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时间在忙碌与期盼中悄然流逝。
米莉娅在收到叶列茨基那份列满了各式器皿和材料的采购申请后,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批复了预算。
安德烈和卡佳在接到大姐头的命令之后,当天就拿着清单奔向了白水港的市场和黑市。
幸运的是叶列茨基提及的那家玻璃厂,在本地恰好设有一个港口仓库,清单上大部分精巧的玻璃器皿—都能直接买到现成的,这省去了不少等待的时间。
少数几个需要定制的玻璃器皿也可以在本地的玻璃厂这里解决,只要钱给到位了,工期和制作工艺的事情都是很好安排的。
至于那个最为关键、也最为笨重的铸铁反应釜,则是在本地一家规模不大的铸钢厂下了加急订单。
仓促赶工出来的产物,表面难免有些粗糙,浇铸接口处还能看到明显的打磨痕迹,但好在用料极为扎实,铸铁的厚度足以承受不小的压力。
在支付了一笔可观的加急费用后,厂家派了几个膀大腰圆的工人,用粗木杠和麻绳,嘿咻嘿咻地将这个沉甸甸的大家伙小心翼翼地抬到了马戏团租用的空地上。
马戏团所在的这片场地,原本属于附近一个不算富裕的村庄,位置相对偏僻,租金也还算公道。
原本的租约即将到期,韦伯团长找到村里的长老和地主,商量着能否续租一段时间。
听说马戏团不仅不走,还要多待上几个月,并且愿意预付租金,村长和地主自然是喜笑颜开,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毕竟这地方虽然紧挨着白水港西面的铁路干线,但前不搭村后不着店的,工业的红利落不到他们头上,车站的人流也丰润不到一点儿。
村子里唯一的收入就是让年轻人进城去工厂里打工,然后留下来的人就需要想办法在贫瘠的土地上种点蘑菇补贴家用。
所以在韦伯十分爽快地支付了三个月的租金之后,村长和本村地主当即就表示在这段时间他们一定会把全村的老老少少都安排起来,绝对不会让隔壁那个巴顿老爷再来打搅他们。
之前被怀亚特一个骑士飞踢给踢飞的那个蘑菇农场主,在第二天就跑到了马戏团这里来闹事了,而且还带上了不少他的战友过来。
这些帝国的退伍老兵们基本都是这个尿性,吃了亏就不会让肚子里咽,就一定要报复回去。
而且他们内部还十分团结,在服役的时候别管是哪个部队的,在退伍回乡之后就会天然地抱团在一起。
基本上没人会选择招惹这些退伍兵痞,毕竟他们在服役的时候就不是什么好东西,退伍了更是个顶个的大爷脾气。
不过帝国的平民不敢招惹这群家伙,但不代表叶列茨基他们就会害怕他们。
安德列波夫之前就因为一个帝国退伍兵痞进过一次监狱,现在的他早就摸清了这些家伙的套路。
在接到马戏团的救急信之后,他就让鲁金斯基他们带着利爪帮的人过去支援,然后自己则是来到了最近的西港湾区治安署。
在付出了一些“诚意”之后,他通过自己卓越的口才让本地的治安官认识到了这帮兵痞的存在,对于本地的治安来说绝对是一个负面因素,把他们都抓起来才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乎在这帮兵痞被利爪帮的人给揍得哭爹喊娘的时候,帝国治安署的警车才姗姗来迟。
在这些兵痞们都以为救星来了的时候,就看见领头的治安官挥了挥手就让人把他们全都押上了车。
但这还不算完!
安德列波夫在考虑到他们可能还要在白水港待很长时间之后,立即就安排人再去了趟西港湾区治安署,通过贿赂狱警的方式调查清楚了这些兵痞的具体情况。
然后挨家挨户地找了上去……
他并没有直接威胁对方的家人,也没有趁着男主人不在家就强闯对方的家门。
而是选择了把这些兵痞赖以为生的产业给直接掉了!
