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苏明正在修复一个老面塑娃娃,之前那个修竹编屏风的男人又来了。
他手里拎着个大包,里面装着衣服、水果,还有给老人们的营养品。
“苏师傅,我来看看您,顺便给老人们带点东西,感谢您上次帮忙修复屏风。”男人说。
苏明放下手里的活:“你太客气了,修复个屏风而已,还特意跑一趟。”
男人笑着说:“苏师傅,您不知道,我把屏风摆在家里,亲戚们都夸是好东西,还问我在哪儿修的。”
中午,男人留下来跟老人们一起吃饭,还给老人们表演了段快板,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
饭后,他跟着苏明学编竹编:“苏师傅,我想跟您学编个小香囊,给我女儿当礼物。”
苏明拿出软竹丝:“行!我教你编个简单的‘福’字香囊,不难学。”
男人学得认真,虽然手指有点僵硬,但跟着苏明的口诀,慢慢也编出了个雏形。
“苏师傅,您编的口诀太好用了,我一下子就找到感觉了。”男人说。
入夏后,天气越来越热,苏明给老物件修复角装了个小风扇,怕修复时竹丝干裂。
他还特意买了些保湿的橄榄油,用来保养老竹编、老木雕,让它们能保存更久。
有个学员问:“苏叔,修复这些老物件不赚钱,您为啥还这么上心?”
苏明看着手里的老竹编筐:“赚钱不是目的,这些老物件都是老手艺的见证,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张大爷凑过来说:“苏明说得对,老手艺不能断,老物件也得好好留着。”
这天,苏明正在给一个老竹编筐做保养,来了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由孙子搀扶着。
“苏师傅,我想让您看看我陪嫁的老面盆架,是竹编的,不知道还能不能修。”老奶奶说。
苏明赶紧扶老奶奶坐下:“大娘,您慢慢说,面盆架在哪儿?我去看看。”
老奶奶的孙子说:“苏师傅,面盆架在家里,我家离这儿不远,我去拉过来。”
没过多久,小伙子就拉着个竹编面盆架来了,架子有些摇晃,竹丝也断了几根。
苏明仔细检查着面盆架:“这是‘穿榫编’手法,当年很流行,您这面盆架至少有五十年了。”
老奶奶点点头:“是啊,我嫁过来就用着,用了一辈子,舍不得丢。”
苏明说:“能修!我给您加固一下,换几根新竹丝,保证还能再用几年。”
他让学员们帮忙找合适的竹丝,自己则开始拆解松动的部分。
老奶奶坐在一旁看着,眼里满是回忆:“当年我男人就是看着这面盆架编得好,才下定决心娶我的。”
修复面盆架花了整整一下午,苏明和学员们小心翼翼地加固、换丝,不敢有半点马虎。
修好后,面盆架稳稳当当的,看着比之前精神多了。
老奶奶的孙子试着晃了晃:“苏师傅,太谢谢您了!比原来结实多了。”
老奶奶摸着面盆架,眼泪掉了下来:“谢谢苏师傅,圆了我的念想,这架子就像我的老伙计。”
苏明递上纸巾:“大娘,您别难过,老物件修好,老伙计就能一直陪着您了。”
年底的时候,那个修竹编屏风的男人带着家人来了,还带来了他女儿编的小香囊。
“苏师傅,您看,我女儿跟着视频学编的,还得谢谢您当年教我。”男人说。
苏明接过小香囊,笑着说:“编得真好!这就是传承,老手艺就是这么一点点传下去的。”
村里评选“年度暖心人”,苏明又被推选上了,这次他还是把奖状挂在了养老点。
除夕夜,村里比往年更热闹了,来找苏明鉴宝、修老物件的人好多都赶来了。
大家带来了自己的老物件,有的还带来了自己编的新作品,一起摆在苏明家的院子里。
男人举起酒杯:“苏师傅,谢谢您守护老手艺、老物件,祝您新年快乐!”
苏明站起来,双手举杯:“也祝大伙儿新年快乐,祝老手艺薪火相传,祝老物件藏情永驻!”
酒杯碰撞的声音、孩子们的笑声、老人们的聊天声、老物件的故事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温馨。
刚过小满,村里的麦穗抽了穗,养老点菜园里的黄瓜架爬满了藤蔓。
苏明拿着个小水壶,想去给修复角的老竹丝喷点水保湿,怕天热干裂。
刚走到工作室门口,就看见个穿碎花衬衫的阿姨,手里拎着个竹编提篮,东张西望。
阿姨看见苏明,眼睛一亮:“你就是苏师傅吧?我找你找半天了!”
苏明放下水壶:“阿姨,你找我啥事?先进屋坐,喝口水慢慢说。”
阿姨摆摆手:“不坐了不坐了,我带了个老物件,想让你帮我看看能不能修。”
阿姨打开竹编提篮,里面是个巴掌大的竹编蛐蛐笼,笼门松了,几根竹丝断了。
“这是我老伴小时候的宝贝,他现在得了重病,总念叨着想看看当年的蛐蛐笼。”阿姨眼圈有点红。
苏明接过蛐蛐笼,手指轻轻捏着断丝的地方:“这是‘密编’手法,是小孩玩的小物件,几十年了还能留着,不容易。”
张大爷凑过来:“这蛐蛐笼编得真精巧,当年肯定是个巧手做的。”
苏明点点头:“能修!这活儿不复杂,我找细点的竹丝,今天就能给你修好。”
阿姨高兴得直抹眼泪:“太谢谢苏师傅了!多少钱你说,我现在就给你。”
苏明摆摆手:“钱就不用了,你要是方便,给你老伴带点咱村的小米粥,老人们都爱喝。”
阿姨愣了愣:“就这么简单?苏师傅,你真是个大好人!”
苏明笑着说:“多大点事儿,能让你老伴高兴,比啥都强。”
他转身对学员说:“去把我那个细竹丝拿过来,再找根棉线,要原色的。”
苏明坐在修复角,手里捏着蛐蛐笼,眼神格外专注。
“修这种小物件,得轻手轻脚,不然容易把好的竹丝也弄断。”苏明一边修一边说。
阿姨站在旁边看着,嘴里念叨着:“我老伴当年总说,这蛐蛐笼是他爷爷编的,陪了他整个童年。”
苏明点点头:“老物件就是这样,藏着一辈子的念想,修好它,也算是圆个心愿。”
张大爷端来一杯水:“阿姨,你喝点水,苏明修这小物件是行家,放心吧。”
中午,张奶奶做了小米粥,苏明给阿姨装了满满一饭盒:“你给老伴带去,咱村的小米,熬得黏糊糊的,好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