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峰敢再次踏入美国,绝非鲁莽。
他麾下的“振峰安保公司”早已不是普通的安保企业,而是拥有近万名专业人员、覆盖全球200多个城市的安保巨无霸。
公司里既有退役的特种部队成员,也有顶尖的网络安全专家,甚至配备了自主研发的无人机防御系统和智能预警平台。
在过去五年里,针对许振峰的17次潜在威胁,都被“振峰安保”提前化解。
用公司执行总裁兼安保总监张宇航的话说:“只要不是在美国本土,任何试图靠近先生的人,都会在三步之内被控制。”
这一次,许振峰冒险赴美,是为了领取“联合国和平勋章”。
联合国秘书长在提名时评价:“振峰科创的芯片技术推动了全球医疗设备、清洁能源领域的进步,振峰医疗捐赠的防疫物资挽救了数百万生命,许振峰先生用商业力量践行了和平与发展的理念。”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场颁奖背后,暗藏着美国政府的野心——他们早就想通过各种手段,夺取“振峰科创”的控股权和芯片核心技术。
当然,这一次,针对许振峰的行动还出现了强生公司的影子。他们也想得到许振峰的“振峰医疗公司”的控股权,还有疫苗的全部成果。
颁奖仪式定在联合国总部大厦的安理会大厅。当天下午,联合国总部周围的街道被提前封锁,数十辆警车来回巡逻,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许振峰身着深色西装,在十名保镖的簇拥下走进大厦,沿途遇到的联合国官员纷纷上前握手,但他敏锐地注意到,人群中混着不少眼神锐利、动作僵硬的人——着些都是美国特工。
颁奖仪式进行得很顺利。
当联合国秘书长将金色的勋章佩戴在许振峰胸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但许振峰的目光却透过玻璃窗,落在了大厦外的街道上——那里停着十几辆没有牌照的黑色商务车,车顶隐藏着卫星天线,显然是特工的指挥车。
他心里清楚,一场针对他的围猎,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临近黄昏,颁奖仪式结束后,许振峰按照计划,来到联合国总部大厦18层的观景阳台。
这里是观赏纽约日落的最佳位置,也是各国媒体早已等候的“焦点区域”。
果然,他刚走上阳台,楼下广场上就响起了相机快门的“咔嚓”声,数十架长焦镜头如同长枪短炮,齐刷刷地对准了他。
许振峰站在阳台边缘,望着远处曼哈顿的天际线。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表面上平静地欣赏着日落,实则通过蓝牙耳机,不断接收着保镖传来的信息:
“先生,楼下有32名可疑人员,携带武器,分散在广场四周。”
“大厦内部三层、五层、七层发现潜伏人员,数量不明。”
“巴里家族的车队已经到达后门,随时可以接应。”
这些信息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早在出发前,“振峰安保”就通过情报网络得知,美国政府计划在他离开联合国总部时,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将他软禁,然后逼迫他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他们之所以选择在大厦内部动手,是因为联合国总部虽然位于美国境内,但根据《联合国宪章》,大厦内部属于“国际领土”,美国特工在里面行动,多少会有所顾忌,不会轻易使用暴力;而一旦许振峰离开大厦,进入美国本土,他们就有更多“合法”的理由动手。
广场上的记者群中,确实隐藏着大量美国特工。他们穿着便装,手里拿着相机,眼神却始终锁定着许振峰的一举一动。
其中一个留着络腮胡、戴着棒球帽的特工,正通过隐藏在相机里的麦克风,向指挥中心汇报:“目标在阳台,周围有10名保镖,暂时没有离开的迹象。”
指挥中心的回复简洁而冷酷:“等待时机,一旦目标进入大厦内部,立即实施合围,务必将他留下。”
这些特工们都清楚,许振峰是世界首富,影响力巨大,在众目睽睽之下动手,必然会引发国际舆论的谴责,所以他们必须等待“合适的时机”。
他们看着许振峰在阳台上站了十分钟、二十分钟,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夜幕开始笼罩纽约城,终于,许振峰转身,准备离开阳台。
“目标开始移动,向电梯口方向走去!”络腮胡特工立刻汇报,同时悄悄收起相机,向大厦内部的同伙发出信号。
广场上的三十多名特工立刻行动起来,以“维持秩序”为借口,快速冲向联合国总部大厦的各个入口;而早已潜伏在大厦内部的六十多名特工,也从楼梯间、卫生间、会议室里走出来,手持证件,对大厦内的工作人员和游客进行“临时安检”,实则在清场,为合围许振峰做准备。
不到十分钟,一百多名美国特工就完成了对大厦内部的布控。
他们封锁了所有电梯和安全通道,在许振峰可能经过的路线上设置了层层关卡,甚至在地下室的停车场部署了武装人员。
按照他们的计划,许振峰和他的二十几名保镖,很快就会陷入重围,插翅难飞。
但当特工们按照预定路线,在九层的走廊里形成合围时,却发现被包围的只有二十几名保镖,许振峰早已不见踪影。
“人呢?!”负责指挥的特工头目愤怒地抓住一名保镖的衣领,却被对方冷冷地推开:“我们先生在哪里,不是你们该问的。”
特工头目这才意识到,他们可能中了圈套。就在这时,他的对讲机里传来了慌乱的声音:“头儿,不好了!联合国总部后门发现巴里家族的车队,刚才有一辆车离开了,已经上了前往机场的高速!”
“机场那边传来消息,巴里家族的私人飞机十分钟前起飞,目的地不明!”
特工头目瞬间脸色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