明将张华哪里会肯给波雅尔科夫机会,当即通过指挥令旗调动索忠信回师,对沙俄匪军进行拦截。
经过一番激烈的混战,强悍的波雅尔科夫还是率领不足二十人的亲兵撤退回饮马关,但是索伦将领巴尔达奇以下上千人却被明军所俘虏。
正当明军上下要求将巴尔达奇斩首示众以儆效尤的时候,得到消息的张鹿安,却给张华传令,让张华亲自为巴尔达奇解除束缚的绳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招降巴尔达奇。
再加上奥布库和扎木苏利用同为索伦人的乡音优势,现身说法,巴尔达奇终于同意投降明蓼军。
有了巴尔达奇的示范作用,原本还留在饮马关城内的两千名索伦兵议论纷纷,军心焦躁不安。
沙俄匪军中的建筑专家、同时也是波雅尔科夫的副官别克托夫,便提议由他率领50名沙俄哥萨克兵和五百名索伦兵前往厚通江北岸,控制住浮桥口,保障饮马关的后路安全,也可以借机分化城内的索伦兵。
沙俄将领波雅尔科夫很快便同意了别克托夫的建议,派人报告斯捷潘诺夫的同时,命令关城内的士兵严防死守,以十名哥萨克士兵控制百名索伦兵的方式,再也不准随意出战。
此时明蓼军的炮兵已经赶到关城西面,开始对饮马关进行狂轰滥炸,关城上的沙俄炮兵也很快还以颜色,双方炮战不断的同时,明蓼军让徐得功指挥俘虏兵上前作战,明文规定斩杀敌首三级就能够脱离奴隶的身份,这个诱惑对于那些俘虏兵还是很强的。
只是尽管俘虏兵在拼命地发动进攻,但是饮马关前除了被鲜血染红以外,明蓼军始终无法寸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