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天的实验,叶列茨基和柯蒂斯总算是提取出来了他们预想中的产品。
除了前面两个温度区间的组分之外,他们还在300到350度这个温度区间搜集到了一种粘稠的深棕色甚至近乎黑色的液体。
之后就不再有液体馏出了,停止加热并等待冷却后,他们发现底部残留着一层漆黑、坚硬的固体物质。
柯蒂斯的目光在最后那瓶粘稠的液体上停留了许久。
他用一根细玻璃棒搅动它,感受着那独特的阻力,他沉吟着说道:
“叶列茨基先生,你看最后的这一瓶产物……虽然点火有些困难,烟也大,但它似乎很‘油’,附着性很好。”
他蘸了一点,抹在两块黄铜片之间来回摩擦。
“感觉比我们现在用的普通润滑脂要顺滑,而且不容易被甩掉。要是能想办法让它别这么粘,说不定是种很好的机器润滑油呢。”
长期的独自开发历程让柯蒂斯对于任何新奇事物都有着敏锐的直觉,他在刚接触到重质馏分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种液体有着不错的润滑特性以及较高的沸点,或许在解决了其粘稠的缺点之后可以用来制作机械机构的润滑剂。
考虑到现在市面上的润滑剂基本是以煤油为主,虽然价格便宜,但燃点低的问题也使得高速、高负荷的工业机器对其避而远之。
高端的润滑油市场依旧是以鲸油、猪油或者棕榈油为主。
这些油的价格高不说,而且保存期限很短,粘度温度特性还很差。
天冷时会变得过于粘稠,而天热时又会变得太稀,无法在不同季节和工况下提供稳定润滑。
除此之外在供应上也很不稳定,相关产业严重依赖农业和捕鲸业,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鲸油的价格每年在捕捞季前后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当然对于现在的柯蒂斯来说改进润滑油的事情可以先放放,在是提取出了易挥发、易点燃的液体之后,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改进自己的机器了。
柯蒂斯在最初设计内燃机的时候就是想着设计出一个不依靠燃素机器。
只是后面实在找不到合适燃料的缘故才不得不更改设计,改成了用高标燃素配合化油剂的方案。
其实高标燃素作为内燃机的燃料问题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价格。
虽然得益于成熟的加工工艺,市面上普通燃素的价格已经很便宜了,但那也只是普通燃素。
高标燃素的价格就从来都没有便宜过。
这东西是怎么加工出来的柯蒂斯和叶列茨基都不清楚,这属于帝国的核心机密。
不过这东西贵也有贵的优点,首先就是热值比普通燃素要高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帝国的高端机甲和飞艇都在用高标燃素的原因。
其次就是高标燃素相比普通燃素是呈现出一种粘稠的液态,这就导致了正在燃素可以被作为焊接工具的焊接剂,也可以作为特殊武器的燃料。
当然高标燃素的优点也没法掩盖它的缺点,在作为内燃机燃料这件事上,高标燃素的理化性质有些糟糕。
为了让其能在自己的飞行器发动机里稳定工作,柯蒂斯不得不加装了很多不必要的设备,比如分流装置、特制的加压油箱、精密的化油剂混合室……
这些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发动机的重量和体积,更像是一道道枷锁,限制了机器本应迸发的力量。
而现在柯蒂斯可以完全摒弃掉这些不必要的设备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矮人格罗姆依旧在操作着那台临时搭建的提取装置继续提炼石油。
而柯蒂斯和叶列茨基他们也顺手把飞行器的发动机给搬到了附近,看他们的样子似乎就打定主意要在这里进行改造工作了。
又是三天的时间过去了……
马戏团边缘那片临湖的空地上,景象已与几日前大不相同。
原先散落的工具和实验器皿已被规整地放置在一旁,取而代之的是那台经过初步清理、却依旧带着明显创伤的飞行器发动机核心部件,被稳妥地安置在几张厚木板拼成的工作台上。
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刺鼻的原油味,而是金属、机油和淡淡清洗剂混合的气息,其间还夹杂着湖畔特有的湿润水汽。
叶列茨基和柯蒂斯并肩站在工作台前,两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些被拆卸下来、整齐排列的零件上。
柯蒂斯的脸色依旧带着伤后的苍白,动作也因肋骨的隐隐作痛而显得有些迟缓,但那双深陷的眼睛里却燃烧着近乎狂热的光芒,仿佛病痛和疲惫都被眼前这项更具挑战性的工作驱散了。
“看这里,叶列茨基先生。”
柯蒂斯用手指轻轻点着那个结构复杂、如今已显得冗余的化油剂混合室,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之前我就是为了迁就那些粘稠得像糖浆一样的高标燃素,才不得不加了这么多东西。”
“但现在这些机构都可以简略掉,相对应的我们可以把节省出来的空间用来增加更多的气缸。”
“这样应该能让发动机迸发出更强大的动力。”
他的指尖划过连接其上的粗细不一的管路和那个为加压而特制的、显得格外笨重的辅助油箱,语气越说越是兴奋。
叶列茨基深有同感地点点头,他拿起一个刚拆卸下来的的阀门掂量了一下,说道:
“传统的蒸汽机需要庞大的锅炉,而且严重依赖燃素体系和符文辅助。”
“我们之前改造无魔化蒸汽机的时候就发现,没有魔法参与的蒸汽机本体效率极低,这种机器的本质上仍是外部燃烧,其能量转化步骤繁多,而且损耗巨大。”
说到这,叶列茨基目光扫过了柯蒂斯的发动机本体,自信满满地说道:
“您的构想其实才是真正的突破!”
