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后。
每一组的成员开始展示自己写的文章或诗词。
首先第一个展示的是,张晓明和温寒露一组。
半个小时的时间,张晓明终于憋了一首打油诗。
“你们自己看吧。”
“来,让我看看张老师写了什么大作。”扬子背着手,一把拿起张晓明一组桌上的纸。
“靠!你还给我!”张晓明急了,出手抢夺。
扬子把纸举过头顶,大声朗读。
“滕王阁上有根毛,赣江水里泡着刀,晚霞啃着鸟儿脚,秋水吞了白天腰,东边飞来三棵字,西边滚过五首桥,风在梁上织毛衣,云往窗缝塞年糕,谁把月亮挂房梁,吓得江涛直喊嗷!”
“好诗好诗啊!这已经有小学六年级水平了。”
“靠!需要你评价吗?”
张晓明停下动作,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脸色有些挂不住。
“来来来,给我看看你写的什么大作。”
“拿去!”扬子自信的把手上的诗递了过去。
张晓明拿着纸大声朗读:
“赣江边上滕王阁,飞檐翘角真巍峨。
登楼能看水连天,秋风送爽心自宽。
砖瓦都带文墨气,来了就不想下山。”
“切,我还以为某人写得多好呢,原来也就这水平,打油诗一首。”
“那也比你强。”
“没看出来,还是我强一点的。”
“我的!”
“我的!”
看着这对卧龙凤雏,宁静双手扶额,让直播间的观众投票。
直播间的观众也实诚,张晓明给打了三分,扬子给打了两分,多了的一分是因为张晓明写得多,给点辛苦分。
这下张晓明舒服了,就是他写得更好,而且他不会垫底,面子上也好看一些。
接下来的是王远一组,只见纸上写着。
【滕王阁,是赣江边的一首立体史诗。
飞檐如展翼,斗拱似叠章,朱漆映着千年的日影,琉璃缀着万古的星光。登楼处,赣水汤汤奔涌。风吹过回廊处,犹能听见文人墨客的诗行。
……
它不止是一座楼阁,更是华夏文脉的一处驿站。多少兴衰在此沉淀,多少风华在此绽放,最终都化作檐铃轻响,与江涛和鸣,在天地间,写就永恒的华章。】
写的还算不错,直播间的观众给打了五分。
下一组展示的是华宇,只见左手一背,右手拿着诗文,闲庭信步,自信地朗读起来。
【滕王阁的檐角总挑着些云。
朱红的廊柱浸在斜阳里,像浸在陈年的酒中,透着温润的光。阶前的铜鹤望着赣江,翅尖似乎还沾着初唐的风。
凭栏时,江风会送来些碎语。是文人墨客挥毫时砚台里的墨香,是渔舟收网时竹篙碰响的水音,是千百年来游人惊叹的轻叹。
……
晚霞漫过飞檐的刹那,是楼与江、天与地,在时光里达成的默契。
暮色漫上来时,檐铃轻响。这声音,该与千年前那个的傍晚,一般清亮。】
【不得不说,华宇这小子还是有点文学功底的。】
【嗯,写得还不错,有点意思啊。】
【比前几位写的都好。】
【那是,我们花花可是最棒的。】
直播间的观众进行打分,给到了七分。
现在四组的比分又有了新的变化。
华宇和刘茜茜一组,一共背诵15首诗词,加散文一首,总分88分。
张晓明和温寒露一组,一共背诵14首诗词,加打油诗一首,总分78分。
王远和傅笠一组,一共背诵16首诗词,加文章一篇,总分78分。
扬子和傅笠一组,一共背诵14首诗词,加打油诗一首,总分83分。
目前华宇一组排名第一。
而所有的目光看向陈实,想看看他写的什么。
然后他只是让柳绵把自己写的给大家读一遍,他去上个厕所。
“对了,我写的是骈文,建议宁导找一个专家过来,我怕你们听不懂,或许直播间有博学之士也在看我们节目。”
说完这句,他转身离去。
而宁静,还真在直播间问了问,恰好有一个文学教授在看节目,就是因为《蜀道难》而粉上陈实的,而且还就在滕王阁附近。
他主动请缨,要来为众人进行翻译解读。
华宇撇撇嘴,内心不屑。
还怕我们看不懂?
有什么好装的。
而在场嘉宾和直播间的观众也越发好奇陈实写得怎么样?
他们好歹是读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岂会看不懂?
三分钟后,就见一个带着老花镜,头发花白,脸上布满雀斑的老爷子走了过来。
他是清北的文学教授,徐教授。
一切准备就续,只见柳绵唇角微扬,拿起纸高声朗读起来。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轮,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甸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徐教授原本昏沉的眼神,突然变得明亮起来。
想不到一开头,就如此惊艳!
他向众人解说道:“首先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点明地域,“星分翼轸”将空间与天象相连,赋予地理以苍茫感。
“襟三江而带五湖”以拟人化手法勾勒地势,显洪都枢纽地位。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借牛斗星气、陈蕃设榻典故,融自然奇观与人文佳话,暗赞此地钟灵毓秀。
写宴集时,“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状宾客之盛,“腾蛟起凤”“紫电青霜”分赞文才武功,于对仗中见神采。末句自谦“童子何知”,既显谦逊,又衬盛会之难得。”
他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称赞道:“单是这开篇,就起码有精品之资。”
而在场的嘉宾和直播间的网友也人麻了,陈实没有说大话。
单是这么多典故,成语就没几人看得懂了。
徐教授打开保温杯喝着红枣泡枸杞,而柳绵也继续朗读道:“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资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幕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雷;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官,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岁
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当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徐教授忍不住一口水喷了出来。
他激动地解释道:“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点明深秋背景,“潦水尽而寒潭清”绘水之澄澈,“烟光凝而暮山紫”染山之绚烂,声色交融。
“层峦耸翠”“飞阁流丹”绘建筑与山景相映之姿;“鹤汀凫渚”“桂殿兰宫”描水渚与宫殿依势而建之态。
尤其是这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四景交融,动静态结合,拓开无限意境。
单是这一句,就足以成为千古名句!
