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兰打趣谢里正:
“里正叔,说起来,这一年您为了村里忙里忙外的,大虎和吉利也常不在家,您家里那菜园子,怕是没种多少菜吧?”
谢里正叹了口气,承认道:
“可不是嘛!家里没个婆娘细心打理,我和小花就胡乱种了点容易活的,够平时吃两口就得了,多了也顾不过来。
以后大虎成了亲,方怡那丫头进门,再把家里那个菜园子好好拾掇拾掇,往外扩一扩,多种点东西。
今年啊,估计猫冬的菜,多半得去隔壁桃溪村买一些了。
他们村靠着河边那片浅滩地,土肥水足,菜种得是真不错!
据说他们今年没少往云槐县卖菜补贴家用,甚至最近还总挑着担子来咱们村吆喝着卖呢!
说咱们村好多人都进了厂子做事,没空打理菜园子。你还别说,他们这生意在咱们村做得还挺不错!”
李月兰点头附和:
“是啊,桃溪村在赵里正的带领下,这口粮问题是彻底解决了。
我听他们说,桃溪村上个月就开始着手自留猫冬的菜了。
赵里正还鼓励家家户户挖地窖呢,说是跟县里的本地老住户学的。
说京畿道这边冬天又长又冷,跟咱们以前在谢家村那边完全不一样。
这边的人囤菜,那都是论千斤囤的,家里没个地窖,根本不行。”
谢里正一听,脸上露出懊恼又恍然的神色:
“哎哟!你看我这脑子!光顾着忙活别的事儿了,竟把这最要紧的猫冬囤货给忘了!
咱们村都是南方迁来的,对北方的冬天了解不够啊。
明天!明天我就召集大家开个会,劝大家都得警醒着点!
这边的冬天不好过,风雪大起来能封门!
大家都得跟本地人好好学学,该挖地窖的赶紧挖地窖,该检查火炕的再把炕洞掏一掏,柴火准备好。
还有取暖用的煤,老人娃娃们过冬的厚棉袄、厚棉鞋,都得提前备好了!可不敢大意!”
谢广福深表赞同:“里正叔说的在理。您看这才十月初,早晚这风刮在脸上就跟小刀子似的,冻得人直打摆子。
哪像咱们之前在谢家村,这时候还光着膀子嫌热呢。
是得提醒大家好好准备猫冬了。咱们去年是条件差,住在茅草棚里,能将就就将就了。
今年家家户户都起了新房子,也都按这边的习惯盘了火炕,晚上睡觉肯定是冻不着了。
但咱们毕竟是京畿道的新居民,很多过冬的细节,比如白菜怎么码放不烂,萝卜怎么埋土里保存,酸菜怎么腌才不起白沫,这些门道肯定没本地人懂得多。
大家得多出去打听打听,取取经,有啥好办法、好主意,互相分享分享。”
其实冬天猫冬的这些冷知识,李月兰这个不管是魂穿之前还是来到这个时代之后,都没有深入了解过,毕竟南方人是真的不用操心这些。
但想到自己菜园子里那些泛滥的蔬菜,李月兰笑着把话题拉回来一点:
“说着说着怎么又跑到别处去了。我刚还想问里正爷呢,我家那菜园子今年菜种得多,好些菜眼看吃不完了。
我也打算就这几天,趁着天好,把该囤的菜囤了,该腌的酸菜、咸菜都入缸。
您要是需要,明天就来我菜园子里,多弄些白菜、萝卜、芥菜回去,也先腌上两缸。
别等到新媳妇进门了,家里要啥没啥,连口现成的腌菜都要从头做起,那多抓瞎。”
谢里正一听,连忙感激地说:
“哎哟!月兰你可真是提醒我了!可不是嘛!是要提前把腌菜弄上了,到下个月方怡过门,那酸菜正好能吃,炖个粉条,炒个肉末,都香得很!那我明天可真上你家菜园子去了啊!”
李月兰爽快道:“来吧!晚些时候你们走,都带点我自己做的腊肉腊肠回去,都是咱们老家的风味。”
谢里正乐呵呵地点头:
“那行,就这么说定了!月兰你就是能干,瞧瞧你家这日子过的,菜园子四季不断青,屋里屋外收拾得利利索索,还会做这么多好吃的。广福真是有福气啊!咱们整个桃源村,就数你们家日子过得最像样,最有烟火气!”
谢长河也赶紧表态:
“里正爷,我家玉娘今年也在菜园多种了不少豆角、茄子、土豆,豆角她都晒成干豆角了,茄子也蒸了晒茄子干,土豆存在地窖里。明天我让她也给您送些过去,凑合着吃。”
聊完菜地里面的菜,谢广福又把话题引回取暖上:
“刚才里正叔提到取暖,这是个大事。木炭金贵,那是城里富户用的,咱们乡下还是用煤和耐烧的大柴更实惠。
长河,咱们木炭厂不是有长期合作的煤窑吗?明天里正爷开会说猫冬的事,你记得出面统计一下村里的意见,看看有多少人家愿意集体买煤。
到时候以村里的名义去跟煤窑那边谈,量大肯定能便宜些,谈好了价格和数量,让他们统一派车送到村里的小广场,各家按登记的数量来领。这比自己一家一户雇车去拉回来,方便省事多了,也能便宜点。”
谢长河认真记下:
“行,我明天一准儿统计。至于大柴,这个倒不用咱们太操心,村里好些会过日子的婶子、大娘,早几个月就开始漫山遍野地捡枯树枝、砍灌木条子回来囤着了,家家院子角落都堆着柴火垛呢。”
谢广福点头:“这倒是。我家今年估计是没那个空闲时间去捡柴火了,到时候恐怕得买些现成的、劈好的大柴才行。”
这时,一直默默听着的谢三河插话道:
“师父,您要买现成的大柴那简单。石墩他爹,他看今年村里起房子的人家多,碎木料、边角料也不少,就琢磨着做点木柴生意。他家院子里现在早就堆满了劈好、码好的大柴,还都是晒得透透的,干得不得了,拉回来直接就能烧灶坑,可方便了。”
李月兰一听,惊喜道:
“是吗?那可是太好了!省得我们再四处打听了。明天我就让锋哥儿去石墩家问问价,先定上一些。”
饭桌旁,谢秋芝和谢小花两个姑娘家,对他们聊的猫冬囤货话题听得津津有味。
两人“咔吧咔吧”地磕着瓜子,一边睁着大眼睛认真地听大人们商量。
谁开口说话了,她们俩的脑袋就齐刷刷地转向谁,那专注又带着点好奇的模样,活像两只不停转动脑袋的猫咪,可爱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