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三刻,东方的天际才刚刚泛出鱼肚白,殿前机要司却已是灯火通明。
烛光透过精致的窗棂,在院中的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机要司内的陈设庄重而内敛。
水磨的青砖地面光可鉴人,巨大的楠木梁柱未施朱漆,保留着木材原本的沉厚纹理,散发出淡淡的木质清香。
沿墙而立的实木书架直抵穹顶,上面整齐排列着数以千计的卷宗函匣,如同一支静默待命的军队。
空气中混合着陈年墨锭的冷香、新研墨汁的焦郁,以及一夜未散的清茶余韵,形成一种独特而严肃的氛围。
雍定侯范烨端坐在公案后,案头上的奏疏文书堆积如山,几乎要将他的身影淹没。
他身着御赐的绯色罗袍,腰束玉带,袍服的边缘已有些许磨损,袖口处也有淡淡的墨迹。
他面容清癯,三缕长须梳理得一丝不苟,此刻正凝神审阅一份关于漕粮折色比例的奏疏。
烛光映照下,他眼下的淡青透着一丝疲惫,但那双眸子却依旧锐利如鹰,不见半分浑浊。
朱笔在空中悬停片刻,笔尖的墨汁将滴未滴。他目光沉静,显然在权衡着什么。
终于,笔尖落下,在笺纸的空白处批下一行瘦硬通神的小楷:漕运事关国脉,折色比例需兼及民力、漕丁生计与太仓盈虚。所述困难属实,然事在人为。机要司意见:请政事院酌处,着度支司、转运司限期内再行合议,通盘考量,重拟切实方案呈报。勿再推诿。
批毕,他轻轻搁笔,取过一方素白镇纸,将奏疏仔细压好。
侯爷,各司司使已至西花厅候见。一名身着深绿官袍的属官悄步上前,躬身低语。
殿前机要司如今的规模比三年前初设时大了许多,人手也多了不少。
这几年,尽管刘錡一直强调勤俭节约,除了大内三宫和勤政殿外,并未兴建新的宫殿。
可他对于各院部的办公环境却一直在大力改善,殿前机要司的扩建自然是被工建司放在了首位,甚至一度引起了其他三院官员的不满。
听到属官的禀报,范烨并未立即回应,而是先将案头的文书稍作整理,将已批阅的与待批阅的分开,又将朱笔仔细地在笔山上放正,这才抬眼:引路。
西花厅内十分安静,连侍女奉茶时衣裙的窸窣声都显得格外清晰。
近二十位身着各色官袍的官员肃立等候,绯袍者为各司司使,青袍者则为各部门的重要属官。
范烨步入花厅的脚步声不重,却让所有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背脊。
众人齐刷刷躬身行礼:参见侯爷!
诸位不必多礼,坐。
范烨行至主位,虚按手掌,自己率先落座。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张面孔,这些司使虽与自己平级,但雍定侯的名号和机要司直通御前的特殊性,让他的地位显得十分超然。
侍女们轻手轻脚地奉上热茶,随即敛衽退下。
没有寒暄,范烨直接切入主题,声音平稳而清晰:今日请诸位来,是为传达陛下亲定的固本培元之国策,并了解各司筹备情形。
他稍作停顿,冬至祭天大典,便是检验我等成效之时。陛下要看的,非虚文缛节,而是仓廪是否充实,法令是否畅通。
他端起茶盏,轻呷一口,继续道:然,时不我待。政事院已有决议,望各司协力,务求三个月内,新考成法、新税则、新刑律等要政推广的收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完成。
话音刚落,花厅内响起一片细微的吸气声。
三个月?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度支司司使率先起身,这是一位面容精干的中年官员。
他拱手道:侯爷明鉴。新税则摊丁入亩立意至善。然清丈田亩一事,地方豪强胥吏百般阻挠。三个月...恐难见成效。
他说话时,眼角余光不自觉地扫向都察院司使的位置。
范烨目光平静:度支司所虑,切中要害。然正因其难,更需雷厉风行。
他转向都察院司使,督察事宜……
话未说完,都察院司使已微微颔首:下官明白,当遣得力御史分巡各道。
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份疏离。
律学司司使紧接着起身,这是一位面容古板的老臣,他双手捧着茶盏,却眉间深锁:侯爷,新律草案对贪墨量刑...是否过苛?
范烨注视他片刻,声音沉静:乱世用重典,早已是共识。律学司当务之急,是细化律条,使官吏知所趋避。
他端起茶盏,杯盖轻碰杯沿的脆响,在寂静的花厅内格外清晰,让律学司司使不自觉地微微一震。
工建司郎中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急切:侯爷,官道、漕渠、大典营造,处处需拨款,可预算实在拮据...
他话未说完,范烨已抬手止住:工程分急缓,可缓者暂停,紧急者加速。至于预算,宫内用度已减三成……工建司可以为表率。
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策。
两个时辰后,最后一位司使终于退下。
范烨独坐片刻,才慢慢松开一直按在案上的左手。
绿袍属官呈上一封密函:侯爷,军机院转来军报,凉州六百里加急。
“嗯?”范烨拆信的手指尽管稳定,但当他读完内容时,烛光映出他骤然缩紧的瞳孔。
他将密函收入袖中,起身时袍角不经意间带翻了案上的一支令箭。
令箭落地的声音在寂静的堂内格外清脆。
备轿,去军机院。即刻。
他步出机要堂时,秋阳正好升起,金辉洒满庭院的青石板。
他眯了眯眼,抬手虚挡了一下刺目的阳光,这个细微的动作让他看起来终于显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
属官躬身领命而去,范烨独自站在阶前,望着院中开始飘落的梧桐叶,久久未动。
秋风拂过,带起他绯袍的衣角,也吹散了堂内一夜积聚的沉郁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