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斯文目视着悬观里面供奉的诸位尊神,心中想笑可是又不敢笑;因为这是一块神圣的地方,别的不说讲,光在拔山崖壁上开凿出来的道观便就令人叹为观止。
道观表面是悬挂崖壁上,可向纵深却竖立着一座座宫殿式的道观;这样的建筑比河西走廊上的莫高窟和榆林窟威仪了不知多少倍,倘若是人为还真有难度。
不是人为莫非神力?郑斯文是无神论者,可来到天台山悬观不得不对自己的无神论观念产生怀疑。
倘若没有神力,那么死于三国彰武年间的锦马超魂魄怎么会在这里修成人形成为三世人?
天台老祖1339岁,光这年龄你就不得不相信神仙的存在。
郑斯文心中很矛盾,无尽的思考中继续向前行进;看见道教元始天尊的神龛,神龛里面放置着元始天尊的神像,神龛上雕刻着各种图案和装饰,龙凤、云纹、花卉等,显得庄重而华丽。
道教神龛供桌:位于神像前方,用于摆放供品,如水果、鲜花、香烛等。
玉皇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神像,玉皇大帝道教诸神中地位尊崇的神只,位列“三清”之下。
玉皇大帝总执天道,统领三界众生,掌管十方之地的安宁与繁荣,主宰四生六道的轮回。
玉皇大帝的神像身着华丽龙袍,头戴皇冠,面容庄严肃穆,端坐在龙椅之上。
玉皇殿的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内容多为道教神话故事、神仙传说等,譬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嫦娥奔月等。
这些壁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向人们传达了道教的教义和文化。
玉皇殿内还供奉着四位财神爷,分别是文财神比干、范蠡,以及武财神赵公明、关羽。
药王殿主要供奉着药王孙思邈,孙思邈是唐代着名医学家,被尊称为“药王”。
药王神像身着道袍,手持药葫芦,面容和蔼可亲;一看这样子患者的疾病恐怕已经好了一半。
三官殿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称为“三官或者三元”。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分别掌管着人间的福祸、善恶和生死。
三官神像身着官服,头戴官帽,面容庄严肃穆。郑斯文禁不住笑了,心道:“这是人为的神话塑像,完全是按照人间的官吏形象想象塑造出来的。”
郑斯文又一次对神道产生了怀疑:看来这天台悬观完全是人造的产物,要不怎么会有骗钱的道士和举着白布说祥云的地痞流氓?
天台悬观的文昌殿内供奉着文昌帝君,他是道教中主管文运和科举考试的神灵,被读书人视为保佑科举高中、仕途顺利的神只。
文昌帝君身着华丽服饰,头戴冕旒,手持毛笔和书卷,面容文雅慈祥。
藏经阁位于道观的后部,是收藏道教经典和文献的地方;藏经阁内有许多书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道教经典:《道德经》《庄子》《抱朴子》等。
藏经阁道舍为道士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位于道观两侧,环境清幽,安静整洁。
斋堂是道观内供道士们用餐的地方,位于道观一侧;斋堂内设有餐桌和椅子,道士们在这里集体用餐,饮食以素食为主。
道观园林位于后部,是道士休闲和修行的地方;园林内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郑斯文在大重观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回到主殿三清殿,见天台老祖端在九重莲台之上;马超、李师师两人跪在蒲团上,宋徽宗则是站立台前;聆听老祖教诲。
宋徽宗是皇上不跪神道似乎也讲得过去,因为他是皇上;那么郑斯文这个无神论者是跪还是不跪呢!
最后他放低身段,跪在马超和李师师两人身边,天台老祖问了声:“此生是哪个?”
郑斯文无拘无束地回答:“小人郑斯文是现代人,就读天宇大学历史系;我家后门通宋朝才和马大元帅,木子双夫人、教主皇上在一起!”
郑斯文瓦口漏倒核桃呱啦啦地说着话,有点冒犯地问了声:“老祖是人还是神?”
