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仨仁转头看向朱标,眼中闪过思索,战争带来的确实只有破坏与伤亡,若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眼前的争端,自然是再好不过。
他缓缓开口:“标总,你的想法不错。陈友谅的旧部虽曾是敌人,但若能收编他们,不仅能增强我大明的水师力量,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流血冲突。只是,他们是否会愿意归顺,还是个未知数。”
朱标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喜色,这一路走来朱标感觉自己这个太子一点用都没有,好不容易提个建议被唐仨仁采纳了:“老唐,让毛镶去跟他们谈。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信他们定能明白我大明的诚意与实力。”
唐仨仁点了点头,看向跃跃欲试的毛镶,这一路上毛镶也想立功啊,将来他也是要跟着朱标这位未来的帝王混的。
“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毛指挥使你要是没能回来,我们就立即进攻....”
唐仨仁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决绝,他虽然渴望和平,但也绝不容许有任何威胁到大明安全的因素存在。
毛镶领命而去,身形矫健地跃下战船,向着陈友谅旧部的驻地行去。唐仨仁与朱标则站在船头,目光紧随着毛镶的身影,若是没得谈,那就不谈了。
反正打赢了比说赢了要更好,在众人的等待中,毛镶的身影再次出现在视线中。他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似乎在传达着某种信息。唐仨仁与朱标相视一笑,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了胜利的喜悦。
毛镶成功地说服了陈友谅的旧部归顺大明,一场可能爆发的战争就这样被和平地化解了。能够用嘴皮子说服自然比真刀真枪干上一架更容易让人接受。
“殿下,他们答应了我们给予的条件....”
陈友谅旧部一共加起来就几千人,当年逃过来的人其实有数万之众,现在留在这东番岛的就这么点人了。
唐仨仁开出的条件是,他们这些人必须回到应天去,东番岛这边由太子朱标安排一些大明的士兵守着,回头这里可是大明能过海洋征战世界的前站,肯定是不能留给这些投诚过来的陈友谅旧部。
“既然已经答应,那就交接一番吧....”
别说朱标,唐仨仁也是有些惊讶这一次的顺利,本以为需要一番唇枪舌剑,甚至可能需要动用武力,没想到陈友谅的旧部竟然如此痛快地答应了条件。
交接的过程进行得十分顺利,陈友谅旧部的首领亲自将岛上的防御图和一些重要的物资清单交给了朱标。
“东番岛这边算是顺带的功劳了....”
自应天城出征到现在,差不多过去了一年的时间,果然在外面征战,时间过得就是快,也不知道北边徐达将军那边打到哪里了。
“总算是可以回去了。”
朱标身为大明太子,上一次征倭他去了,这一次到南边平定叛乱也在,可以说如今这位大明太子殿下在朝中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了。
至少大明的武将方面,只怕连老朱这位开国皇帝都有平起平坐的感觉了,也幸好这是在大明,换其他任何一个朝代,太子如此大的功劳在身,皇帝可是会睡不着觉的。
不过老朱对于朱标的信任却是从未动摇过,毕竟从小的培养,再加上身边围绕着的那群文臣武将,哪一个不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绝对不可能让朱标有任何歪心思。
朱标自己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行事之间也是颇为谨慎,对于老朱那是不敢有丝毫的逾越。
这么说吧上一次远征倭国,朱标算是去建功的,这一次却是对唐仨仁的不放心了,因为唐仨仁在倭国的时候,用那群酸文人的话来说,就是造了一场无尽的杀戮,这一次如果不看着点唐仨仁,那些土司搞不好会被杀绝。
就算是看着看着,唐仨仁还是带着几千人跑到天竺去,至于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没有,还真有,不过唐仨仁没让朱标他们知道而已。
“老唐,这次回去之后,你还是待在唐家铺里待着享受得了,我会跟父皇说的,等我当皇帝了,你再出山,到时候我直接给你封王。”
大船甲板上,李文忠与毛镶装作什么都没听见,这话是他们能听的?
