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养心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温暖的光晕。刘进踏着台阶走进殿内,便见贴身侍女秋香正端着刚沏好的雨前龙井,上官婉儿则在案前整理着今日的奏折,两人见他进来,连忙屈膝行礼:“陛下回来了。”
“免礼。”刘进摆摆手,走到榻边坐下,接过秋香递来的茶盏,呷了一口,“今日朝会诸事繁杂,亏得众卿齐心,才算定了章程。”
上官婉儿轻声道:“北疆大捷,益州安定,本就是天大的喜事,众臣自然尽心。”
正说着,殿外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十六岁的太子刘皓一身常服,带着书卷气走了进来,躬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阿皓来了,”刘进笑着招手,“过来坐,正好跟你说说今日朝会定下的草原建城之事。”
刘皓在榻边坐下,目光落在案上的草原舆图上:“儿臣刚听内侍说了,父皇任命长孙无忌大人和包拯大人主持建城,还要迁徙流民、开辟马场,这真是利国利民的良策。”
“哦?你觉得哪里好?”刘进有意考较他。
刘皓指着舆图道:“草原建城,一来能作为防御屏障,防止异族再生事端;二来迁徙流民,既能缓解中原土地压力,又能充实草原人口;三来开辟马场,可增强我军骑兵战力,一举三得。只是……”他话锋一转,“草原苦寒,流民未必愿意前往,恐怕需要出台优厚政策才行。”
刘进眼中闪过赞许:“你说得没错。朕已让户部拟定章程,凡迁往草原者,免三年赋税,赐田百亩、耕牛一头,还会派医官随行,保障康健。”他顿了顿,又道,“治理天下,既要懂宏观规划,也要懂百姓心思。你能想到流民顾虑,说明用心了。”
刘皓腼腆一笑:“都是父皇教得好。儿臣今日还在想,草原建城后,如何管理那些被俘的异族俘虏?他们数量众多,若安置不当,恐生祸乱。”
“这正是朕要跟你说的,”刘进道,“朕打算将俘虏按部落打散,与汉民混居,让他们学习农耕、汉字,逐渐融合。同时挑选其中安分守己者,编入郡兵,让他们为大汉守边,既能削弱其反抗之心,又能充实防务。”
刘皓点头称是:“父皇此计甚妙,恩威并施,方能长治久安。”
父子俩你一言我一语,从草原建城聊到益州吏治,又谈及辽东劝降公孙度的可能,气氛融洽。刘进看着儿子条理清晰的分析,心中颇感欣慰——这孩子融合了李世民的模板,果然聪慧过人,假以时日,定能独当一面。
就在父子俩谈得兴起时,殿外传来樊梨花的声音:“陛下,窦贵妃携二皇子求见。”
刘进一愣:“哦?仙童来了?快请进来。”他有些诧异,窦仙童虽为皇贵妃,却素来清静,平日里从不会主动来养心殿,今日带着二皇子刘晟前来,想必是有要事。
片刻后,窦仙童牵着十六岁的刘晟走进殿内。窦仙童身着素雅宫装,气质温婉,虽已生儿育女,却依旧清丽动人;刘晟则穿着劲装,身形挺拔,眉宇间带着一股少年人的英气,只是此刻脸上有些拘谨。
“臣妾参见陛下。”窦仙童屈膝行礼,刘晟也跟着跪拜:“孩儿参见父皇。”
“爱妃免礼,晟儿起来吧。”刘进笑着起身,亲自扶窦仙童坐下,“今日怎么有空过来了?可是宫里有什么事?”
窦仙童浅浅一笑:“陛下日理万机,臣妾本不该打扰,只是……是晟儿有话想对陛下说。”
刘进的目光落在刘晟身上。这位二皇子融合了朱棣的模板,自幼喜爱练武,性子刚毅,颇有将门之风,自己也向来看重。他笑道:“晟儿有什么事?跟父皇说说。”
刘晟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再次跪拜:“父皇,孩儿如今已经十六岁了,想为父皇分忧。”
“哦?你想怎么分忧?”刘进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听闻父皇要在草原建城,”刘晟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孩儿想去草原历练一番,看看长孙大人和包大人是如何建城的,也想看看草原的风土人情,将来若有机会,也好为父皇镇守北疆。”
刘进闻言,着实有些意外。他看向窦仙童,带着几分不解:“爱妃,你同意他去?”在他看来,草原气候恶劣,风沙漫天,刘晟自小在宫中长大,锦衣玉食,哪里受过这等苦?
