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儿,此子何人?姓甚名谁?”
待那少年离去,常寿带着疑惑,低声打听道。
“老师,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兄,尚未有姓名。”仓颉歪头答道。
“不过,他是我们部落第一个修仙的人!”
“哦,第一个修仙的人。”常寿眸光闪动,心中暗忖。
如此看来,仙道便是从他手中传出,就是不知他和太清是何关系。
常寿面上不露声色,跟着仓颉来到他的居所。
很简单的树屋,全部由树叶树枝搭建而成,就是有点高。
常寿无奈,只能一步一步爬上去。
此事,若是叫诸天大能知晓,怕是要成为饭后笑料了。
仓颉安置好常寿后,还记得他说口渴,连忙用陶罐装满水,递给常寿。
瞧着那一大罐水,他只觉无语,傻徒弟啊,老师不是水牛,再口渴也喝不了这么多水啊。
常寿接过陶罐,心中默默吐槽时,仓颉部落的族长,不知听谁说,他是从人族祖地而来。
特地上门拜见,常寿也没拒绝,一番交流,那族长只觉常寿言谈举止不俗。
虽然看不出有何武力,但能从人族祖地游历而来,定有不凡之处。
又听说仓颉拜入其门下,要教导他学习解决记事之困,那叫一个欢喜。
千丁玲万嘱咐仓颉,务必好生跟随大父学习,若有困难可前去寻他。
打发走族长,瞧着一脸火热,一眼不眨地盯着他的仓颉,眸子里写满‘我要学习’几个大字。
“也罢,为师今日便教你如何造字。”
常寿轻咳两声,把比脑袋还大的陶罐往旁边一放,这傻徒弟还真是刻苦。
“想学造字,必须先学会观察。”他指了指树屋外的苍穹:“观日月之变化,山川之起伏,鸟展翼兽奔驰。”
“切记,创作文字的一切灵感,皆源于生活。”
“你可先从最基础的,最常见之物着手,比如为师之前教给你的大日、山、人等字体。”
“凡肉眼能观其形,便能悟其意的文字,都是最为简单的字,此乃造字第一步——观形取象。”
常寿竹杖轻点,在树屋地上一一划出三道线。
“造字之事,急不得,要循序渐进,为师给你拆作三步,一步踏稳,再迈下一步。”
“第二步——借形表意。”
“世间还有快、慢、也,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去造?”
仓颉摇摇头,常寿也没指望他能回答出来。
“譬如火的出现,照亮了黑夜,可联想到日月之光亮,借其字造出‘明’字。”
“‘休’字,可画人倚木而息;‘众’字,三人并列即可。”
“诸如此类,形有限而意无穷,以有形载无形,正是第二道关隘,靠联想与字与字的组合造字。”
仓颉听得津津有味,似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连连点头,不敢有丝毫分神。
“第三步,便是让人族能识文断字。”
“你造的字,若只你一人识得,终究没有意义。”
“要让它能被人族写于石、刻于甲、流传后世,才算真正用活了字。”
“唯有得人族认可,你的字才不会被岁月磨去痕迹,人族才能走向兴盛。”
说罢,常寿语重心长的看向仓颉。
“三步走完,人文可成,文道可昌,你——可敢接下这副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