“让燃料在气缸内部直接燃烧爆发,省去中间环节,力量更直接,更狂暴!”
“同时也能让机器彻底摆脱对燃素和符文的依赖,我相信有了它根据地迟早能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机甲!”
说道这叶列茨基十分兴奋,但很快他又摇着头说道:
“不过可惜啊,叶格林对机甲的看法很差,他觉得我们以后即便要开发战争机器,也不应该走帝国这种步行机甲的路子。”
“我之前的时候跟他讨论过之后革命军的武器设计方向,他告诉我可以设计一种履带式的机器,然后直接把火炮给装在上面。”
“他称这种武器是坦克。”
“我在听完了他的设计思路之后,也大致理解了他的想法。”
叶列茨基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仔细地介绍着说道:
“这种武器在复杂地带的通过性肯定是不如机甲好的,但胜在结构简单,可以在我们的工业水平落后帝国的时候用生产出来。”
“除此之外他也提到过一种飞在天空中的小型飞行器,他称之为飞机,叶格林认为这种武器可能就是我们以后抗击帝国空天战舰的主力装备。”
说到这,叶列茨基笑着看向了柯蒂斯,笑眼盈盈地跟他说着:
“原本我还在想叶格林的这个天马行空的设想该怎么实现呢,结果现在都不用我考虑了,柯蒂斯先生已经把两个关键技术都解决了啊。”
“相信等你回到根据地,叶格林他们绝对会开心地睡不着觉吧。”
叶列茨基展望着未来说道,而柯蒂斯也有些谦虚地摆摆手。
“我设计的这个飞行器其实就是为了给帮韦伯他们表演用的,叶列茨基先生你要是说来着这位老伙计去击败帝国的空天战舰,我还真不敢相信那种画面呢。”
柯蒂斯虽然是飞机的发明者,但是对于飞机和飞艇的力量对比还是持有比较悲观的看法的。
毕竟帝国的飞艇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而且听说最新一级的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主装甲带有着180mm的厚度,柯蒂斯想都想不到应该给飞机安装什么武器才能对这种空中怪物造成伤害?
不过叶列茨基却没有他那么悲观,他摇着头笑道:
“柯蒂斯先生你说错了一点,帝国的海军上将级的飞艇主装甲带最厚的地方也只有140mm,我们之前的时候弄下来过一艘。”
“我带队去拆解的时候研究过这一型飞艇的大致结构,想要击败虽然很难,但也并非没有办法。”
听说他们竟然弄下来过一艘空天战舰,柯蒂斯当即就来了兴趣。
在这几天和叶列茨基相处的过程中,他也弄明白了对方的性子,知道这位叶列茨基先生是不会说谎的那种人。
于是乎让继续追问了一下,结果就听到了一个悲壮但离奇的故事。
对于远在北方的根据地也无不充满着期待。
一来他是真想去看看那个由工人和农民亲手建立的土地究竟是个什么模样,二来吧,那里也有着彻底治愈他女儿的希望。
前几天在他和叶列茨基继续维护莉莎的透析机的时候,弗兰茨医生就顺手说过,他女儿的病有两个人是能治好的。
一个是他的师兄,听说现在一个人在胡宁堡那边执行一个任务,另一个就是根据地那里的圣光主教了。
按照弗兰茨医生的说道,他师兄索特修斯大概率能救,不过要求比较苛刻,最好别带太大希望,反倒是贝内托主教那边的成功率是最大的。
那位圣光的大主教掌握着上百年没有出现过的纯粹圣光,是能够在保证他女儿性命的情况下彻底治愈好她身体内的诅咒之血。
这么多年了,柯蒂斯对这件事都快看开了,没想到命运竟然就将这最后的希望推到了他的面前。
这让他如何不激动?
