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公元1057年的春天,汴梁城的柳丝刚染上嫩黄,礼部贡院的围墙上却已爬满了窥探的目光。这一年的科举主考官是欧阳修,一个留着八字胡、笑起来眼睛会眯成月牙的中年人。但此刻,他手里捏着一份答卷,眉头却拧成了疙瘩——不是因为文章不好,而是好得太离谱。

文章开篇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寥寥数语,如老吏断案般清晰,又似山间清泉般流畅,全然没有时下流行的骈(pián)四俪六、堆砌典故的酸腐气。欧阳修拍案而起,对同考官梅尧臣说:“此等文字,当避此人出一头地。”他以为这必是自己门生曾巩的手笔,为避嫌,硬是把这份答卷判了个第二名。

后来揭榜,众人方才惊觉,那篇震碎考官眼镜的文章,出自一个名叫苏轼的四川青年之手。而这场科举,不仅让苏轼、苏辙兄弟名动天下,更悄悄改写了宋代文学的走向——因为它标志着“古文运动”的全面胜利,也让“唐宋八大家”的星光,开始照亮历史的天空。

要讲唐宋八大家,得先说说他们共同的“敌人”——骈文。这玩意儿可不是省油的灯,从南北朝时期就霸占文坛c位,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非得拆成两句,再塞进一堆典故。比如写春天,得说“春阳布泽,万物昭苏”,写下雨,得说“玄云垂幕,甘泽流滋”,看着挺美,读着费劲,实用性基本为零。

到了唐代中期,有两个文人率先看不下去了。一个是韩愈,人称“韩昌黎”,长得五大三粗,脾气也火爆,没事就喜欢跟人抬杠。他觉得文章就该像说话一样直白,能讲道理、办实事,干嘛非要穿金戴银装大款?另一个是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河东”,虽然性格比韩愈温和,但笔头一样厉害。两人一拍即合,发起了“古文运动”,口号是“文以载道”,意思是文章得承载道理,不能光搞形式主义。

韩愈这人特能折腾,不仅写文章批判骈文,还身体力行写“古文”。他的《师说》里那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到现在都是老师们的口头禅。他还写过一篇《送穷文》,把“穷鬼”骂得狗血淋头,实则自嘲怀才不遇,语言幽默得像说单口相声。柳宗元则擅长写寓言和山水游记,《捕蛇者说》里“苛政猛于虎”的呐喊,《小石潭记》里“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意境,至今读来仍让人拍案叫绝。

可惜,唐代的古文运动就像一阵风,吹过之后,骈文又卷土重来。直到北宋初年,文坛还是被一种叫“西昆体”的骈文变种统治着,代表人物杨亿、刘筠,写文章专爱掉书袋,一句诗里恨不得嵌三个典故,老百姓根本看不懂。这时候,另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他一个老头)。这人不仅文章写得好,还是个“伯乐”级别的存在。他当考官时,专门打压西昆体,提拔写古文的考生,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全是他一手发掘的。有人不服,在考场外骂街,欧阳修也不生气,只是淡淡一笑:“等着瞧,再过十年,看谁还写那些酸文假醋。”

欧阳修的文章,风格跟韩愈不一样,韩愈像烈酒,辛辣直白;他像清茶,温润平和。《醉翁亭记》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被贬的苦闷写成了山水雅趣;《秋声赋》里“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把秋声写得如临其境。他不仅自己写,还带着学生们一起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苏”和曾巩、王安石。

说起“三苏”,得先从一个“老愤青”说起——苏洵。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他年轻时不爱读书,直到27岁才突然开窍,把自己关在家里苦读。有一次,他把自己早年写的文章拿出来看,越看越觉得丢人,一怒之下全烧了,重新提笔,这才写出了《六国论》那样的雄文。

《六国论》开头就霸气侧漏:“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层层递进,把六国灭亡的原因分析得透透彻彻,最后落到“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明着说六国,暗着骂北宋朝廷向辽国、西夏割地赔款的窝囊事。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成了苏洵文章的招牌。

苏洵有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哥俩从小就跟着老爹读书。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这人是个全才,文章、诗词、书法、绘画样样精通,性格还特别乐观,不管被贬到哪里,都能苦中作乐。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性格比哥哥沉稳,文章也以严谨着称,后来官至宰相。

哥俩一起参加科举,一起中进士,本来前途一片光明,没想到卷入了“乌台诗案”。这事得怪苏轼那张嘴,他看不惯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弊端,写了几首诗讽刺,结果被新党抓住把柄,说他“谤讪朝政”,把他关在御史台(因为官署里有乌鸦,所以叫“乌台”)审讯。

