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战力确实很强,但本质上还是史诗级秘境,而蓝星的二战科技水平,也能勉强达到史诗级。
这样来说的话,单单在体系方面,工业大明和蓝星二战科技是一个水平。
但如果放到实际的战斗能力方面,工业大明是能够完全碾压二战,甚至能够与当前蓝星打的旗鼓相当,甚至有所优势。
最主要便是其科技点大都点到了军事层面,工业大明就是一个明显的军事科技强大,而民用科技相对滞后的秘境。
其和当前蓝星主要秘境都是一个类型的,当体系最初出现时,其本质上还是点到了军事上面。
军事也是体系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因而从这一点来看,工业大明的民用科技方面,最主要的变化就是能源替代,军用科技的增幅确实很强。
王梦江的话,段尘表示认同,从而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
“对于辽东呢?”
他望向了李科。
却见李科同样表现的很平静,说道:
“我们当前大汉的科技体系,看似很原始,实则是几百年时间下来,对这个高灵力时代完全开发的结果。”
“诸如百家科技,大汉实则都还存在,很多只是衰落了罢了,其本质上对良种的开发,对土地农机的探索,对手工业的发展探索,都已经极大程度上的运用到了社会当中。”
“大明的科技,始终是灵力的科技,灵力的科技,和华夏的物质科技完全不同。”
“物质科技是从本质上改变其运行方式,无论是机械构造,还是能源利用,无论是能够远程传输信息的电磁波;还是能够高效运输物资的火车,这些是从根本上来提升了生产力的。”
“也就是说,这是我大汉早先完全没有的技术,完全设想不到的道路,因而才产生了辽东的工业化。”
“但工业大明的本质上,实则依靠的还是灵力,其本身就是对灵力的另一种运用,这和仙道,武道,佛道,法道这些体系相似,其对于生产的提升实则很多都被工业给替代了。”
“在灵力运用上,我们在武力方面已经探索到了极致,而在生产进步上,实则华夏的科技也基本探索到了现阶段的极致,大明的科技不会带来变革,更多的是补充罢了。”
李科对这个问题很有见解,表达的也非常详细。
段尘听后,感觉对自己的启发很大。
实则,单单从军事方面考虑,早先的段尘尝试过研发火器、引入华夏的优质火炮、流水线生产武器装备。
但是这些道路,最终都没有走通。
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神话三国的体系,已经将军事方面走到了极致。
其手工业生产的武器就是质量最高。
其本土的云气体系,军队组织模式,就是当前最好的。
而工业化给辽东带来改变的,实则是最本质的物质革命。
也就是说,华夏的机械设备,不能直接的在辽东本土制造;辽东只是借助华夏最高质量的机械设备,勉强的完成了自己的本土工业化。
这所谓的本土工业化,就是流水线生产铁器,和基本的水泥,化肥,布匹,还有农业机械化。
【用机械来制造机械!】
这个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在高灵力时代,材料强度极大的时代,不可能完成。
这是物理规则的限制。
如果常规来理解,辽东当前的工业,就是嫁接在华夏工业之上,在贫瘠的沙漠中开出的一朵花。
其需要华夏源源不断的水源输送。
这个限制,或许只能到融合蓝星才能解决。
“所以说,大明的工业科技,与华夏有极强相似,而大明的军事灵力科技,我们基本出能完成超越。”
段尘总结出了李科所表达的内容。
其实他总有种神话三国是封建农耕时代的错觉。
但往往,在神话三国秘境中,很多的科技,都已经在这个环境中达到了极致。
李科先是同意了段尘的意思,进而说道:
“大明的科技,对于我们生产水军很有用,至于说空军方面,辽东暂时不需要。”
说到这里,一直在旁边听着的大明科学家孙思有些不认同,前面说科技相似,他倒是忍了,但大明有朱雀军,空军科技为什么不需要。
于是他问道:
“水空本就是一体,空军甚至更占优势,大明的装甲能够完成空中飞行,为何不需要呢?”
按照常规理解来看是这样的,没有问题。
段尘只是笑笑,随之解释:
“在大汉,军队有云气,在云气之内,所有飞行单位受限极大;城市有民望,在民望范围内,更是飞不起来,因而我们的战斗中,飞行是极有风险的事情,不仅仅云气难以凝聚,而且战斗力基本减半。”
“而在大汉之外的战场,我们根本不需要飞行。”
至于说如何不需要,其实也不必段尘解释了。
在那种强度下,其实飞不飞都无所谓,云气压制之下,敌人最好脚踏实地的和神话三国的军队打,不然就是自讨苦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