为此他哪怕是现在拼着还未痊愈的身体也在陪着叶列茨基把这飞行器的引擎给彻底改造出来。
改造发动机的第一步,就是大刀阔斧地给其“减负”。
在柯蒂斯的指导下,早已等候在一旁的矮人格罗姆和博罗姆立刻行动了起来。
格罗姆用他那双布满老茧却异常稳定的手扶住沉重的燃素混合室,博罗姆则抡起合金扳手开始拆卸。
伴随着金属摩擦和螺栓松动的“嘎吱”声,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因锈蚀或高温咬死的连接件逐一卸下。
每卸下一大块沉重的附属设备,柯蒂斯都觉得不仅机器的负担轻了,连自己心头的巨石也仿佛被移开了一块。
当冗余部件被清除,发动机本体清晰地显露出来后,更精细的改造开始了。
核心在于让这台为粘稠燃素设计的“铁胃”,能够安全高效地“消化”极易挥发和燃烧的石脑油。
“首先得让这位老伙计的‘脾气’温和点。”
柯蒂斯拍着自己的发动机说道,他指着气缸和活塞顶部介绍着之后的改进方案。
“我们这次弄出来的这种轻质油太容易‘兴奋’了,如果压缩得太厉害,温度骤升,可能在火花塞还没发出指令前,它就自己提前‘爆炸’了,那会剧烈敲打气缸,损坏机器的。”
柯蒂斯建议适当增大燃烧室的容积,以降低压缩终点时的压力和温度。
叶列茨基在仔细查过活塞顶部的形状之后,也点了点头认可了柯蒂斯的建议。
他找来格罗姆,两人商量着该如何制造新的气缸。
得益于之前的大采购,他们现在有着各种厂家发来的样品机,想要制造出一个合格气缸零件并不算难。
叶列茨基去想办法制造合格的零件了,而柯蒂斯也趁此机会重新设计发动机的结构。
他们两人这段时间彻底钻入了图纸的海洋之中,两人不是在配合着绘制图纸就是在车床上讨论具体的参数细节。
不光是气缸,在化油器部分,他们也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进。
原先为粘稠燃素设计的混合器完全不适合轻质易汽化的石脑油。
柯蒂斯根据脑海中那些早期的模糊设计,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引射雾化”构想:
利用吸气流产生的负压,将石脑油从一个小油池中吸出,并在气流中撞击、破碎成细小的雾滴,与空气初步混合后,然后再送入气缸。
叶列茨基听着他的描述,当即就心领神会,按照他的构想很快就绘制出了相关的草图。
两人在一起研讨修改了好几次后,新的化油器设计总算是出炉了。
为了实验这个设计的可靠性,他们俩找来一小段韧性很好的紫铜管和几个废弃的黄铜阀门,以及一小块质地均匀的软木。
两位矮人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手艺,用小锤、锉刀和简单的焊接工具,敲敲打打,弯折钻孔。
他只是简单看了一下图纸,全凭经验和直觉,竟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了一个结构异常简洁却透着巧思的“化油器”原型。
这个化油器没有精密的调节机构,核心就是一个利用文丘里效应的喷管和一个简单的浮子控制的进油针阀,但对于实验来说,已经足够了。
与此同时点火系统也需要加强,以确保能可靠地点燃混合气。
改造的最后也就来到的最为关键的地方,业技术点火装置这里。
柯蒂斯原先的设计完全可以考虑点火的问题,就像他之前说过的一样,高标燃素在经过化油剂调和之后有着极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没多久能够发生自燃自爆。
柯蒂斯就是利用高标燃素的这个特性,在化油装置将其混合之后就直接推送到了气缸当中,这玩儿自己就点燃了,根本不需要专门的点火装置。
不过现在高标燃素已经被废弃了,要想用刚提炼出来的石油产物让发动机运作,那么就必须重新设计点火装置。
好在柯蒂斯以前的一些失败实验中正好提供了解决的方案。
他在以前实验用酒精作为燃料的时候就发现了一种压敏磁石,这种磁石在受到足够压力的时候会爆发出微小的火花。
这种火花很小,但用来点燃混合气体完全足够了。
整个改造过程持续了一个多星期。
这期间韦伯团长也回来过几次,看到柯蒂斯老弟和叶列茨基先生完全沉浸在了研发新引擎的工作中时,也笑着没有打扰他们。
马戏团的大家这段时间也都在借着巡演发传单的名义帮着鲁金斯基他们探查本地势力的情况,留在马戏团本部这里的人也都在默默地支持着叶列茨基他们。
当最后一个改进的部件被安装到位,那个简陋的化油器被连接到进气管上时,距离他们最开始改造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了。
改造后的发动机看上去清爽、精干了许多,去除了那些臃肿的附加设备,更接近柯蒂斯最初在图纸上勾勒的那种理想形态。
“好了,总算是结束了……”
柯蒂斯长长舒了一口气,用沾满油污的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声音带着疲惫却充满期待,他回过头来望向了叶列茨基问道:
“我们现在就试试看?”