在城市当包租公收租过日子的,他们就把除了这个兵痞自己家之外的房子全给拆了;在乡下开农场的也是如此,自己住的房子不动,但是会把他们的仓库和农田一把火给烧了。
虽然产权还在这帮人手里,但他们要想继续不劳而获地靠着收租过日子,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至于原本的租户或者雇工,安德列波夫也没有坑害他们,通过利爪帮的情报系统他没花多久就帮他们重新找到房租更低的房子和待遇更好的工作。
相信那帮人在花了大价钱把自己赎出去之后,一定会被安德罗波夫的这个善良举动给“感动”到哭的。
至于对方会不会给报复回来,安德列波夫他是一点儿也不担心的。
毕竟对方再怎么报复也不过两个方法:一个是报官找治安署,另一个是花钱找帮派。
前者遇上了就是比起谁更能花钱,后者遇上就是比谁拳头更硬。
好消息是现在的安德列波夫他们两手都很硬。
而且再说,这两家还不一定会待见他们呢。
要知道这些能把日子过得很滋润的退伍兵痞,在退伍前基本都是低级军官了,不然的话也积攒不了足够多的军功来购买农场或者公寓。
在帝国当过兵的都知道,军功这玩意儿有多金贵。
想要靠真刀真枪打出足够的军功是几乎不可能的,这些低级军官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贪墨下级的军功来给自己凑数。
所以不是所有的帝国退伍军人都能混成包租公或者地主的,他们当中部分人在回到家乡之后还必须给自己找个工作才能勉强生活下去。
帝国虽然每年都会发相应的退伍津贴,但没有军功的退伍津贴和有军功的退伍津贴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帮派和治安署又是帝国退伍军人占比比较高的两个行业,这些大头兵们平时在看见那些退伍军官的时候可能还是比较怕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发现对方落魄之后不会选择痛打落水狗。
不过这些都和叶列茨基他们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现在没了人骚扰的马戏团可算是过上了安稳日子。
韦伯一口气交了三个月的租金,这意味着马戏团至少要在本地逗留三个月。
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刚刚从死神手上爬回来的柯蒂斯好好修养,另一方面,也正好让马戏团的大家放个假。
然而比起单纯的休息,马戏团的成员们显然对叶列茨基和柯蒂斯正在忙碌的事情更感兴趣。
这段时间在听说了柯蒂斯要和叶列茨基一起做实验的事情之后,马戏团这边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大家都很好奇他们两人究竟能弄出什么新奇的东西出来。
这不?
叶列茨基刚指挥着工人将那个巨大的铸铁反应釜安置在临时清理出来的空地上,还没来得及擦把汗,就被几个好奇的马戏团成员围住了。
率先开口的是身材娇小空中飞人姐妹花中的妹妹艾拉,她眨着大眼睛,脸上充满了向往的神色问道:
“叶列茨基先生,您说的那个‘根据地’,是不是就像故事里讲的游侠骑士的森林营地那样,大家住在一起,互相帮助,没有贵族老爷欺负我们?”
叶列茨基停下手中的活,温和地笑了笑,回忆着说道:
“嗯,有些类似吧。”
“不过我们那边的生活条件应该也没那么差,根据地在卫生建设和工人保障这块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在我们那只要你每天完成了工作,工作单位是会提供三顿饭的……嗯,菜品的话现在可能不够丰富,不过去年在沃尔夫格勒的时候,咱们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的奢华日子,基本上顿顿有是有肉的,而且大食堂一个星期的菜品也不带重样 的。”
“不过就是有时候的新菜品,可能有些难以形容就对了。”
叶列茨基回忆着那时候,大食堂隔三差五搞创新菜,有时候的确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菜肴,但更多的时候都是弄出了一些让人眼前一黑的东西。
但好在创新菜每次弄的都不多,大家试吃过,觉得味道不错之后才会大范围推广。
至于那些让人眼前一黑的东西……则是大部分都被食堂员工给自己消化了。
接着,马戏团的驯兽师卢西恩也跟着问道:
“叶列茨基先生,我之前和安德烈聊过,他说你们一口气打败了很多帝国军,而且还改了他们的机甲,这件事到底什么情况啊,您给我们说说呗?”
“帝国的报纸上不是说你们都被赶到深山里去了吗,我感觉他们说的和你们讲的都不太一样呢。”
叶列茨基听完了卢西恩的发言后点了点头说道:
“去山区建设根据地是我们自己的决定,帝国在方面倒是没有说错太多,不过我们可不是被他们赶过去的,相反叶格林倒是消灭了不少帝国军。”
“我算算哈……”
叶列茨基捏着下巴回忆着说道:
“第一集团军被我们打残了两次,损失的人数可能不算太多,但被我打散的部队建制却很多了,大概应该有个将近10万人。”
“不过现在应该是被小王子给陆续补齐了的,但听叶格林说这些新募的部队战斗都不怎么样,应该是不用太担心了的。”
此时韦伯的小儿子里奥突然跳起来问道:
“叶列茨基先生,小王子是谁啊?”
“哦,你说这个啊,我都没有注意呢,就是帝国第一集团军的司令卡森堡王子了。”
“听说好像还是什么帝国皇室的第几代的首席来着,对不起,我好像给忘了。”
叶列茨基有些歉意地说着。
虽然他的话语很诚恳,而且在讲述的时候也都是保持着一股十分平淡的语气。
但说出来的话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觉到一丝振奋和惊讶。
毕竟他口中的“小王子”可是帝国的王子啊,而且一听就是有封地的那种!