这话问得没有道理,可事实就是这样;天台老祖被郑斯文问得一阵震惊,讪讪而笑,道:“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么郑生你说贫道是人还是神?”
“小人是无神论者,不相信人世间有神仙这样的论断,可天台道观又悬在海拔2000米的悬崖峭壁上,老祖的大重观和西边的小重关同时存在;小重关那帮道士说是老祖的弟子却干坑蒙拐骗之事,小人刚在那边被他们骗走500元钱!”郑斯文大打折扣地将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全都倒出来。
天台老祖放声大笑,在光瓢一样的脑袋上抚摸着,道:“郑生有个性,敢说实话!可你就没有想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正宗的就有假冒的,但道教讲究修行法则!”
天台老祖侃侃而谈,讲出道教的基本法则:
道法自然,这是道教的基本教义;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终极法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按“道”的法则自行生长、发展和变化。
人们应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不强行改变或对抗自然,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倡导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道教无为而治,在社会治理和个人修养中采取无为态度;官府应减少干预,让社会自行调节;个人应减少欲望,让内心平静。
过度干预和欲望会导致混乱和不幸,通过无为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幸福,强调自然秩序和人心平衡,提倡简约、宁静的生活状态。
道教倡导道德规范:如清心寡欲、柔弱不争、济世利人,同时吸收部分儒家伦理思想,如忠孝节义等,但有自身特色。
道教遵守戒律,包括不杀生,尊重生命,不得无故杀害生灵;不偷盗,不得窃取他人财物;不邪淫,保持身心纯洁和端正;不妄语,不说假话、大话、空话等不实之语;不饮酒,因饮酒易乱性,影响心智和行为;戒贪嗔痴等不良心性;戒无故伤害自然,如破坏环境等。
道教对世界认知的法则是阴阳五行,道教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构成了世界的运行方式。
阴阳相互作用,推动事物发展变化,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解释了万物的相互联系和转化。
道教的修炼法则追求与道合一,道教认为人通过一定的方术修炼,能够返本还原与大自然之“道”同一体性而永恒存在。
道教的修炼方式包括内丹修炼、外丹炼制、服气、导引、诵经、持戒等,以达到身心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追求长生久视、超凡脱俗的境界。
道教遵循一系列复杂的斋醮科仪程序和规范,如诵经、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焚香上表等,通过这些仪式与神灵沟通,祈求福佑、消灾解厄,同时也是自我修行和表达虔诚的方式。
天台老祖最后振振有词,道:“郑生问贫道是人还是神,这个问题贫道也讲不明白;但贫道活了1339岁;被人称为神仙道祖!
“贫道姓李名咄是李唐皇族,为躲避武则天杀戮逃到天台山拔仙台,在拔仙台后面的崖壁上开凿出上千座悬观;当然那是善男信女的功劳,前不久不知从什么来了一帮街痞二流子冒充贫道的弟子,在小重关诈骗香客钱财;贫道一直耿耿于怀,今日弟子马超赶来,这事就托付你啦!”
马超站起身来作了三个揖,指指身边的李师师,道:“这是拙荆李师师,有名秦诗画、木子双;武功与弟子不分伯仲,还有军师中郎将郑斯文;微型冲锋枪打得那才叫准,我们几个一会儿就过去将小重关那帮蟊贼清理干净,还天台悬观一个清净!”
天台老祖击掌叫好,道:“郑生听见没有,当初马超的游魂被贫道改变成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三世之人重生大宋朝后杀得金兵丢甲撂盔;你说贫道是人还是神!”
郑斯文张口结舌,他能说啥呢!什么也说不出来,最后的结论是:“天台老祖是人更是神,要不哪里会弄下这么大的一个阵仗!”
天台老祖见郑斯文不再说话,瞥了一眼宋徽宗,道:“宋朝皇上赶来天台悬观定有要事?”