叶列茨基重重点头,在场所有人的心也都在这个时候提了起来。
场地被再次清空,防火用的沙桶和湿毯子就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菲尼克斯紧紧攥着拳头,格罗姆和博罗姆也屏息凝神。
柯蒂斯深吸一口气,一瘸一拐地走到了机器旁。
他先用手动泵将少量石脑油注入化油器的浮子室内,浓烈而特殊的汽油味立刻弥漫开来。
紧接着,被自己老爸命令帮科蒂斯干重活的菲尼克斯一阵小跑来到了飞轮旁。
他双手用力,开始缓慢而坚定地转动曲轴,进行启动前的泵气和压缩。
一圈、两圈、三圈……
气缸内传来气体被压缩的沉闷声响,现场的气氛紧张得仿佛压迫凝固了一般。
当活塞接近压缩冲程的顶端时,柯蒂斯紧紧盯着联动机构,低喝一声:
“就是现在!”
负责操控阀门联动杆的叶列茨基,根据柯蒂斯的指令,迅速扳动杠杆!
预燃室与主气缸之间的那个精密阀门应声瞬间开启!
几乎在同一时刻——
“噗轰!”
一声闷响从气缸内传出!一股灼热的气流从排气口冲出!发动机猛地抖动了一下,飞轮凭借惯性转动了半圈,但随即速度迅速衰减,最终停了下来,排气管冒出一股淡淡的、未完全燃烧的白烟。
第一次启动,失败了。
柯蒂斯的嘴角抿紧了一下,但工程师的本能让他迅速压下了沮丧。
叶列茨基立刻上前,冷静地分析道:
“火花可能不够强,或者时机稍纵即逝,没完全引燃混合气。”
“压磁石的质量、撞击的力度、火花间隙的距离,都需要微调。”
“没事的,柯蒂斯,新装置实验都需要摸索,失败很正常。”
借着两人没有气馁,很快就开启了排查和调整工作。
叶列茨基仔细检查阀门开启的时机与活塞位置的同步性,用简易的刻度盘反复校准联动机构。
柯蒂斯则细检查凸轮角度和击锤的弹簧力度,调整火花导线的伸入深度和末端间隙。
他们甚至换了一块据说“火花更烈”的压敏磁石。
他们的讨论声、工具轻微的碰撞声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
菲尼克斯很贴心地点亮了更多的煤气灯和防风马灯,将他们的工作台照得亮如白昼。
第二天,调整后的机器再度开启了实验。
“噗轰!噜噜……噗!”
这一次,发动机运转的时间长了一些,发出了几声不连续的爆响,机身剧烈摇晃,但转速极不稳定,最终还是喘振着熄火了。
“看来火花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能需要优化,或者混合气的比例仍不理想。”
柯蒂斯在这一次的实验后分析道。
他们没有气馁,继续微调。
击锤的配重被稍微增加,以确保撞击更有力;化油器的油针被微微拧紧,调整混合气浓度。
夜色渐深,湖畔的风带来了凉意。
就在有些人开始感到疲惫时,柯蒂斯和叶列茨基完成了又一次细致的调整。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尽是疲惫,但更多的却是坚持和决然。
柯蒂斯这次亲自走到了飞轮前,他的手臂因为反复启动而微微颤抖,但他的眼神无比坚定。
他再次预热预燃室,然后用力,转动飞轮。
压缩……
“点火!”
叶列茨基紧盯联动机构,发出指令。
菲尼克斯果断扳动杠杆!
阀门瞬间开启!
“轰!嗡嗡嗡——!!”
一声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有力、连贯、平稳的轰鸣声猛然炸响!
发动机的曲轴带着飞轮高速旋转起来,发出稳定而强劲的“嗡嗡”声!
排气管排出的废气也变得极其清淡,显示着燃料正在被高效、充分地燃烧!
成功了!
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如同潮水般冲垮了连日的疲惫!
柯蒂斯猛地转过身,紧紧抓住叶列茨基的手,激动得嘴唇翕动,却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有眼眶迅速泛红。
叶列茨基也长长地、彻底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无比欣慰的笑容。
这台经过改造、摒弃旧有桎梏的内燃机,发出了稳定的轰鸣。
这宣告着一个不依赖任何魔力的全新动力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纪元,一个崭新的工业体系正在这个世界一个不知名的角落缓缓掀开了自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