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怀瑾一听要休息,连连摆手,还是于奉御劝住了他:“大人,尚酝局来来回回就是这些差事,怎么就忧思过重了?也是,今年开年后,祸事一桩接一桩,您整日挂心尚酝局上下……下官不该多嘴,只是,不如趁着最近没什么大宴,您回家歇几日。尚酝局的事,交给下官和顾青就是。若有拿不准的,咱们定去寻您。”
沈怀瑾还欲推脱,于奉御索性唤来顾青和几位酒人,大家齐齐劝了半炷香,沈怀瑾终于应下。
众人离去前,沈怀瑾唤住顾青:“你且放心,本官已派人去内侍省传话。伏藏豆还有些许库存,他们清了出来,就会送过来。”
“多谢大人。大人也得保重自己的身子。”顾青眸色微动,面上隐约有动容之色,“勾调之事,您尽管放心。”
沈怀瑾摆了摆手:“你办事,本官向来放心。”
趁着未到晌午,日头不毒,于奉御唤了尚酝局的马车,交代杂役,好生将沈典御送回沈宅。
沈怀瑾在尚酝局多年,典御一职的俸禄不算高,但这些年得的赏赐颇丰,十来年前,沈怀瑾便在南熏门附近的红莲坊外巷置了处小宅。
沈宅虽远离内城,地处小巷深处,不嘈杂,但离繁华之处不远;出了巷子,附近酒坊,粮铺,香料行一应俱全,还有运河支渠,加之沈怀瑾便是休沐,偶也宿在尚酝局,是以这么些年,每每有人提及,为何不搬得离宫城近些,沈怀瑾总是一笑应之。
“大人,到了,您脚下慢些。”尚酝局的马车停在沈宅门外的大杏树下,车夫朝车内恭谨道。
听见门外动静,屋内上了年纪的管家让了道门缝,探头观望,见是沈怀瑾,面上添了几分惊异,他推开宅门,快步上前:“老爷,今儿怎的回来了?”
“本官身子抱恙,告假回来歇一阵子。不必扶本官,免得过了病气给你。”沈怀瑾摆了摆手,缓步走上石阶,从袖内摸出张方子递过去,“给本官备点热粥,适口的酱菜便是。再派人去抓五副药回来。”
沈宅门外不远处,一个挑着蜜饯贩卖的货郎见状,将担子放在隐蔽处歇脚,草帽下,眼珠子却是盯着沈宅,目不转睛。
肃正堂内,一名普通百姓打扮的禁军立于乌木长桌前,低头向崔景湛回禀。
“司使大人,弟兄们已暗中探过沈宅,宅子不大,一共两进,瞧着没什么蹊跷。照您吩咐,宅子前后都有咱们的人日夜盯着,定不会有所遗漏。”
崔景湛摆了摆手:“如此甚好。不可掉以轻心,每日来报。”
“属下领命。”
沈宅正厅内,沈怀瑾靠在圈椅内,手中端着一碗白粥,小口吃着。
管家沈辉一身素色长袍,立在一旁,见沈怀瑾如此守礼之人,今儿都不在桌前用饭,想必是木凳上坐得累,撑不住。念及于此,他布满沟壑的脸上显出几许担忧:“老爷,当真不用再请大夫?”
“难道外头的大夫还能比过宫里的医工?”沈怀瑾吹着勺子里的白粥,并未抬头。
“老爷,您可千万保重身子,不然您阿爹阿娘在天之灵,定要责怪老奴了。”沈辉眼皮子浅,几句话一出,开始抹眼角。
“本官说过多少回了,你是打小就跟着我爹的老人了,不必如此。”这几句话来来回回,沈怀瑾听了半辈子,耳朵早就起茧。
见沈辉如此,沈怀瑾装作不经意问起:“方才回来时,本官瞧见巷子里有卖蜜饯的货郎?先前倒未见过。”
“老爷好眼力,老奴瞧着,像是今日路过。老爷可是想吃蜜饯了?这当头,青梅蜜饯,紫苏梅都正好,尤其这紫苏梅,疏风散寒,老奴这就去买些来!”沈辉见状,拔腿就要往外去。
“不用了。这酱菜不错,可以多买些。再去巷口的丁记汤铺定上五日的热水,本官这几日得多发汗,早晚都想泡泡澡,就不劳烦下头几个小的烧水了。对了,必得去丁记汤铺,本官同他们掌柜的相熟,不管再忙,他也能先送咱们宅子,免得误了事。”沈怀瑾碗里的粥见了底,“再盛一碗。”
“好嘞,老爷放心,伺候完老爷用饭,老奴就去定热水。”沈辉见沈怀瑾胃口还算不错,面容终于舒展些许,他接过碗,吩咐门外的小厮赶紧去厨房。
用过午膳,沈怀瑾让沈辉吩咐下去,他要回房歇息,没什么要事,不要打扰。
沈怀瑾早年丧妻后未再娶,一门心思都在尚酝局。宅里下人也不多,管家沈灰,小厮杂役,厨夫,两个年轻仆妇,统共六人,都是跟了沈怀瑾多年的,他常年不在家中,宅里活少,驭下又亲切,是以下人们都还算服管听话。
这番沈怀瑾突然回家养病,下人们还有些惊慌,见沈怀瑾吩咐不要打扰,一个个乐得清净。
半日过去,天色擦黑,外头小厮来报,丁记汤铺的小厮头戴斗笠,推着送水的木板车,来送热水。
半柱香的工夫后,丁记汤铺的小厮压低帽檐,推着车,极为恭谨,离开了沈宅,径直往丁记汤铺去。
又过了一盏茶的工夫,丁记汤铺后院小门,一头戴兜帽的素袍男子推门,快步离开。
这男子五步并三步,往不远处的运河支渠行去,一方小石阶下,停着一艘小篷舟,舟上有弯竹棚顶遮风挡雨,掩藏身形亦为合适。
那男子拾阶跳上小舟,撑着杆,顺流而下,不到一柱香的工夫,岸边传来复杂的浓郁香味,是一处香铺兼制香坊。
男子停舟靠岸,摸到制香坊后门,在门上极富节奏地敲击了十来下。几息后,院里传来动静:“来了。”
门外男子左右打量,似是生怕有人发现他。他不耐烦地候在门外,压低了嗓音:“快些。”
有些掉漆的旧木门咯吱响了几下,从里头往外被推开,门外男子看清来人,略掀开兜帽,门内高瘦的身影打量他几眼,语气带了几分惊愕与探究:“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