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澳的冲天火光和滚滚浓烟,不仅烧毁了后金渡海的野心,其震荡也远远超出了军事层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向大明王朝的政治中心——北京紫禁城蔓延。
盛京的皇太极在震怒之余,毫不犹豫地加速执行了“迷雾”计划。通过秘密渠道,一份份精心炮制、真假掺半的密报,如同带着毒液的藤蔓,悄无声息地缠绕向了北京的各个衙门,最终汇聚到司礼监和崇祯皇帝的御案之上。
这些密报的核心内容高度一致,矛头直指陈远:
其一,拥兵自重。大肆渲染大名新军规模如何庞大,装备如何精良,只听陈远、李定国号令,俨然国中之国。更指其私募“数据司”、“夜不收”等隐秘机构,形同前朝厂卫,权力不受制约。
其二,结交内侍。隐晦提及陈远崛起过程中,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多次在御前为其美言,双方或有不可告人之利益输送。
其三,跋扈专权。列举陈远在北直隶、山东、河南推行所谓“新政”,架空地方官府,独断专行,甚至擅杀朝廷命官(如真定粮案相关官员),目无君上。
其四,最为诛心的一条,则是指控陈远“养寇自重”。密报中“分析”道,为何后金屡次入寇,皆能避开陈远防区?为何陈远能屡获大胜,却从未见其主动出关寻敌决战?此番焚毁后金战船,看似大功,焉知不是与后金达成某种默契后,为消除朝廷疑心而演的一出戏?其心叵测,恐有“挟虏自重”之嫌!
这些指控,如同一根根毒刺,精准地扎向了崇祯皇帝内心最敏感、最多疑的神经。他本就对权臣、武将抱有天然的警惕,加之近年来国事蜩螗,越发缺乏安全感。陈远的迅速崛起,其行事风格又与传统的文官武将迥异,早已引起他的注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
此刻,看着御案上这些来自不同渠道、却指向同一目标的密报,崇祯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尤其对“结交内侍”和“养寇自重”两条,感到极度的厌恶和警惕。前有魏忠贤之祸,后有关宁军阀之虑,他绝不允许再出现一个无法掌控的权臣!
“王大伴,”崇祯的声音冰冷,看向侍立一旁的王承恩,“关于陈远,你怎么看?”
王承恩心中一凛,他早已风闻那些流言,此刻更是感受到皇帝话语中那刺骨的寒意。他深知皇帝多疑,连忙躬身,小心翼翼地说道:“皇爷,陈远确有其才,整饬地方、练兵御虏亦颇有成效。然……树大招风,其行事或确有急切孟浪之处,引来物议亦在所难免。至于结交内臣、养寇自重之说,老奴以为,此乃宵小构陷,绝无此事!陈远对皇爷、对朝廷之忠心,天地可鉴!”他必须为陈远辩解,因为那些关于结交内侍的指控,也隐隐将他牵连在内。
崇祯不置可否,只是用手指轻轻敲着那些密报,半晌才道:“忠心与否,不能空口无凭。传朕旨意,擢升陈远为兵部右侍郎,仍总督大名、山东、河南军务,令其统筹北地防虏事宜。另……派兵科给事中姜埰为钦差,巡按北直隶,实地勘察民情、军备,尤其是大名府之‘新政’与‘新军’,令其据实回奏。”
这道旨意,明升暗察,充满了帝王心术。擢升是安抚,也是试探;派遣以清流直谏闻名的姜埰为钦差,其用意不言自明。
王承恩心中暗叹,知道皇帝对陈远的信任已大打折扣,但他不敢再多言,只能躬身领旨:“老奴遵旨。”
消息通过特殊的渠道,比官方驿报更早地传回了大名府。
巡抚行辕书房内,陈远看着沈炼呈上的、关于北京动向和皇帝态度的密报,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皇太极的政治反击,本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陈远将密报放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皇太极这一手‘迷雾’,倒是深得权术三昧。陛下派了姜埰来,此人素有清名,但也固执己见,不易打交道。”
侍立一旁的李定国怒道:“远兄在前方浴血奋战,保境安民,朝中那些小人却在后面对放冷箭!皇帝也……也太过……”后面的话他硬生生忍住,但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赵顺则忧心忡忡:“大人,姜给事中若来,数据司、新军大营,乃至‘夜不收pLUS’的存在,恐怕都难以完全遮掩。若被其抓住把柄,参上一本,后果不堪设想!”
沈炼目光冰冷:“是否需要……”他做了一个隐秘的手势,意思不言而喻。
“不可!”陈远断然否定,“姜埰是钦差,动他便是公然与朝廷决裂,正中皇太极下怀。况且,此人并非奸佞,只是立场不同,看法各异而已。”
他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沉吟片刻后,果断下令:“既然朝廷要看,那我们就大大方方地让他们看!赵顺,数据司立刻着手准备,将我们推行新政以来,三省的田亩清查、税赋增收、流民安置、水利兴修、以及此次抗旱备荒的所有数据、图表,整理成册,务求清晰、直观、有说服力!重点突出民生改善与国力增强!”
“定国,新军正常操练,无需刻意展示,但军容军纪必须严整。可安排一场小规模的实战演习,让姜大人亲眼看看,我新军将士是如何保家卫国的!同时,严格约束部下,不得有任何扰民、骄横之举。”
“沈炼,”陈远最后看向沈炼,“‘夜不收pLUS’全面转入静默潜伏状态,非必要不活动。姜埰在大名期间,你的人只需负责暗中保护其安全,确保他不会‘意外’被后金的‘黑水’暗算,嫁祸于我们。同时,继续加大力度,搜集后金散播谣言、离间君臣的确凿证据!”
“我们要做的,不是隐藏,而是展示!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军功和数据,去打破那些迷雾和谗言!要让陛下和天下人看清楚,谁才是大明的忠臣砥柱,谁又在背后玩弄阴谋,祸国殃民!”
陈远的语气充满了自信与决断。他深知,与皇太极的战争,早已不局限于战场和阴影,如今更蔓延到了政治和舆论的广阔领域。这是一场全方位的较量,任何一环都不能退缩。
“迷雾已然袭来,那我们,就做那驱散迷雾的风暴!”陈远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窗外熙攘的街道,“就让这位姜青天,好好看看,真正的大明脊梁,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