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王星因身负万古罕见的混元道体,其肉身强度与变化之术,堪称得天独厚,仿佛开了挂一般,随着修为提升而一路突飞猛进,早已远超他当前的境界修为。
这手神乎其技的改换形貌、隐匿气机的手段,也是他如今敢在各方势力眼皮底下反复横跳、四处布局的最大底气之一。
然而,他曾经在地星网文中看到的那些动辄\"身化万千\"、\"分身无数\"、每一个分身都能独立行动、思考甚至修炼的神通妙法,在这个真实的地仙界,却是半点也无从寻觅。
这还真不是他王星天赋不够,悟性不行,实在是他没想到,那些在地星幻想文学中堪称基础操作的分身之术,在这个世界的修行体系中,竟是如此凋零罕见!
倒不是说完全不存在这方面的神通秘法,但似乎大多都有些……不堪大用。是的,就是不堪大用。除了一些用于瞬间爆发、迷惑对手的战斗型分身,其本质更接近于高明的幻影或能量聚合体,存在时间短,无法远离,且被击溃后对本体亦有一定反噬之外;
其他的,诸如王星想象中的那种每个分身都拥有独立意识,可以各行其是,同时处理不同事务,一人分饰多角,甚至分身死亡对本体毫无影响的神通,在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则下,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想当初,王星还曾厚着脸皮,满怀期待地向他那位见多识广的大师兄玄都大法师请教过此事。
结果,玄都大师兄被他那套\"分身无数、各行其是\"的天马行空想法给震得愣了半晌,才用一种极其古怪的眼神看着他,悠悠说道:“……小师弟,你这想法……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办法。修为臻至准圣境界,最多可斩出两具化身;若能成就亚圣乃至圣人尊位,则最多可有三具化身寄托执念……”
呃,好嘛!王星一听就明白了,这不就是斩三尸证道之法吗?那对他现在有个屁用!且不说斩尸需要对应品阶的先天灵宝寄托执念,极其苛刻,光是那准圣的境界,就离他还远着呢。
他不死心,眼珠一转,又想起一桩传说,追问道:“大师兄,不是说咱们师尊,太清圣人,有一门无上大法唤作‘一气化三清’吗?那个难道不是分身之术?”
“有的。”玄都大法师点了点头,看着王星瞬间亮起来的眼神,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为兄不才,参悟此术几个元会,至今也仅能勉强化出一道清气分身,维持不过一炷香的时间,且灵慧有限,你要不要学?”
看着王星瞬间目瞪口呆的模样,玄都似乎觉得打击得还不够,又慢悠悠地补充了一句:“而且,即便是师尊他老人家亲自施展的‘一气化三清’,所化出的三道清气分身,虽具无上威能,玄妙非常,但其根本目的,仍是用于斗法争战,瞬息万变,却非你所说那般用于长久行走世间、处理俗务的……”
好吧……王星至此算是彻底绝了这个念头。他意识到,这或许正是此方天地固有的大道规则所限。生灵之根本,在于其唯一性、整体性。意识、真灵、因果、命运长河中的烙印,皆是独一无二。
妄图凭空创造出大量拥有独立意识、却又完全受控且与本尊无甚关联的分身,近乎是挑战天地基石的行为,非无上大能不能尝试,而即便尝试,也往往事半功倍,限制极多。人力,终究难以回天啊!王星也只能徒呼奈何,接受现实,继续精研他那虽不能“分身”却足够“千变”的混元道体神通。
眼下对于李清照的安排,虽然从某种程度上看,确实有将好友置于暗处,充当诱饵的嫌疑,但形势比人强,敌暗我明,阴谋环伺。
二人仔细推敲了半晌,发现除此之外,竟也没有更稳妥、更能掌握主动权的办法了。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入局,引蛇出洞。这其中的风险,二人都心知肚明,但也只能先行如此,再图后计。
至于那被莫名卷入此局的赵明诚,说实话,在王星之前的接触和了解中,此子虽然出身官宦世家,父亲赵挺之在朝中也算位高权重,但其本人却并未沾染上其他纨绔子弟常见的那些恶习,性格温良谦和,待人接物也算真诚,于金石书画一道颇有造诣和热忱,算是个品性不错的年轻士子。
王星之前在白鹿书院游学交流时,还曾与赵明诚有过一段不短的交往,二人品茗论道,鉴赏金石,也算得上是相交甚笃的朋友。
然而,不管赵明诚本人品性如何,他与李清照之间这突如其来的\"姻缘\",明显是遭人幕后算计的结果,而且此事直接牵扯到自己的挚友李清照的道途安危,王星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坐视不理的。
这神魔世界,可不是那凡俗人间,讲究什么\"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亦或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说法。对于追求长生久世、超脱自在的修士而言,\"姻缘\"二字,尤其是那种被外力强行牵扯、非出自本心的\"姻缘\",绝非什么浪漫佳话,而是需要慎之又慎,甚至视若洪水猛兽的\"情劫\"!