窦仙童温柔却坚定地说道:“陛下,晟儿有这份志向,臣妾自然支持。男孩子就该出去闯一闯,总守在宫中,成不了大器。”
“可草原苦寒,不比京城,”刘进有些犹豫,“他年纪还小,怕是受不了那份罪。”
窦仙童微微一笑,语气却带着几分感慨:“陛下忘了?臣妾当年随陛下南征北战,也曾露宿荒野,饮冰食雪,不也过来了?陛下这些年受的苦,比草原的风沙重得多。晟儿是陛下的儿子,这点苦算什么?若连这点磨砺都受不了,将来如何为陛下分忧?”
她顿了顿,看向刘晟:“晟儿,跟你父皇说,你是不是真心想去?能不能吃苦?”
刘晟挺起胸膛,大声道:“父皇,孩儿是真心想去!孩儿不怕苦!军中将士能在草原扎营,孩儿就能在草原历练!只要能为父皇分忧,别说风沙苦寒,就是刀山火海,孩儿也敢闯!”
刘进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窦仙童鼓励的目光,心中渐渐动摇。他知道,刘晟性子执拗,认定的事不会轻易改变,与其拦着让他心生不满,不如让他去历练一番,也好知道世事艰难。
“你可想好了?”刘进盯着刘晟,语气严肃,“草原建城不是儿戏,到了那里,长孙大人和包大人不会因为你是皇子就格外优待,该干的活一样不少,该受的苦一样不落。若是半途而废,想回来,朕可不会答应。到时候你哭着求朕,朕也不会心软,朕丢不起那个人!”
刘晟重重叩首:“父皇放心!孩儿绝不是半途而废的人!若不能有所成,孩儿自愿在草原待一辈子,绝不回京!”
“好!有朕的血性!”刘进朗声一笑,“既然你这么有决心,朕就准了。不过……”他话锋一转,“你年纪也不小了,去草原之前,先把婚事办了。”
刘晟一愣,脸上顿时飞起红霞:“父皇……”
刘进笑道:“你和关羽将军的女儿关凤早有婚约,关凤文武双全,胆识过人,有她陪你去草原,朕也放心些。你大哥刘皓与薛仁贵将军的女儿薛金莲的婚事也该办了,你们兄弟俩年纪相仿,不如一起成婚,也热闹些。”
窦仙童闻言大喜:“陛下考虑得周到!关凤那孩子臣妾见过,确实是个好姑娘,与晟儿正好相配。”
刘皓也笑着道:“恭喜二弟!能与关姑娘结为连理,又能同去草原历练,真是双喜临门。”
刘晟脸上通红,却难掩喜悦,连忙叩首:“谢父皇恩典!”
刘进点点头,对殿外喊道:“高力士!”
内侍总管高力士连忙走进来:“奴才在。”
“传朕的旨意,”刘进道,“令北疆的薛仁贵将军即刻回京,北疆军务暂交张辽代管。就说……朕要为太子和他女儿薛金莲举办婚礼,请他回来观礼。”
高力士躬身道:“奴才遵旨!这就去办!”
看着高力士匆匆离去的背影,刘进对刘晟道:“薛仁贵将军是国之柱石,他的女儿薛金莲也是将门虎女,与你大哥正好般配。等薛将军回京,朕便下旨,选定吉日,为你们兄弟俩同日完婚。婚后,你便随长孙大人他们前往草原,好好历练,莫要让朕失望。”
刘晟用力点头:“孩儿谨记父皇教诲!定当不负所望!”
窦仙童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眼中满是慈爱,又对刘进道:“陛下如此安排,臣妾代晟儿谢过陛下。只是……关将军还在益州,关姑娘的婚事,是不是也该知会一声?”
“自然,”刘进道,“朕已下令让关羽将军回京述职,不日便到。到时候一并商议婚事,正好让他们父女也团聚。”
殿内的气氛愈发融洽,秋香和上官婉儿端来新沏的茶,笑着打趣刘晟,引得少年郎更加羞涩。刘进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一片温暖——外有能臣良将平定天下,内有贤妻孝子承欢膝下,这或许就是他多年征战想要守护的安宁吧。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带着淡淡的暖意。刘进知道,刘晟此去草原,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但他相信,经历过风雨的磨砺,这个融合了朱棣模板的儿子,定会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材。
而即将到来的皇子婚礼,不仅是皇家的喜事,更是将功勋武将与皇室紧密相连的纽带,对于刚刚安定的大汉而言,这份稳固与团结,远比任何封赏都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