宋徽宗深深一揖,道:“老祖没有说错,赵佶前来天台山拜谒老祖,希望老祖能让弟子拥有武功!”
天台老祖放声大笑,道:“这个容易,贫道马上叫你拥有武功!”
天台老祖说完这句话,看向郑斯文道:“郑生既然做了马超的军师中郎将,光会打枪没有武功也不行;贫道像给大宋皇上输入武功元素一样,赋予你武功潜能!”
天台老祖说着双目紧闭,将道家的功夫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过意念传输给宋徽宗和郑斯文。
而后,天台老祖振振有词,道:“贫道垂拱元年躲避天台山中熟知人间的春夏秋冬,唐不及宋这是真实的存在;但后世不少人只知唐忽略宋,主要问题是女真人围困汴梁后徽宗皇上的儿子宋钦宗赵恒几个三操作致使辉煌的北宋失国,教主道君皇上做了女真人的俘虏;后世人都认为宋徽宗是个昏君,可叫贫道说徽宗皇上不但不是昏君,而是一个有作为的明君!”
宋徽宗见千年道祖如此这般评价自己,禁不住放声大哭;终于有人客观地评价宋徽宗了,而且还是亦人亦仙的礼堂子孙立咄,赵佶窝在心中的委屈一下子迸放出来。
天台老祖则跳转了话头:“道君皇上无需难过,叫贫道讲,与其让你做皇帝,还不如做书画院院长;倘若赵卿做了书画院长,将会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名字名画!”
天台老祖说着,若有所思道:“现在华夏已经进入高科技社会,学子们不重视用笔写字;赵卿如果继续完善你的瘦金体书法和鹤立鸡群高出一头的绘画艺术,那将是整个民族的荣光!”
天台老祖的只言片语揭开赵佶心中摇摆不定的纠结,只见他深深一揖,道:“还请老祖明示,赵佶的皇位由谁继承;才能延续华夏烟火!”
“那当然是马超啊!马超现在不是赵卿的皇十四子徐王殿下吗?”天台老祖直言不讳地说着,身子在九重莲台之上挪动一下;身子挺直,道:“赵卿在马超将你从金营里面救出来后,信誓旦旦地要将皇位传给他,可九皇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建立了南宋后,赵卿便就有点儿女私情了!”
赵佶满面羞愧地凝视着天台老祖,心道:“果然是神仙道祖,寡人那点小心思他早就知道!”
天台老祖见赵佶有悔恨之意,从九重连台上站立起来,走到赵佶跟前,道:“贫道给赵卿剧透一次,赵构和赵恒差别不大;都想做偏域小朝廷而杀害了抗金名帅岳飞,赵卿当断不断,必有后乱!”
赵佶不在扎势,双膝跪倒叩头不止,道:“道祖一席话使赵佶拨开迷雾见了晴天,弟子返回大宋后立即禅马超!”
马超见宋徽宗如此讲,站起身来讪讪而笑,道:“陛下现在禅位不是时候,因为汴梁城一半还在金兵手中,更何况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领10大军驻扎刘家寺军营,马上就要进攻京城;我们要未雨绸缪做好应战准备,不要忙着禅位最好!”
郑斯文同意马超的提议,慷慨激昂道:“陛下赶来天台山悬观的目的已经达到,得到天台老祖意念传输的武功;释解了拿捏不定把皇位传给谁的疑团,现在我们几个应该去西边的小重观,将那帮冒充道士招摇撞骗的街痞二流子打走!”
赵佶笑道:“军师中郎将的话正中赵佶下怀,鄙人现在有了武功,那帮社会渣渣交给寡人;你们三人在后面做好后盾则可!”
赵佶说着,慷慨激昂地与天台老祖道别,昂首阔步向小重观山门走去;马超、李师师、郑斯文3人紧紧跟在他的身后。
四人来到小重观山门前,两个身着道衣道袍的假道士上前问话,赵佶不予回答;一记八卦拳打得假道士头青面肿抱头鼠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