这种大人物从来都是他们这种小人物不敢想象、也更不敢随意揣测的存在。
圣血贵族已经是普通老百姓所不敢轻易仰望的高贵存在了,更不用说还是贵族中的贵族——皇室成员了!
结果到了叶列茨基这里,对于皇室成员的尊重是没有的,有的只是轻飘飘的一句小王子而已。
这样的轻蔑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对叶列茨基有多敬仰了三分。
随着叶列茨基的回答,马戏团的大家也更加热情了。
平时的马戏团会在很多地方巡回演出,大家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见多识广了,但此刻和叶列茨基聊天了之后他们才知道……
原来世界竟然这么大啊?
在遥远的北希德罗斯土地上竟然还有个能让大家都心驰神往的神秘土地。
就连平日里有些害羞很少在外人面前说话的精灵少女伊莱娜,也跟着斗胆问了一句:
“那……那里会欢迎像我们这样的,和人类不太一样的种族吗?”
叶列茨基看向伊莱娜,瞄了眼她的尖耳朵说道:
“伊莱娜女士,请放心。我们根据地那里还是有不少精灵同志的,别的不说,我之前带的中级数学研习班里面,基本上有三成都是精灵。”
“革命军的侦查班基本也都是由精灵的同志们在担任,不过可惜的就是我感觉你们精灵的朋友是不是都很内向啊,我们组织过很多庆典感觉你们都不是很感兴趣。”
“不过我发现你们烤肉和酿造水果酒的本事还是很不错的,之前研习班结束的时候好多精灵同志送了我水果酒,我家都放不下了,最后只好搬去大食堂了。”
叶列茨基絮絮叨叨地说着,他的这些话可能有些啰嗦,但却让伊莱娜听了之后感到了很是安心。
就在叶列茨基被众人围着问个不停,有些应接不暇之时,菲尼克斯正好跑了过来。
“叶列茨基先生,场地已经布置好了,柯蒂斯叔叔我也推过去了,您要不要现在过去看看?”
众人回头,只见菲尼克斯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脸上因为奔跑而泛着红晕,眼神里却闪着兴奋的光。
叶列茨基趁机对围观的众人抱歉地笑了笑:
“各位,我先去忙实验的事情了,等有空再和大家细聊。”
说完,他便跟着菲尼克斯,朝着马戏团西边那片开阔地带走去。
实验场地选在了马戏团驻扎地附近,靠近一个小土坡的地方。
这地方旁边就是一片清澈的湖泊,是马戏团日常取水的地方。
此时,整片空地上已经模样大变。
那个刚买回来的铸铁反应釜被稳稳地安置在几块垫高的石头上,下方预留了放置热源的空间。反应釜的开口处已经连接上了一根黄铜制成的的冷凝管,冷凝管的另一端则通向几个摆放整齐、擦拭干净的玻璃接收瓶。
旁边还放着几个木箱,里面装着各种工具和备用的玻璃器皿。
,靠近水源的地方,还特意放置了几个装满沙土的木桶和几卷浸湿后备用的厚毛毯,这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而设置的。
现场的一切都井井有条,柯蒂斯在叶列茨基过来之前就亲自安排了这一切。
此时的他已经坐在了一个轮椅上面,这是昨天他和叶列茨基一起制作的。
“柯蒂斯先生,准备好了吗?”
