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书禾把照片装在相框里,放在床头。每天晚上,她都会指着照片对儿子说:“看,这是爸爸。”
令人惊喜的是,小宋晨似乎真的对照片有反应。
每次看到爸爸的照片,都会咿咿呀呀地伸手要抓。
时间一天天过去,宋晨学会了翻身,学会了坐,开始咿呀学语。
每次孩子有新的进步,黎书禾都会写信告诉丈夫。
宋祈年的回信总是很及时,字里行间满是错过孩子成长的遗憾。
在孩子百日宴前夕,黎书禾特意带着儿女去照相馆拍了张照片寄给丈夫。
照片上,宋曦抱着弟弟,两个孩子都笑得格外开心。
百日宴当天,宋祈年果然打来了电话。
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却掩不住喜悦:“儿子今天乖不乖?”
“很乖,”黎书禾把听筒凑到儿子耳边,“小晨,叫爸爸。”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宋祈年激动的声音:“他刚才是不是'啊'了一声?”
“是啊,”黎书禾笑着说,“他认得爸爸的声音呢。”
这个电话打了很久,直到通信员来提醒时间到了,宋祈年才依依不舍地挂断。
挂断前,他说:“再有一个月就能回去了。告诉小晨,爸爸给他买了好多玩具。”
放下电话,黎书禾把长命锁给儿子戴上。
银色的锁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日子在期盼中一天天过去,宋晨已经能稳稳当当地坐起来了。
这天傍晚,黎书禾正在厨房准备晚饭,忽然听见客厅里传来宋曦惊喜的叫声:“妈妈!弟弟会爬了!”
黎书禾连忙放下锅铲跑进客厅,只见小宋晨正撅着小屁股,一扭一扭地朝着姐姐的方向爬去,虽然动作还不太协调,但确实是在爬了。
黎书禾又惊又喜,赶紧把儿子抱起来亲了又亲:“我们小晨真棒!”
她立刻给宋祈年写了封信,详细描述了儿子第一次爬行的样子。
信寄出去后,她天天算着日子等回信。
然而这一次,回信却比往常晚了三天。
当黎书禾终于收到信时,发现信封比往常要厚。
她迫不及待地拆开,里面除了一如既往的家书,还多了一封盖着军区政治部公章的信函。
她先展开家书,宋祈年的字迹依然刚劲有力,但字里行间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书禾,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次集训考核,我带的班组拿了全军区第一!因为表现突出,组织上决定给我记三等功一次!授勋仪式就在下周,可惜你们不能来现场观看。等回去后,我一定把军功章给孩子们看看!”
黎书禾的手微微发抖,又展开那封公函。
这是一份正式的立功喜报,红头文件上清晰地印着宋祈年的名字和立功事迹。
她反复读了好几遍,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曦曦,快来!”她朝屋里喊道,“爸爸立功了!”
宋曦跑过来,睁大眼睛看着喜报:“妈妈,立功是什么意思?”
“就是爸爸工作特别出色,上级奖励他了。”黎书禾把女儿搂在怀里,“爸爸是英雄。”
这天晚上,黎书禾特意多做了两个菜,还把珍藏的一瓶红酒拿出来,和曾诗英一起小小地庆祝了一番。
曾诗英捧着儿子的立功喜报,激动得手都在发抖:“好啊,好啊,祈年这孩子,总算有出息了……”
消息很快在家属院里传开了。第二天,邻居们纷纷登门道贺。
三营长的爱人送来了一篮子鸡蛋,政治部主任的夫人特意从城里买来了新鲜的水果,连服务社的售货员见到黎书禾都要多塞给她一把糖果:“给功臣的孩子吃!”
在一片喜庆气氛中,黎书禾却注意到婆婆的神情有些落寞。
晚上,她把孩子们都安顿睡下后,来到曾诗英的房间。
“妈,您是不是想大哥了?”她轻声问道。
曾诗英叹了口气,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张泛黄的照片。
“要是淇儿能像祈年这样走正道,该多好。”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
黎书禾握住婆婆的手,轻声安慰:“妈,大哥会想明白的。等他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他。”
就在这时,电话铃突然响了。
这么晚来电话,黎书禾心里一紧,生怕是宋祈年出了什么事。
她快步走到客厅接起电话,没想到听筒里传来的却是宋祈年兴奋的声音:
“书禾!我提前结业了!明天就能回家!”
“真的?”黎书禾惊喜交加,“怎么这么突然?”
“授勋仪式提前举行了,结束后组织上特批我三天假。”宋祈年的声音里满是笑意,“我还给孩子们带了礼物,特别是给小晨的,他一定会喜欢。”
挂断电话,黎书禾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曾诗英。婆
媳俩高兴得一夜都没睡好,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开始打扫卫生,准备迎接宋祈年回家。
下午三点多,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在家属院门口停下。
宋祈年从车上下来,胸前那枚崭新的三等功奖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他手里提着两个大行李包,肩膀上还背着一个。
“爸爸!”宋曦第一个冲出去,扑进父亲怀里。
宋祈年一把抱起女儿,目光却急切地寻找着:“书禾呢?小晨呢?”
黎书禾抱着儿子从屋里走出来。
小宋晨看见爸爸,竟然伸出小手,咿咿呀呀地要抱。
宋祈年赶紧放下女儿,小心翼翼地从妻子怀里接过儿子。
“小晨,还认识爸爸吗?”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令人惊喜的是,小宋晨不但没有哭闹,反而用小手好奇地摸着父亲胸前的奖章,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
“他知道这是爸爸!”黎书禾惊喜地说。
宋祈年激动地在儿子脸上亲了又亲,这才腾出手来打开行李包。
给宋曦的是一套精美的连环画,给黎书禾的是一条真丝围巾,而给小儿子的,竟然是一个手工制作的木质学步车。
“这是我利用休息时间做的,”宋祈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想着小晨快学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