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心里其实很清楚,这次科举办得还不错,他没日没夜地操劳。本来以为一切都好了,结果这一下,又回到了原点。
杨士奇看着解缙这样子,气得牙痒痒,脸都黑了。
“现在可好,不但皇上能看到这份名单,全天下才子也会知道。你这个傻瓜,也太心急了吧!”杨士奇摇头苦笑。他怎么也没想到,解缙会在关键时刻搞出这么大的失误。
要知道,皇帝可是北方人,他在北平镇守时就知道,北方人并不比南方人差。可解缙偏偏疏忽大意,这份名单上的三十个考上的人全是南方人,一个北方人都没有。要是让皇帝知道了,那不得了!说不定皇帝早就知道了。
想到这里,杨士奇的脸色更难看了。如果是这样,那麻烦可就大了。
这时候,在应天城的大街上,所有才子都在等最后的结果。名单一出来,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看。这次能不能考上,全看这一刻了。
才子们看到名单后,南方人还好,北方人就不乐意了,名单上一个北方人都没有。顿时,北方的才子们都气炸了。
“可恶!如果我没猜错,当年皇帝也是在北平镇守过的,现在居然一个北方才子都不选!”
“这是什么道理?难道就这么看不起我们北方人?”
“太过分了,我们要讨个说法!”
“无论如何,这个公道我们一定要讨回来!”
“走走走,我们现在就去奉天殿!”
这些才子,几乎都是北方人,看到这种情况,都非常愤怒,非得讨个说法不可。
就在奉天殿里,老爷子气得直跺脚,脸都红了。
\"太不像话了,简直太不像话!\"
名单上的名字全是南方人,一个北方人都没有,解缙这是玩的什么花样?
朱棣冷着脸说话,火气噌噌往上涨。
\"别生气,消消气……\"
旁边的小鼻涕赶紧劝慰。
\"都到这份上了,叫我怎么消气?这个笨蛋,早知道不该让他搞这次科举!\"
朱棣已经快要发疯了。
这时,一个锦衣卫慌慌张张跑进来,脸色苍白,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大事不好了,真的出大事了!\"
锦衣卫喊道。
朱棣努力克制自己的愤怒,冷冷地问:\"说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奉天殿外,一群才子围成一圈,非得要个说法!\"
锦衣卫汇报情况。
朱棣的脸拉得更长了,火气更大了!
这个混蛋解缙!
早知道这样,一开始就不该让他主持科举。
现在可好。
这个蠢货解缙,又闯了这么大祸。
朱棣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
\"派人去劝劝那些才子,把解缙给我叫来!\"
老爷子冷冷地下令。
\"明白!\"
锦衣卫连连点头,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看得出来,皇上这次是真的发飙了。
另一边,在东宫。
朱高炽也得到了消息。
得知情况后,他叹了一口气。
\"真是笨蛋,这样做只能自找麻烦!\"
朱高炽忍不住摇头。
三十个考生,全都是南方人,一个北方人都没有。
难道他们大明的江山,就只有半壁河山?
朱高炽没再说什么,解缙自己找的麻烦,他也懒得多提。
朱瞻基也回来了,听到消息后,也是摇头。
\"父亲,我们该怎么办?\"朱瞻基问道。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我们操什么心,该干嘛干嘛去。\"朱高炽答道。
他又看了眼朱瞻基。
\"对了,你小子,刚才跑哪儿去了?\"
他突然问。
\"刚从祖父那里回来,路上听到了这件事。\"朱瞻基想了想回答。
\"那你千万别再去,老爷子现在正气头上呢,你去了只会添堵!\"朱高炽说道。
\"放心,我又不是傻子,这时候去,不是找死嘛!\"朱瞻基点头表示明白。
在燕王府里。
朱高烨知道此事后,一直没说话。
\"他做了这样的事,皇上知道了不得气炸?\"于谦感叹道。
\"这些先放一边,关键是你对这次考试有信心吗?\"朱高烨直接问。
\"放心,我很有把握,要是这次不中,明年再来!\"于谦轻松地说。
他还真是豁达。
\"这样最好!\"
朱高烨说完后,便闭口不言,于谦满是疑惑。
“事情闹得这么大,你就真不想出去说句话?”于谦问道。
眼下科举的事情乱成一团,大部分考生都是南方人,北方人已经冲到了奉天殿闹事。但此时此刻,这位太子却像没事人似的,坐着喝茶,悠然自得。
这让于谦很不解。
谁知朱高烨瞪了他一眼。
“这事又不是我干的,要怪也是怪解缙,跟我无关。再说,父皇都没怪他呢,我干嘛出来当这个出头鸟?”朱高烨不耐烦地说。
于谦被噎得哑口无言。
“行了,老爷子会处理的,我们就等消息吧。我觉得解缙这次凶多吉少了。”朱高烨语气平淡。
听他这么一说,于谦也不再多问。既然太子都这么说了,他也只好装傻充愣。
奉天殿内。
解缙缓缓走了进来,一看见朱棣就赶紧跪下,脸都吓白了。
他看到朱棣叉着腰,满脸怒气,呼吸急促。那股怒火简直难以形容。
解缙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说。尤其是他的脸,已经被吓得变了形。
他呆呆地看着这一幕,浑身直打哆嗦。
“解缙,你可真是个人才,我把科举交给你就成了这样!”朱棣压抑着怒火说道,“我们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次恩科,你居然搞成这样!”
