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一直密切注视关城动静的刘昆看到山上火起,喊杀声传来。
又见关门处似乎有骚动,知道黄叙、张飞已然得手。
“时机已到!”刘昆霍然起身,拔出腰间长剑直指阳平关:“全军听令!攻城!里应外合,拿下此关!”
“咚!咚!咚!”战鼓声惊天动地。
等待多时的汉军主力,在徐晃、赵云等大将的率领下,如同潮水般向阳平关发起了总攻。
关内有关外夹击,守军主帅张卫已逃,军心彻底崩溃。
杨昂虽奋力抵抗,但大势已去。
黄叙和张飞在关内左冲右突,奋力杀到了关门处。
与抢夺城门的汉军里应外合,终于放下了沉重的吊桥,撞开了关门!
“城门开了!杀啊!”汉军欢呼着涌入关内。
阳平关这座被张鲁寄予厚望的汉中屏障,在刘昆巧妙利用历史经验和手下将领的勇猛下,竟在短短两天之内便被攻破。
杨昂在乱军中被张飞一矛刺死,守军或降或逃。
当刘昆的龙纛在阳平关城楼上升起时,意味着汉中的大门已经洞开。
南郑,已无险可守。
乾圣帝刘昆的统一大业,再次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下一步,兵锋直指五十里外的南郑城,以及那位仍在祈祷三官祖师庇佑的师君张鲁。
阳平关的城楼上,大汉的赤色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取代了张鲁五斗米道的玄色道幡。
关城内,战斗留下的痕迹尚未完全清理,但秩序已然恢复。
将士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却也带着连续征战的疲惫。
乾圣帝刘昆没有在关内多做停留,他深知兵贵神速。
在接受了徐晃、赵云等将的谒见后,他于关城府衙升帐议事。
“陛下,阳平关已下,汉中门户洞开,南郑指日可待!”徐晃情绪激昂滴说道。
刘昆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麾下这群虎狼之将,最终落在一个年轻却异常沉稳的将领身上。“张撼听令!”
“末将在!”一员身着玄甲的年轻将领应声出列。
他正是张撼,出身于刘昆早年在新春时期建立的“少年营”,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佼佼者之一。
多年征战,他已从青涩少年成长为胆大心细、武艺高强的统军之将,深得刘昆信任。
“朕留你率一万精锐镇守阳平关。”刘昆缓缓说道。
“此关乃我军咽喉,进可图南郑,退可保关中粮道。赶山,你的任务是确保此地万无一失,可能办到?”
张撼单膝跪地,抱拳道:“陛下放心!末将在,关在!纵使刘备倾益州之兵来犯,亦休想踏过阳平关半步!”
言辞铿锵,目光坚定。
他明白,这既是重任,也是陛下对他极大的认可。
刘昆满意地点头,亲手扶起张撼,笑道:“好!朕将后背交予你了。”
随即,他转向大军,“其余各部,休整一日,明日拂晓,兵发南郑!”
就在刘昆大军势如破竹,直逼南郑之际。
南郑城内的师君府邸,已是一片愁云惨雾。
张鲁面色惨白,手中的茶盏几乎端不稳,声音颤抖地对功曹阎圃说:“阳平关……竟一日即破?杨昂战死,吾弟张卫生死不明……这……这如之奈何?”
阎圃虽内心同样震惊,但面上仍强作镇定。
对张鲁劝慰道:“师君勿忧!阳平关虽失,南郑城高池深,我军仍有数万之众,足可一战。况且,益州刘备之援军已发!”
他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刚接密报,刘备已遣两路大军来援:一路由车骑将军吴懿率领,两万兵马自巴中而来,不日即可抵达我城东南;另一路由骠骑将军周仓率领,两万精兵出葭萌关,沿金牛道疾进,断刘昆归路!”
张鲁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眼中恢复了一丝神采,惊喜地说道:“果真?”
“千真万确!”阎圃肯定地说道。
“只要我军据城死守,待两路援军抵达。届时里应外合,内外夹击,刘昆顿兵坚城之下,必败无疑!况且,我天师道总坛在此,教中高手如云,岂惧他刘昆麾下武者?”
这番话稍稍稳定了张鲁的心神,他咬了咬牙道:“好!就依阎功曹之言,全军守城,等待援军!”
然而,张鲁和阎圃的期盼,早已在刘昆及其谋士的预料之中。
刘昆麾下的“校事府”无孔不入,益州军的调动虽隐秘,却未能瞒过他们的耳目。两路援军的动向,很快便摆在了刘昆的案头。
军帐内,炭火噼啪作响。
郭嘉指着地图,对刘昆分析道:“陛下,张鲁欲固守待援,刘备想内外夹击。此计若成,我军确会陷入被动。不如……将计就计?”
刘昆眼中精光一闪:“奉孝之意是?”
“围点打援!”郭嘉嘴角勾起一抹睿智的笑意。
“南郑城高兵多,强攻伤亡必大。我军可佯装全力围城,却暗遣精兵,于援军必经之路设伏。先破其援军,则南郑孤城,人心惶惶,可不战而下!”
“妙计!”刘昆抚掌称赞,“便依奉孝之策!黄叙、张飞听令!”
“末将在!”黄叙、张飞慨然出列。
“元霸,朕予你一万精兵。即刻出发,于巴中至南郑之间的险要处设伏,务必将吴懿所部击溃!”
“翼德,你亦率一万精锐,西返阳平关方向,与自武都郡南下的马肃将军两万人会合。你三人合兵后,于金牛道选择地利,给朕灭了周仓那支益州军!”
“末将遵命!”二将轰然应诺,领命而去。
黄叙率领的一万汉军精锐,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潜行在巴山深处的密林小径之中。
他们避开大道,在熟悉地形的向导带领下,急行军数日,终于抵达了吴懿军必经的一处名为“落鹰涧”的险要山谷。
此地两山夹一沟,道路狭窄,仅容数骑并行。
且一侧是陡峭山崖,实乃设伏的绝佳之地。
黄叙立即下令弓弩手埋伏于两侧山林,滚木礌石准备齐全,待敌军中伏混乱后截杀。
时值深秋,山间晨雾弥漫。
次日已时,谷口斥候飞马来报:“将军,吴懿军前锋已至五里外!”
黄叙精神一振,传令下去:“全军噤声,听号令行事!”
不多时,沉闷的脚步声和马蹄声由远及近。
益州军车骑将军吴懿骑在马上,面色凝重。
他深知此行关系重大,但巴中道路难行,士卒疲惫,他不得不催促加快行军。
骁将雷铜年轻气盛,已率三千人马在前开路。
雷铜部队毫无戒备地进入了落鹰涧,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吴懿见了,便放心地指挥大军跟着进了山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