审讯期间,苏轼以为自己必死无疑,还跟儿子苏迈约定,送饭时如果送鱼,就表示要处斩。有一次,苏迈有事外出,托朋友送饭,那朋友不知道规矩,炖了条鱼送去。苏轼一看鱼,吓得魂飞魄散,赶紧写了两首绝命诗,其中一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看得狱卒都掉眼泪。后来多亏太后和欧阳修的门生们求情,苏轼才保住性命,被贬到黄州。

在黄州,苏轼成了“苏东坡”,开荒种地,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前赤壁赋》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把人生的渺小和宇宙的浩渺写得荡气回肠;《后赤壁赋》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清冷的秋江夜景。他的文章像他的人一样,洒脱不羁,既有哲思又有情趣。

苏辙的文章则更像“议论文”,逻辑严密,论据充分。他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以“文者气之所形”为论点,层层推进,最后落到求见韩琦以开阔胸襟,既表达了求仕之意,又不失文人风骨。后来他跟着哥哥被贬,文章里也多了几分沉郁,但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考。

王安石和曾巩,是欧阳修门下的另外两位大佬,但性格和文风却截然不同。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这人脾气执拗,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所以人称“拗相公”。他的文章跟他的性格一样,锋芒毕露,充满了改革精神。

最能体现王安石文风的,是他的《答司马谏议书》。当时司马光反对他变法,写了封信骂他“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王安石回信,只有短短几百字,却把四个罪名驳得体无完肤。开头“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先给足面子,接着“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直接点出对方论点,然后“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四个“不为”,斩钉截铁,最后“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怼得司马光哑口无言。

曾巩字子固,跟王安石正好相反,是个老实巴交的“学霸”。他从小就聪明,据说能“脱口成诵”,写文章以“古雅、平正”着称。欧阳修夸他“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曾巩的文章,不像苏轼那样灵动,也不像王安石那样犀利,而是像老黄牛拉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稳重。

他的《墨池记》,从王羲之临池学书的传说写起,引出“非天成也,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乎”的道理,层层深入,最后落到“学者其可忽哉”,语重心长,像个老教授在谆谆教诲。曾巩做官也跟他写文章一样,踏实肯干,在齐州(今济南)任上,把当地的黑恶势力收拾得服服帖帖,老百姓称他“曾青天”。

唐宋八大家,虽然横跨唐宋两代,但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都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反对形式主义。但每个人的性格和经历不同,又让他们的文章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就像八种不同的调料,放在宋代文学的大锅里,熬出了一锅滋味复杂的浓汤。

韩愈像辣椒,火辣辣的,充满批判精神;柳宗元像花椒,麻中带涩,暗含忧思;欧阳修像糖,温润回甘,包容万象;苏洵像姜,老而弥辣,一针见血;苏轼像醋,酸中带爽,变化多端;苏辙像盐,看似平淡,却能提味;王安石像芥末,冲劲十足,直击要害;曾巩像酱油,色泽沉稳,味道醇厚。

他们的故事,也跟宋代的历史紧紧捆绑在一起。韩愈、柳宗元身处唐代由盛转衰之际,想用文章唤醒世道人心;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则生在北宋中期,既有承平时代的文化繁荣,又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社会危机。他们的文章,既是个人心性的写照,也是时代精神的折射。

比如苏轼,一生被贬三次,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越贬越远,但他总能在困境中找到乐趣。在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在黄州,他“报道先生春睡美”;在儋州,他跟黎族百姓学说话,还写下“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的诗句。这种乐观豁达,全写进了他的文章里,让后人读来,总能在失意时找到一丝慰藉。

王安石则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文章里充满了“致君尧舜上”的抱负。虽然变法失败,被后世骂了近千年,但他“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勇气,至今仍让人佩服。他的《游褒禅山记》,从一次爬山的经历引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哲理,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唐宋八大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范畴。他们确立的“古文”传统,成为后世散文的正宗,直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章还以他们为范本。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创了一种“文以载道”的精神,让文章不再是文字游戏,而成为表达思想、干预现实的工具。

比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他们的政论文章,明显能看到韩愈、王安石的影子;近代的梁启超,写“新文体”,汪洋恣肆,也深受苏轼(这里不是笔误,梁启超确实推崇唐宋八大家)的影响。甚至我们现在写议论文,讲究“论点、论据、论证”,其实也脱胎于八大家的文章结构。

八大家的文章里,还藏着中国人的精气神。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曾巩的“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这些句子早已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我们面对人生的精神力量。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玄武裂天不让江山全军列阵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我只是一个流放的藩王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见龙定鼎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寻唐问宋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穿越:刚成大将军,就要远征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高门庶子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水浒之往事随风铁骑红颜:大秦霸业清宫秘史十二章穿越古代异界争霸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巨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我在北宋教数学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