“解缙解缙,睁开你的狗眼瞧瞧,名单上全是南方人,一个北方人都没有!这是什么道理?你什么意思?!”
朱棣强忍怒火道:“难道我大明的天下就只有半边天吗?!”
“扑通!”解缙吓得面色惨白,重重地磕头。
“皇上,臣知错了,求您再给一次机会,臣以后一定不会再这么胡来了!”
解缙苦苦哀求。
“呵呵……”朱棣冷笑了一声,声音冰冷刺骨。
“还有下次机会吗?你觉得还能有这次机会吗?几天前是谁信誓旦旦地说,只要把这事交给他,他会做得很好,现在呢?你怎么让朕相信你?你这样做,是瞧不起朕还是怎么着?”
朱棣强压怒火。
解缙被吓得魂飞魄散,大气都不敢出。
“你听好了,我也是北方人,在北平守了好多年,你小子还没出生呢!现在倒好,在我面前这么瞧不起北方人,你到底安的什么心?你想干什么?!”
朱棣指着解缙质问道。
这一幕,汉王看着觉得很熟悉。
要是汉王在这里,看到老爷子这样发火,肯定能感同身受,因为前几天老爷子就是这么骂他的。
朱棣看着解缙现在的处境,就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影子,觉得两人的命运很相似。
\"纪刚!\"
朱棣冷冰冰地喊了一声。
纪刚听见后,慢慢走到朱棣面前。他边走边观察朱棣的表情。
\"参见皇上!\"纪刚毕恭毕敬地鞠躬。
他知道解缙这次麻烦大了,不会有好结果。
\"把他拉出去,关到诏狱里,我要让他活着难受,死了也解脱不了!\"朱棣命令道。
\"是,是!\"纪刚连连答应,然后带着解缙离开。
解缙大声哭喊:\"皇上,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不会再让您失望了,饶了我吧!\"
\"皇上,我是编纂《永乐大典》的人,您怎么忍心这样对待我?\"解缙继续喊道。
朱棣被气得不行,他深吸一口气,脸色变得十分可怕。
\"看来老四当时做得很对,要是当初不杀那一百多个人,他们比解缙更难对付!\"朱棣感慨地说。
朱高煦曾经杀了上百名官员,朱棣当时还有些反对,因为这些人都是永乐时期的旧臣。
但现在他明白了,如果不对这些人严厉一点,他们只会更加放肆。说到底,就是平时对他们太纵容了。
解缙这次闹事,让朱棣看清了许多事情。
\"这次科举考砸了,必须重来,不然没法跟大家交代。\"朱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现在需要马上解决问题。
因为北方还有很多优秀人才等着被录用,虽然暂时稳定住了局势,但这始终是个隐患,处理不好就会出问题。
朱棣不得不谨慎应对,所以他得想个办法解决科举的问题。
\"来人,叫老大和太子来见我!\"朱棣吩咐。
\"是!\"一个小太监答应一声。
现在最能信任的只有自己的儿子们,尤其是老四和老大。老大之前还代理过国政,老四办事也很可靠。
这时候叫他们进宫,就是为了商议如何处理这次科举的事情。
在燕王府里,
锦衣卫很快赶到了。
朱高煦一看见他们来了,立刻站起来。他特别扫视了一下现场的锦衣卫。
\"科举的事跟我没关系,你们是不是来抓我的?\"朱高煦问道。
锦衣卫们有些尴尬,清了清嗓子。
\"不是的,是皇上让您去奉天殿一趟!\"一位锦衣卫解释道。
\"哦,我知道了,我这就去!\"朱高煦摸了摸额头,他也料到老爷子会找他,没想到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