叶列茨基走到柯蒂斯身边,轻声问道。
柯蒂斯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回过头来笑着说道:
“早就准备好了,现在就差你了,叶列茨基先生。”
实验在午后正式开始。
在叶列茨基和柯蒂斯的安排下,矮人格罗姆小心翼翼地用长柄勺将大约两百毫升的原油倒入干燥的铸铁反应釜中。
之所以选择他当操作工,而不是叶列茨基亲自上场,其实也是为了他们的安全考虑。
敦实的矮人同志有着比人类更强壮的身体和恢复力,而且对高温的耐受力也更强。
米莉娅那边虽然答应了叶列茨基他们的实验请求,但是却严令他直接参与到这个危险的实验中来。
并且为了防止他不听命令擅自行事,竟然用了四箱美酒激励了两位矮人同志。
米莉娅保证只要他们俩能保证叶列茨基不亲自参与到这个危险的实验中去,在实验结束之后,这四箱烈酒就全是他们的了。
看着已经购买好了放在米莉娅办公室内的美酒面上,博罗姆和格罗姆两人爆发出了超强的行动力。
他们一个负责代替叶列茨基进行实验流程,另一人则是贴身护卫着叶列茨基本人防止他做出危险的举动。
此时的实验一切正常……
按照这两位大工程师的预想,他们需要缓慢加热,让原油中的不同成分根据沸点差异依次蒸发、冷凝、分离。
叶列茨基提议第一次提取,可以保守一些采用相对温和的沙浴加热,将反应釜埋在盛满细沙的大铁箱里,然后在下面用特制的灶炉加热
然而,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沙浴的传热效率比预想的要慢得多,过了许久,反应釜内的原油也只是微微温热,几乎看不到有蒸汽产生的迹象。
柯蒂斯有些焦急,提议加大火力。
但当格罗姆按照他的意思将燃素灶阀门开大后,沙子的热量传递却变得不均匀,靠近底部的沙子滚烫,而上层的原油却反应迟缓。
整个下午就在这种焦急的等待和反复调整中度过。
直到时间到了晚上了,反应釜内才勉强冒出些许稀薄的难闻蒸汽,在冷凝管中凝成的液体也少得可怜。
滴滴答答的才收集到不足十毫升。
他们的第一次尝试,可以说收效甚微。
在晚上休息的时候,叶列茨基和柯蒂斯就着昏暗的煤气灯,复盘着白天的操作流程。
“沙浴太慢了,而且热量很难控制均匀。”
柯蒂斯皱着眉头说道。
叶列茨基沉吟片刻之后,也叹气说道:
“看来我的想法还是太保守了,明天还是直接用铜制烧瓶吧。”
到了第二天,他们两人又改进了方案。
这次换用了铜制烧瓶之后,不久反应釜内就开始产生密集的气泡,蒸汽也逐渐增多。
顺着黄铜冷凝管流淌而下,在第一个接收瓶中汇聚成无色的液体。
叶列茨基在防爆沙袋后面接过格罗姆递来的样品之后,用玻璃棒蘸取一点,靠近灯焰,液体瞬间汽化并爆燃出短暂的火焰,并且还并没有像原油那样黏着一直燃烧。
成功的喜悦当即就洋溢在两人脸上。
这样的产物已经符合了他们的预期,不过这份产物的提取温度还是据地叶格当时说的温度还是有点距离。
叶列茨基还想着继续把温度加热到90多度以上,试试能不能提取出来叶格林说过的那种汽油。
然而,就在格罗姆准备更换接收瓶,收集下一个馏分时,意外却发生了。
连接反应釜和冷凝管的一个软木塞接口处,因为受热膨胀和内部压力增大,发出了轻微的“嗤”声,一股带着刺鼻油味的白色蒸汽猛地泄漏出来!
虽然量不大,但足以让在场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快!熄火!用湿布!”
柯蒂斯反应极快,当即就大喊道,而格罗姆也是事先就了解清楚了这里的情况,很快就用厚实的石棉手套关闭了燃素灶阀门。
接着后方照顾柯蒂斯的菲尼克斯立刻上前,抓起准备好的湿毯子扑盖上去。
幸好这个意外发现早,处理得及时,一场可能的火灾被扼杀在萌芽中。
问题出在密封上。古老的软木塞在持续加热和蒸汽压力下,可靠性远远不够。
“看来我们需要更耐热、密封性更好的连接方式啊……”
叶列茨基在事后检查着设备那里的情况之后说道。
“要不试试磨口玻璃接口,或者用我之前设计的几个耐热胶泥密封?”
柯蒂斯跟着建议道。
于是乎在经过一夜的紧急修补和改进之后,新的实验设备也被搭建好了。
这一次他们用浸过油脂的石棉绳紧紧缠绕接口,并在外部用金属卡箍加固,理论上来说应该不会再出现昨天的问题。
实验在第三天的上午再次启动。
这一次,加热的过程平稳了许多。
有了前两天的经验,大家对火候的控制也熟练了不少。
头戴着石棉防火头盔的格罗姆小心翼翼地调节着燃素灶阀门,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反应釜内的变化和冷凝管中液体的滴速、颜色。
当最初的无色油收集到一定量后,他在博罗姆的帮助下迅速更换了接收瓶。
随后,温度稳步升高,冷凝管中流出的液体颜色开始发生变化,从无色逐渐转为淡黄色,粘度也有所增加。
从外表上来看,这些似乎更像是某种煤油?
叶列茨基从接收瓶里倒出了一点放在了小瓷碗里,隔着一定距离用长柄火柴点燃。
这次的火焰稳定而明亮,烟尘也很小,好像比起之前那个要更经烧一些。
“这就是叶格林说的汽油?”
“不过颜色好像跟他描述的有些不对啊……”
叶列茨基看着这次的产物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