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灯论
(对话体,五千言)
人物:
- 老者:姓庄,名周,号漆园吏,隐于蒙泽,常曳尾于涂中,善以寓言喻大道。
- 弟子:名惠施,尝为梁相,博闻强识,慕庄周之名,弃政从游。
一、灯喻:自照与他照之辨
惠施:弟子闻先生言“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知先生贵适志而轻外物。然今见世人奔走如狂,或求神明庇佑,或赖权贵提携,如暗夜求灯,惶惶不可终日。敢问“自以为灯”,其义何指?
庄周:(指案头烛火)子视此灯。燃脂者,灯之体也;发光者,灯之用也。世人求灯于外,如缘木求鱼,不知心光自具。昔者越人航海,遇雾迷失,有贾人取磁石为勺,浮于水盂,勺柄恒指南方,是谓“司南”。此非外物为灯,乃物性自明也。
惠施:然司南赖磁石之性,犹借外物。若心无凭依,何以自照?
庄周:子不闻《列子》载佝偻承蜩之事?“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彼佝偻者,非借他力,乃心凝形释,自为灯也。
二、破执篇:去他灯之迷障
(一)破神明之执
庄周:昔者宋襄公将战,卜得“大吉”,遂不鼓不成列,为楚人所败。夫龟甲兽骨,岂能知胜负?又有秦二世信赵高“指鹿为马”,以谗言为灯,终致国破。此皆以他灯照己,如盲者执炬,反堕深渊。
惠施:然上古先民,皆事鬼神,此非虚言?
庄周:《墨子》言“明鬼”,然其旨在“兴天下之利”。若真谓鬼神能为灯,何以夏桀暴虐而天不罚?商纣荒淫而神不阻?吾尝游于楚,见巫祝饰以文绣,舞以干戚,求索者络绎不绝,然富者恒富,贫者恒贫,是鬼神岂能为灯耶?
(二)破权贵之执
庄周:魏王赠我千金,吾笑而却之,曰:“君不见郊祭之牺牛?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入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今之求权贵为灯者,犹缘此牺牛求生路。昔者叔孙通事秦、楚、汉,数易其主,虽得高位,终为君子所鄙。此非以权贵为灯,反为灯所焚耶?
惠施:然商鞅相秦,变法图强,非借君权为灯乎?
庄周:商鞅之法,如烈火烹油,虽能强国,终致车裂。其借君权为灯,不知君权如朝露,日出则曦。若使商鞅自为灯,守之以谦,行之以柔,安知不能全其身?
三、立心篇:明自灯之体用
(一)心灯之体:虚室生白
庄周:吾尝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当是时,非梦为灯,乃心自明也。夫心若虚室,不蔽于物,则白日照焉。昔者老聃居周藏室,观古今之变,终成《道德经》,此非虚室生白耶?
惠施:然常人之心,如镜蒙尘,何以拂拭?
庄周:“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试观越女学剑,“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真性所禀”,此乃不借他术,直任本心,心如明镜,自照剑理。
(二)心灯之用:知行合一
庄周:齐有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彼非借图谱为灯,乃以心为灯,照见筋骨脉络。又有公输子削木为鹊,三日不下,非赖规矩,乃心手相应,自为灯也。
惠施:若心灯不明,何以知行?
庄周:楚有卖珠者,以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世人多如郑人,求灯于椟,不知珠乃自心。若能去椟求珠,虽行荆棘,心灯自照。
四、应世篇:自灯照幽途
(一)乱世自灯
庄周:昔者屈原被放,行吟泽畔,渔父劝其“与世推移”,原曰:“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当举世皆浊之时,原以心为灯,虽沉汨罗,光曜千古。又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非自灯照穷途耶?
惠施:然乱世之中,自灯易招祸,何如?
庄周:“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夫自灯非炫明,乃守真。宋有田夫,冬日负暄,谓其妻曰:“负暄之暖,人莫知者,献之君王,必有重赏。”此虽鄙陋,然其心自暖,不欺不昧,亦是自灯。
(二)治世自灯
庄周:尧让天下于许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当治世之时,许由以心为灯,不逐虚名,此乃自灯之高境。又有鲁仲连义不帝秦,谓平原君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此非以义为灯,照见天下耶?
惠施:然治世多循规,自灯恐碍俗,奈何?
庄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自灯非违俗,乃不迷于俗。郑人买履,宁信度无自信也,此迷于规而失自灯。若使履者自量其足,虽无度,足自适也。
五、终极:灯与光之外
惠施:先生言“自以为灯”,然则灯灭之时,光何在?
庄周:(指天上星月)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夫自灯者,非执灯为有,乃知光本自具。昔者墨翟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此非以用为灯,乃知巧拙皆光也。
惠施:弟子愚钝,愿闻其极。
庄周: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夫浑沌者,自灯之本也,凿之以七窍,反失其明。故自以为灯者,始于去执,中于立心,终于忘灯——忘灯而光自在,犹月印万川,川川皆月也。
惠施:善哉!今而后,弟子知“自以为灯”,非持炬而行,乃如燧石藏火,叩之即明;如蚌蛤含珠,剖之即耀。愿奉先生之言,为浊世一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