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北地的土地改革在血与火中艰难推进,北京的政治暗流汹涌澎湃之际,陈远并没有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些纷繁复杂的斗争之中。深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他,始终将推动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视为实现其宏大目标的根本动力。在他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投入下,大名府及其辐射的北地核心区域,正悄然经历着一场超越时代的科技跃迁与工业萌芽。
大名府城西,原本相对荒僻的工坊区,如今已然成为整个北地,乃至整个大明最富活力与神秘色彩的区域。高大的烟囱林立(虽然因为环保和保密考虑,并非终日浓烟滚滚),厂房连绵,内部传来的机器轰鸣声、金属敲击声、以及工匠们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谱写成一首充满力量感的工业序曲。
这里,便是由陈远亲自主导、汇聚了各地能工巧匠和格物人才的核心研发与生产基地——“格物院”与“将作监”。
这一日,陈远在李定国、赵顺以及“格物院”主事,一位名叫薄珏的奇才(历史上明末着名机械制造家)的陪同下,视察工坊区的最新进展。
他们首先来到的是冶金工坊。一进入坊内,一股热浪便扑面而来。只见数座经过改良的高炉正在全力运转,通红的铁水在坩埚中翻滚流淌。
“大人请看,”薄珏指着其中一座结构明显更加复杂的炉子,脸上带着自豪的神色,“这便是根据您提供的‘焦炭炼铁’思路,经过我等数十次试验改进后的新式高炉!以焦炭替代木炭,不仅火力更猛,温度更高,极大减少了了对森林的砍伐,而且炼出的生铁,品质更为纯净,含硫磷等杂质更少,更适合用于下一步的锻轧和制造精良器械!”
陈远仔细观察着铁水的成色,点了点头:“很好!铁乃工业之骨,没有优质的钢铁,一切都无从谈起。产量如何?”
“回大人,此炉日产生铁已达两千斤!若能大规模推广,我北地钢铁产量,足以支撑军械、农具、乃至未来更多机器之制造!”薄珏兴奋地回道。
“不仅要产量,更要质量。”陈远强调道,“接下来,要着力研究‘炒钢法’和‘坩埚炼钢法’,我们需要的是强度更高、韧性更好的钢材!这是制造高级火枪、火炮、以及精密机器的基础!”
“属下明白!已在加紧试验!”薄珏连忙应下。
接着,众人来到了毗邻的机械加工区。这里的气氛与冶金工坊的炽热不同,显得更加精密和有序。大量的水力驱动装置被应用起来,带动着锯床、钻床、镗床等进行工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台正在试运行的、结构复杂的机器。
“大人,这便是根据您绘制的草图,我等呕心沥血研制出的‘骡机’和‘水力纺纱机’!”薄珏指着那两台机器,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只见“骡机”结合了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原理,以水力驱动,可以同时带动数百个纱锭,纺出的棉纱不仅效率远超人工数十倍,而且更加均匀、坚韧!
而另一边的“水力织布机”,同样以水力驱动,自动化程度很高,织布的速度和质量,也远非传统织机可比。
赵顺看着那飞速转动的纱锭和梭子,眼中充满了震撼:“大人,若此二机能大规模应用,我北地纺织工坊的效率和产量,将提升何止十倍!成本也将大幅下降!届时,我们的布匹,定能横扫市场!”
“这正是我们的目标。”陈远满意地点点头,“不仅要满足内部需求,更要成为我们对外贸易、积累财富的拳头产品!薄主事,立刻着手,筹建采用新式机器的大型纺织工坊!同时,要不断改进机器,提升效率和可靠性!”
“是!大人!”薄珏躬身领命。
随后,他们来到了戒备最为森严的火器工坊,也就是“雷震子”直接管辖的“雷火司”核心区域。
在这里,燧发枪的生产线已经实现了初步的标准化和流水化作业。各个工位的工匠只负责一个部件的加工或组装,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保障。一支支制作精良的燧发枪被生产出来,经过检验后,送入库房。
“大人,如今燧发枪的月产量已稳定在八百支以上!装备新军的步伐大大加快!”“雷震子”汇报道,随即又引着陈远来到一个试验场,“另外,您之前提及的‘定装弹药’和‘米涅弹’,我们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只见一名工匠拿起一个纸包,里面是预先称量好的火药和一颗锥形弹头(米涅弹)。他熟练地咬开纸包,将火药倒入枪管,然后将弹头塞入,用通条压实……整个装填过程,比之前分别装填火药、弹丸、再垫装填物,要快捷、规范得多!
“砰!”
一声枪响,百米外的木靶被精准击中,威力惊人!
“好!”陈远忍不住赞道,“定装弹药和米涅弹的结合,不仅能大幅提升射速和射程,更能提高精度!这将使我军火器威力,再上一个台阶!必须尽快量产,装备部队!”
“大人放心!属下已调整生产线,优先保障定装弹药的生产!”“雷震子”拍着胸脯保证。
最后,陈远视察了正在建设的“初等格物学堂”和“技术培训速成班”。这里招收的不是传统的读书人,而是有一定识字基础、对格物之学有兴趣的年轻人,甚至包括一些优秀的工匠子弟。教授的内容,除了基础的读写算,更多的是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等实用知识,以及各种器械的操作和维修技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陈远对赵顺和薄珏说道,“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格物院不仅要研发,更要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这些学生,就是北地未来的希望!”
一圈巡视下来,李定国虽然对很多技术细节不甚明了,但也感受到了那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他感慨道:“远兄,看着这些,俺老李总觉得,咱们正在干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这大名府,和外面……好像已经是两个世界了。”
陈远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定国,你说得对。我们确实在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不仅仅是刀剑和土地的改变,更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当机器的轰鸣最终盖过弓马的嘶鸣,当知识和理性取代蒙昧和僵化,这个世界,才会真正走向我们期望的未来。”
科技的种子已经播下,工业的萌芽正在破土。尽管它们现在还显得稚嫩和微弱,但其所蕴含的力量,终将如同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彻底改变这个古老国度的命运轨迹。而这,才是陈远敢于面对一切内外挑战的最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