唐仨仁哈哈一笑,朱标的话他当然知道不是跟他开玩笑的,不过封王的事,还是算了吧,他唐仨仁最大的愿望,就是大明的汉人未来无论去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没人敢辱,封不封王的真无所谓了。
“只要老朱同意,我都可以的....”
杀戮太重?呵呵,唐仨仁真想告诉朱标,对于那些鞑子和某些异族们,真的如何杀戮都不为过,真的。
但这话他不能说,历史这东西,知道就行,真要强行去干点什么,很多时候就会显得格格不入,朱标或许不是心慈手软,朱元璋那么多儿子,朱标是最像极了朱元璋的,其次就是朱棣,若真让那些文臣们知道倭国的事全是唐仨仁干的,弹劾的事只怕早就闹翻了,朱标将倭国的很多事情都推到了蓝玉他们身上。
就像这一次南边的事,沐英将军与李文忠将军肯定是要分担大多数不好的名声,反正是武将了,制造一些杀戮有什么好奇怪的。
唐仨仁望着海平面上初升的太阳,眼中闪烁着坚定与冷冽。他知道,为了大明,为了汉人,有些时候,手段必须狠辣,哪怕背负骂名,也在所不惜。
“老唐,想什么呢?”朱标拍了拍唐仨仁的肩膀,打断了他的思绪。
唐仨仁回过神来,微微一笑,道:“没什么,我只是在想,将来你的年号,要不就叫永乐大帝吧?”
应天,奉天殿。
“启禀陛下,我等联名弹劾仁侯唐仨仁!杀戮过重,倭国数千万人也是人....”
“其次弹劾徐达徐将军,不顾后勤补给负担过重,功高...”
算算时间,老朱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自己的标儿,还有唐仨仁那家伙,好在每个月都有南边锦衣卫的折子交过来,当然徐达那边也没有闲着,自从徐达的背疽好了之后,加上老朱现在也是雄心壮志。
所以对于徐达那叫一个舍得放权,一句话,此时的老朱一心想的是要远超秦皇汉武唐宗,直奔那什么“万古一帝”去的。
而且,大明境内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土豆,洪薯,水泥,蒸汽机,银行等等的出现,此时老朱自己都有直观的感觉,大明现在强得可怕!
对于这帮子酸臣的弹劾,老朱突然没有半点杀心,弹吧弹吧,反正标儿他们快回来了,朱标回来最多是被这帮子文臣围着说道几句。
那位杀神你要是敢去多说两句,人家是真敢直接杀人的,不需要理由的那种,好好的一个年轻人,自从远征倭国到灭了倭国再到现在,怎么就变成了“杀神”?
还就是徐达那边,老朱同样是信任有加,他可不想学弱宋时期,人家岳武穆本身无敌,硬生生的输给了背后的阴险之辈。
“你们一个个的,真以为咱提不动刀了?”
“倭国那么多人的灭绝,可不是仁侯干的,那是老天看不下去了,这才让倭岛沉了的....”
“南边那些土司的叛乱,这个你们就更加不要乱说了,锦衣卫的奏报上说得同样清楚,太子朱标亲率八万大军围点打援,仁侯当时都不知道跑哪去了...”
“还有你们刚才说天德在北边一路打过去,那更是扯淡,那是领国有难,咱大明去援助懂不懂?”
满朝大臣一阵无语,老朱的话就像是一道惊雷,炸得满朝文武外焦里嫩,心里那个苦啊,这老朱怎么突然变得这么讲道理了?
这些话有理有据还有奏折什么的为证,当真是不怕老朱提刀砍人,就怕朱屠夫有一天跟你讲道理了。
谁也不敢出声,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恼了这头暴龙。
老朱看着大臣们沉默,不免一阵得意,干咳了两声,道:“反正咱把话说在前头,你们谁要是再敢乱嚼舌根乱弹劾,可别怪咱不客气!”
“好了,太子不日将班师回朝,回来的路上顺便把东番岛那边的事解决了,既然如此,今天朝会我再提件事,海禁,全面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