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负责第一批押运到陕西的粮食。
一路上,秦良玉对他不假于色,显然在秦良玉的眼中,他不是个好东西,永远都不值得信任。
但周延儒无所谓,就是要这样,京城的士大夫,他身边的大人们的眼线,才会真正放心,认为他是一个绝对值得信任的人。
期间,他不断透露情报到京城,其中九真一假。
温体仁的回信,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好,他已经可以确认,在这些人的眼中,自己越来越重要。
这很好,到时候九真一假中的一假,就会迸发出极为恐怖的威力,将那该死的温体仁,以及温体仁背后的一大批人,全部给解决掉!
粮食按照一开始的计划,除了少部分留在沿途的驿站,由驿站为支点设立粥棚,每日发粥。
而且必须是浓粥,筷子一旦浮起,驿站的所有人的人头,立刻落地。
其他的绝大多数粮食,都会先到达西安府,由西安府统一调配,将粮食运送到陕西的其他府衙。
这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这么多的粮食,绝不可直接发放给百姓,因为百姓绝对不可能拿到粮食!
他们会被那几十股造反势力给抢的干干净净,粮食反而变成那些造反势力的资粮。
所以在此之前,必须先将那些造反势力给全部解决了,发粮让百姓回乡的事情,才做得成!
所以哪怕让那些百姓多饿些时间,饿死更多的人,先后顺序都不能发生变化,一旦发生变化,将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然后这个消息,他也告知给了温体仁,温体仁他们那边,有一个极其恶毒的主意,针对最开始的百万石粮食。
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他们难道不明白,这批粮食如果真的出了问题,会有多少百姓因此而死去?
他们为了对付叶铭,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好在西安府在陕西属于东南,进入陕西地界不久之后,就会到达西安府,所以八月底的时候,除了少部分赈灾的粮食,剩下的粮食,就都进入了西安府。
路上不是没有遇到流民、以及造反的势力,甚至连神一魁都亲自出手了。
这个出身甘肃边兵的汉子,有着极为强横的战斗素养,他手底下的造反部队,真的像是一支正经的军队!
打建奴打蒙古不行,但打内地兵马,还真是他们占优!
足足三万人,袭击了粮队。
丢下了五千具尸体,落荒而逃。
这一战,让所有人意识到,这支运粮队,有点猛,如果没有万全的准备,还是不要去挠他们的屁股了。
那个娘们儿,是真的有些强!
不对,是非常强!
到了西安府之后,左良玉和他的八千白杆兵,亲自镇守,这些入库的粮食,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同时这八千人,正式接管西安府的城防,以免出现任何难以预料的危险。
入库的粮食,是七十万石,在京城因为叶铭的操作,七十万石粮食只需要三十多万两,但是在陕西,七十万石的粮食,价格是近三百万两!
就是这么夸张!
粮价已经直逼四两银子一石,这是一个何其恐怖的数字?
至于为什么去到京城的粮食不愿意去陕西?
很简单,在京城也可以卖高价,运粮入京极为便利,直接顺着大运河一路北上即可,而且水运的时候,粮食的损耗一般也就十分之一,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如果将南直隶的粮食送到陕西,那付出的成本和代价,难以想象。
陆路运输本就困难,损耗极大,稍不注意,损耗百分之三十以上都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运粮车队的吃喝拉撒,都是成本。
在京城可以卖三两的银子,运送到陕西,得卖五两六两,才能赚在京城卖的粮价。
所以就像朝廷这一次运粮,各方面的关系都打点的非常到位,可运送到西安府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七十万石而已。
沿路上赈灾的粮食,不过三四万石而已。
损耗同样接近三成!
除此之外,押送粮草的百姓的吃喝拉撒,马的马料等等,都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运到此处,原本价值四五十万的粮食,已经花费了一百多万两了!
粮食入城之后,出现了一个景象,那就是全陕西,西安的粮食最多!
然后出现了一种奇妙的迹象,无论是流民、亦或者是已经进化成一种新的层次的造反团队,都朝着西安府而来。
原因,还是西安府的粮食最多!
周延儒记得叶铭给他那份真实的章程,这本就是叶铭计划中的一环。
将流民聚集起来,将造反者聚集起来,毕其功于一役!直接将这些造反者全部捶死,剩下的,送粮,遣送回乡!
百姓只要能活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
只要回乡,剩下的事情,都很好解决。
周延儒认可叶铭的方法,他唯一不理解的,是怎么施行这个计划?
根据三边总督杨鹤的统计,朝着西安府靠近的流民,足有百万之巨,而各方造反势力加起来的人马,超过了三十万。
神一魁的三万兵马,白杆兵能击败,但三十万兵马和三万兵马,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龟缩在西安城之中,或许可以高枕无忧,毕竟农民军始终弱小,即便其中有部分边卒,但他们大多数人,还是缺乏足够的军事素养,更缺乏足够多的攻城武器。
但固守西安,并无意义啊!
叶铭要做的,是将这些农民军聚在一起全歼!
聚在一起了,怎么歼?靠八千白杆兵出城?
那毫不夸张的说,这三十万农民军,绝对敢悍然出手,给这八千白杆兵一个深刻而又沉痛的教训!
后手是什么?他并不知晓。
过了没多久,周延儒得到消息,第二波粮草已经到了河南中部,要不了多久,就会进入陕西地界。
而这一次护送粮草的。
是他的顶头上司。
一个如今比秦良玉威名更甚的人物。
卢阎王,卢象升!
伴随他一同而来的。
三千轻骑兵!
三千重甲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