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宁最终还是收下了那封介绍信。
不管陆临锋出于什么目的,多一份保障总是好的。
出发前夜,她仔细检查行装。
除了必备的衣物和干粮,她还带上了外公留下的医书和那套救过沈教授的银针。
回来后,江宁宁就翻找了外公留下的东西,还真让她找到了一本医书。
不过都是手写的,有些东西,她实在是看不懂。
天刚蒙蒙亮,林明辉和苏慧就起来了。
苏慧往她包里塞了两个煮鸡蛋,细细叮嘱:“到了省城,记得写信回来。”
林岳推着自行车等在门口:“我送你去车站。”
到了县城车站,江宁宁意外地发现陆临锋也在。
他站在吉普车旁,看见他们来了,微微颔首。
“陆知青也要去省城?”林岳问道。
“去办点事儿。”
陆临锋言简意赅,目光却落在江宁宁的行李上:“我顺路,可以捎你一程。”
林岳看着陆临锋,想拒绝,但是坐陆临锋的车,的确能少去许多颠簸。
就这样,江宁宁坐上了陆临锋的吉普车。
一路上两人都很沉默,直到车子驶出县城,陆临锋才突然开口。
“刘医生也去省城了。”
江宁宁心头一紧:“他也去参加培训班?”
“他被调去省卫生局学习,为期三个月。”
陆临锋目视前方:“他叔叔在卫生局工作。”
这话说得含蓄,但江宁宁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刘医生这是要和她同在一个屋檐下学习,而且背后还有人撑腰。
“谢谢提醒。”江宁宁轻声说。
虽然不知道陆临锋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但是他的身份神秘,应该是有别的法子知道。
陆临锋从后视镜看了她一眼:“遇到麻烦,记得找我战友。”
说完这句,车内再次陷入一片沉默。
到达省城已是傍晚。
医科大学门口,沈教授派来的助手早已等候多时。
让江宁宁意外的是,刘医生竟然也在,正和助手热络地聊着天。
看见江宁宁从陆临锋的吉普车上下来,刘医生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
“江同学,这位是刘医生,你们应该认识。”
助手介绍道:“刘医生叔叔特意交代,要他多照顾新学员。”
刘医生皮笑肉不笑地说:“江同学,没想到我们能成为同学。乡下人第一次来省城,有什么不习惯的尽管找我。”
这话里的讽刺再明显不过。
江宁宁不卑不亢地回道:“谢谢刘医生,我会尽快适应的。”
陆临锋站在车旁,冷冷地扫了刘医生一眼,对助手说、
“江宁宁同志是我们公社重点培养的医疗人才,麻烦转告沈教授,多多关照。”
这句话分量不轻,助手连忙点头:“一定一定。”
但实际上,助手早就被人打过招呼了。
培训班开学第一天,刘医生就开始处处刁难江宁宁。
课堂提问时故意用专业术语为难她,实操课时又嘲笑她手法土气。
“江同学,你这套乡下土法子,在省城可行不通。”
一次针灸实操课上,刘医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道。
教室里响起窃窃私语。
这些学员大多来自各个医院的在职医生,对江宁宁这个乡下丫头本就心存轻视。
江宁宁不慌不忙,拿起一根银针:“刘医生既然看不起中医针灸,敢不敢让我在你合谷穴试一针?”
刘医生脸色一变:“胡闹!你这是打击报复!”
“怎么会呢?”江宁宁微笑。
“合谷穴主治头痛、目眩,刘医生最近不是常说失眠多梦吗?正好可以试试效果。”
这话一出,几个知道内情的学员忍不住笑出声。
刘医生失眠的事,早就成了培训班的笑谈。
“你!”刘医生气得脸色发白。
正在这时,沈教授走了进来:“怎么回事?”
刘医生立刻告状:“沈教授,江宁宁同学要拿我做实验,这太危险了!”
沈教授却看向江宁宁:“你为什么选合谷穴?”
“《针灸大成》有云:'合谷主治头面诸疾,失眠健忘亦可医'。”
江宁宁从容应答:“而且合谷穴安全性高,适合初学者练习。”
沈教授赞许地点头:“说得很好。既然刘医生不愿意,那就我来做你的模特吧。”
全班哗然。
德高望重的沈教授,竟然愿意给一个乡下丫头当针灸模特?
江宁宁也很意外,但她很快镇定下来,仔细消毒后,在沈教授的合谷穴上进针。
她的手法娴熟精准,针入三分,沈教授微微点头。
“得气感很强,手法不错。”
这节课后,再没人敢小看江宁宁。
但刘医生并没有就此罢休。
一个月后,培训班组织下乡义诊。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他们遇到一个危重病人。
一个高烧不退的孩子,已经抽搐不止。
“这是脑膜炎,必须立即送县医院!”刘医生检查后断言。
孩子的母亲哭成了泪人:“去县里要三个小时,娃等不了啊!”
其他学员也都束手无策。
这时,江宁宁站了出来:“让我试试。”
“你疯了?”刘医生拦住她,“这要是出了事,谁负责?”
“我负责。”
江宁宁斩钉截铁。
她取出银针,在孩子的十宣穴放血,又针刺人中、内关等穴。
奇迹般地,孩子的抽搐渐渐停止了。
江宁宁又开了一剂中药方子,让家属立即煎服。
“这只是暂时控制,还是要尽快去医院。”她叮嘱道。
当晚,孩子的烧就退了大半。
第二天县医院的医生赶来时,连连称赞处理得当。
这件事传回学校,沈教授在总结大会上特别表扬了江宁宁。
“医生最重要的是仁心仁术,江同学在危急关头敢于担当,这才是医者本色。”
刘医生坐在台下,脸色铁青。
这次课程结束前,沈教授把江宁宁叫到办公室:“省医院中医科需要一个懂针灸的医生,我推荐了你。”
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但江宁宁却犹豫了。
“教授,我想回公社。那里的医疗条件更差,更需要医生。”
沈教授深深地看着她:“你想好了?留在省城,你的发展空间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