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邦使臣的觐见,安排在了太极殿中进行。
王凝之坐在上方的御座,本来还饶有兴致,但等几人上前行礼,偌大的殿堂之中,几国使臣显得有些稀稀拉拉,他顿时兴趣索然。
万邦来朝,方显大国气象,眼下的小猫三两只,委实有些让人提不起精神。
行礼结束后,各国使臣一一递上国书,新罗、百济和倭国的国书内容都大同小异,除了贺喜太子殿下大婚之外,便是请求得到天朝的册封。
这是中国周边番邦的常态了,虽然各自建国称王,但能得到天朝的官爵,进行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对他们仍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新罗王,是东晋朝廷册封的乐浪郡公,百济王则稍逊一筹,只领了个镇东将军加乐浪太守,所以这次过来,双方在乐浪的归属上面,还有一番争夺。
倭国是东汉时首次对中原王朝进行朝贡德,刘秀为了嘉奖其远道而来,直接册封其主为倭奴国王,这也是其国名的由来。
倭,通“委”,意为柔软顺从,再加个奴字,意思更明显了。
不过当时的日本岛还未统一,能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在岛内无疑具有极强的号召力,谁还计较这个名字好不好听。
至于林邑,原是交州日南郡的象林县,中原一片乱战之后,脱离交州的管辖而独立,但因为国土狭小,缺少可以耕种的土地,一直与北面的交州打打停停。
所以林邑国的国书上,在恭贺和请求册封之外,还有一条,控诉交州刺史和日南太守贪婪无度,以各种名目克扣来往海商的货物,索要钱财,致使当地民不聊生。
王凝之看完国书,让内侍递给王殊,太子看完,再传给在座的郗超等重臣。
对于几国的册封要求,王凝之暂且放到一边,对林邑使臣说道:“国书中说,交州刺史和日南太守盘剥海商,来往货物十有二三都被他们侵吞,稍有不从,便出兵劫掠,为何先前不见你们上报?”
林邑使臣拱手道:“交州远离中原,难通消息,若非此次陛下改朝,太子大婚,我们都找不到理由通过交州,北上来朝。”
王凝之微眯眼睛看着他,没有说话。
林邑使臣偷偷抬头看了眼,对上王凝之冷峻的眼神,忙又躬身低下头。
“想传达消息,总还是有办法的,”王凝之寒声道:“你们压下此事,不过是想激起民愤,然后趁机抢夺交州,是也不是?”
林邑使臣连称不敢,王凝之一语中的,让他猝不及防。
“不敢?你们有什么不敢的?”王凝之继续施压,“交州刺史和日南太守有问题,朕会派人去查,绝不姑息,但你们敢对交州出兵,当朕管不到你们吗?”
林邑使臣没想到王凝之如此强势,冷汗直冒,解释道:“并非我们有意冒犯,而是交州刺史出兵劫掠海商,我们只是为了自保。”
王凝之冷哼两声,“是不是这样,朕会查清楚的,但无论如何,你们出兵犯境,这不可原谅,册封之事休得再提,尊使请回,若贵国国主不送来请罪书,那就在边境布上你们的象兵,朕会让你们见识下什么叫王者之师。”
话说到这份上,林邑使臣哪敢离开,恳切道:“天朝陛下明察,我国缺少耕地,所以极为依赖海商的贸易往来,实在是交州刺史欺人太甚,我们不得已才出兵的。”
他受国主委派,是来刺探大周情况的,总不能直接带着一封战书回去,尤其是今日在演武场上见识到了周军的厉害后。
林邑国的倚仗,无非是瘴气和象兵,若是中原人真破解了这两样,那林邑将毫无胜算可言。
王凝之怒气不减,说道:“弹丸小国,无赖君臣,居然敢做不敢认,赶紧给朕离开,朕先查办了交州刺史,然后再联合扶南,剿灭你们这帮宵小之徒。”
扶南国位于中南半岛的最南边,与中原王朝常有来往,穆帝司马聃在位时,扶南还曾上表遣人送进贡驯服的大象,不过被当时的朝廷婉拒了,理由是异兽容易变成人患。
王凝之咄咄逼人,林邑使臣再次告罪。
看了半天热闹的郗超出言劝解道:“使者远来不易,此事又还需调查,陛下一向宽宏,何不再给林邑国一次机会,以彰显天朝气度。”
王凝之哼了一声,总算是停止了对林邑的声讨。
郗超对林邑使臣说道:“林邑虽然地处南疆,但对王师而言,也并非遥不可及之地,交州的事,朝廷会派人下去调查,可若是你们有意欺瞒,意图染指日南郡乃至交州,恐怕林邑一国,将不复存在。”
林邑使臣躬身称是,表示一定会配合调查。
王凝之和郗超一唱一和,暂时压制住了林邑,接下来的几国就容易处理了。
新罗和百济夹在虎视眈眈的高句丽和倭国之间,需要大周的保护,所以态度最为恭顺。
倭国有自知之明,不敢和大周作对,但对隔海相望的新罗和百济有想法,希望大周能支持他们,给倭国一个都督倭百济新罗三国诸军事的头衔。
王凝之自然不会同意,他下诏册封三国国主为王,同样给了三品将军的头衔。
百济国王为安西将军,新罗国王为安东将军,倭国王为安南将军。
三国使臣对此都不太满意,新罗觉得自己降级了,百济觉得自己应该得到乐浪,而倭国要的是半岛的军事权。
但有林邑的例子在前,再不满意,三国使臣还是老老实实地表示接受,都想着大周初建,他们以后有的是机会再慢慢争取。
朝会之后,宫中设下宴席,款待各国使臣。
王凝之露了会脸,就将现场交给了儿子王殊和郗超等人,返回了后宫。
谢道韫见他兴致不高,问道:“外邦进贡,你不是应该高兴吗?”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凝之念了句诗,感叹道:“等到了那时,才值得高兴。”
谢道韫笑道:“怎么今日还作起诗来,那些番臣不够恭敬吗?”
王凝之摇头道:“恭敬得靠打出来,等我腾出手,收拾了不听话的高句丽和林邑,让那些小国见识到大周的武德,他们才会真的恭敬。”
中国混乱已久,想让这群见风使舵的番国真正臣服,得先挑两个刺头,狠狠地收拾一顿,这样才能重新立起天朝的威严。
文化确实可以让他们仰慕,但武力才能让他们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