末以渔舟唱晚、雁阵惊寒之声,衬秋江暮色之静,声色相济,余韵悠长。
这……这确定是陈实只花了三十分钟就写出来的吗?”
不仅教授惊了,直播间的观众也惊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像,太像了!这是我去年来这拍的照。(图片.jpg)】
【这意境也美了,让我现在想坐飞机来滕王阁了!】
【这和其余四人相比,简直就是爸爸打儿子啊!】
【你太看得起他们了,都不是一个层级。】
柳绵的朗读还在继续:“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过。睢园绿竹,知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阁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徐教授继续称赞道:“这一段写的也极妙,由宴酣之乐转入人生感慨,情感跌宕。“爽籁发”“纤歌凝”以声写欢,“睢园绿竹”“邺水朱华”引典故赞宴集之盛,“四美具,二难并”收束乐景,尽显逸兴遄飞。
忽以“天高地迥”起兴,由宇宙无穷反观人生有限,“兴尽悲来”陡转苍凉。“望长安”“目吴会”写空间阻隔,“关山难越”“萍水相逢”道漂泊孤苦,“怀帝阍”“奉宣室”抒怀才不遇之叹。
乐极生悲间,将个人命运置于天地宇宙维度,既见文人豪情,更含失意幽思,由景入情,由情悟理,张力十足。
尤其是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两句,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写不出来!”
直播间的网友也感慨。
【这两句,不就是写的我们吗?到不了远方,也回不了家乡。】
【是啊!我都三年没回家了……】
【我也是,今年公司实习,过年非把我留在那,还没有加班费。
一个个老油条不是孩子生病了,就是父母死了,女儿结婚啦,我一来就都有事了。
公司没我是不能转了吗?(微笑)】
【谁让你资历小,只能欺负你呗。】
柳绵继续朗读:“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徐教授继续感慨:以“嗟乎”起兴,直抒胸臆。连用冯唐、李广等六则典故,借古喻今,道尽命途多舛之叹,却于失意中见昂扬。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振聋发聩,以“贪泉”“涸辙”自喻,显身处困厄而心志弥坚;“北海可接”“桑榆非晚”寄寓希望,于沉郁中勃发生机。
末以孟尝、阮籍对比,拒效穷途之哭,明孤高之志。
于悲叹中见风骨,于失意中显豪情,典故与议论交融,将个人感慨升华为人格坚守,掷地有声。
这到底是读了多少书,才能知道这么多典故啊,我这读了大半辈子的书,才堪堪了解,而且还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两句写得太好了!可以拿来当座右铭了。】
【没想到老六这么有志气。】
【这两句或许是老六的真实写照,不然很难走到今天啊!】
【这……可能陈实这家伙天天背着我们学习。】
【平时也没见他抱着书啃啊!】
【这或许就是天才吧,有的人高中三年天天上网吧都能考清北……】
【不是他凭什么啊?都说上帝给人打开一扇门,就要关上一扇窗,他关得哪扇窗啊?落地窗?】
柳绵继续朗读,就在这时,陈实也上完厕所回来。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哩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以“三尺微命”自谦,却藏青云之志。“无路请缨”叹报国无门,借终军、班超、宗悫典故,显少年壮志;“舍簪笏”“奉晨昏”叙孝亲之心,柔中带刚。
“非谢家宝树”自抑,“接孟氏芳邻”赞宾客,谦敬得体。“趋庭叨对”承家训,“捧袂龙门”谢知遇,礼数周全。末以杨意不逢、钟期既遇作结,既憾怀才未遇,更喜得逢知音。
以典故串联,于卑微中见傲骨,在谦辞里藏真情,书生意气与人生感慨交织,余味绵长啊……”徐教授感慨道。
“不过,这个勃是什么意思啊陈实,不,陈老师?”
“实不相瞒,我小的时候姓陈,名勃,叫陈勃,后来改了名。”
陈实厚脸皮地糊弄过去。
“哦,原来是这样啊!”
【其实我以前姓姬,名勃,叫姬勃。】
【不对,漏了一个小字。】
【还是太客气了,根本没有。】
柳绵的朗读也来到最后一段:“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徐教授也解释着最后一段:“以“呜乎”起兴,借兰亭、梓泽典故,叹胜地盛筵难再,点出时光易逝之慨。
“临别赠言”“登高作赋”承上启下,既谢宴遇,又邀群公赋咏,谦逊中显气度。
末附诗作,“滕王高阁临江渚”点题,“佩玉鸣鸾”忆往昔繁华;“画栋朝云”“珠帘暮雨”绘阁之灵秀,融时空于眼前。“闲云潭影”“物换星移”写岁月流转,“帝子何在”“长江自流”以设问收束,将人生渺小与自然永恒对照,余韵苍凉。”
“好,写得太好了!”
“那如果让徐教授您给这首《滕王阁序》打分,打几分?”
这时,宁静说道。
徐教授喝了一口水感慨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这篇骈文一共用了36个成语,46个典故。
说实话让我来打分,我不配。
用分数来衡量《滕王阁序》,是一种侮辱。”
他正色道:“依我个人的看法,纵观华夏文化上下五千年,自有骈文起,《滕王阁序》,当属千古第一骈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