修士结合,牵扯的不仅是简单的男女之情,更关乎双方的心境修为、道行进展、因果纠缠、业力流转等等无数修行根本。岂是月老宫中那区区一根红线,便能轻易左右、捆绑一生的?
那红线,对于有志于攀登大道巅峰的修士来说,更多被视为引发\"情劫\"的导火索。情劫,乃是道途中最难堪破、最难度过的劫难之一,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惊才绝艳之辈,便是栽在了这\"情\"字一关,道途尽毁,甚至身死道消。因此,稍有追求的修士,对此无不心怀警惕,唯恐避之不及。
当然,世事无绝对。也有一些修士,或因自身资质所限,道途断绝,前路迷茫;或遭逢大变,心灰意冷,不再追求那渺茫的天道,便会转而寻求道侣,绵延子嗣,将希望寄托于后人,或是寻求一份心灵上的慰藉与依靠。此等情形,又另当别论了。
至于修行常言所说的\"财、侣、法、地\"四要素,其中的\"侣\"字,可真不是指那姻缘红线牵扯下的\"道侣\"。这里的\"侣\",更准确的含义,是指那些志同道合、可以相互扶持、互为臂助、一同在求道路上砥砺前行的伙伴、同道。
可以是亦师亦友的引路人,可以是生死相托的同门师兄弟,也可以是能够提供安稳修行环境、传**法神通的师门宗派。此\"侣\"非彼\"侣\",个中区别,关乎道途根本,不可不察。
二人既已商议定计,便不再犹豫,当即分头行动。李清照稍作整理,恢复了她那清冷绝尘的仪容,虽然衣衫上仍有破损之处,却更添几分历经劫波后的凛然之气。她施施然起身,毫不掩饰行藏,化作一道清冷的剑光,便朝着万里之外的汴京城方向径直而去。
李清照并未刻意隐藏行踪,进入汴京城时,也只是如同寻常修士一般,缴纳了入城费用,选择了城内一家名为“清源居”、环境清幽、价格中等的客栈住下。
然而,她那清丽绝伦的容颜,宛若空谷幽兰、冰山雪莲般的独特气质,以及眉宇间那一抹挥之不去的冰冷与疏离,几乎在她踏入城门的那一刻起,便瞬间吸引了不少目光。有凡俗百姓的惊艳,有低阶修士的仰慕,亦有暗处一些别有用心之辈的窥探与神识扫描。惊羡、好奇、探究、贪婪、杀意……种种复杂的视线交织在她身上,预示着这座繁华帝都,因她的到来,将再起波澜。
暗中的王星,一直隐身在侧,默默感知着那些从四面八方投来的、或明或暗的视线与神识,心中冷笑,却并未出手干预。他需要借此观察,究竟是哪些势力在对李清照感兴趣。
在确认李清照安全入住客栈,并未立即遭遇直接威胁后,王星所化的虬髯大汉便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人群,再出现时,其真身意识已然回归到了仍旧在状元楼雅座内,与下属们饮酒谈笑、高谈阔论的“高俊”识海之中。
状元楼内,依旧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窗外的汴京夜景璀璨依旧,桌上的灵酒尚温,菜肴的香气依旧诱人。高俊举起酒杯,与身旁一名正在讲述江湖趣闻的手下轻轻一碰,发出爽朗的笑声,仿佛刚才那场发生在万里之外的雷霆救援与紧张商议,从未发生过一般。
谁也未曾察觉,就在这推杯换盏之间,一场关乎大能博弈、挚友生死的危机,已被悄然化解,并布下了新的棋局。仿佛刚才那电光石石间的雷霆出手、万里奔袭、疗伤定计,都只是发生在另一个维度的事情,未曾在现实世界中留下一丝涟漪。
赋诗云:
虬髯巧计定行藏,清照明剑入汴梁。
情劫暗系非良缘,道心坚毅破迷茫。
分身乏术谋多面,棋局新开待四方。
风云渐起帝都城,且看星君布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