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叹了口气:“唉,又被骗了。苏师傅,多亏你了,不然我还得拿着这假货当宝贝。”苏明安慰他:“没事,以后收东西的时候多留心,实在拿不准就给我寄过来,我帮你看看。”
老板点点头:“以后我肯定先找你掌眼。苏师傅,这是我给你带的茶叶,挺好的,你尝尝。”苏明接过茶叶:“又让你破费了,下次别带东西了。”老板笑着说:“应该的,你帮了我这么多忙,这点茶叶不算啥。”
傍晚,来鉴宝的人都走了,苏明和学员们一起收拾工作室,把那些老物件的故事整理好,记在本子上。张大爷端来一碗热汤:“苏明,快喝点汤歇歇,今天忙了一天,肯定累坏了。”
苏明接过汤,喝了一口,暖乎乎的,从嘴里一直暖到心里。他看着满屋子的老物件,还有墙上的锦旗,心里挺踏实。学员们围过来,问他今天鉴宝的那些门道,苏明一边喝汤,一边慢慢给他们讲,讲那些老竹编的手艺,讲那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苏明跟学员们说:“咱们学这老手艺,不光是要会编,还要懂这些老物件的门道,知道它们的来历,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这些老物件,都是老辈人过日子的痕迹,都是老手艺的念想,咱们得好好守着,不能让它们被忘了。”
学员们连连点头:“苏叔,我们记住了,以后我们一定好好学手艺,好好守着这些老物件。”苏明笑了笑,拿起桌上的竹丝,又开始编起来,编的还是那个翡翠形状的小挂件,手指虽然粗糙,却格外灵活。
他知道,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来找他鉴宝,有真的,有假的,有来寻念想的,有来问价钱的。不管是谁,不管是什么物件,他都会好好看,好好讲,把老竹编的门道传下去,把那些藏在老物件里的温暖和念想,一一记下来。
天黑的时候,苏明锁上工作室的门,往养老点走,要去看看老人们睡得好不好。村里的路灯亮着,照亮了脚下的路,晚风一吹,带着桃花的香味,特别舒服。苏明慢慢走着,心里琢磨着,明天又有不少人来鉴宝,还有几个学员要学新的编法,得好好准备准备。
走到养老点门口,就听见老人们在屋里唠家常,说着今天鉴宝的趣事,还有苏明帮人看物件的样子。苏明笑了笑,推开门走进去,跟老人们打了个招呼,又给他们添了点热水。
老人们围着苏明,絮絮叨叨地说:“苏明,今天又忙了一天,别太累了。”“苏明,那个山西来的小伙子,给你留的小米,我煮了点,你尝尝。”苏明坐下来,陪着老人们唠家常,屋里暖烘烘的,满是人情味。
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就守着这个村,守着老手艺,守着这些老人们,守着那些藏在老物件里的念想。不用干啥惊天动地的大事,不用赚啥大钱,每天能教孩子们学手艺,能帮人鉴宝,能陪着老人们唠家常,就挺好的。
日子就像他手里的竹丝,慢慢编,慢慢绕,虽然平凡,却格外扎实,格外暖。
以后不管有多少人来找他鉴宝,不管有多少人来学手艺,他都会一直这样,守着老手艺,守着暖日常,把这份踏实和温暖,一直传下去。
转天一早,苏明刚把工作室的门打开,就见一个中年女人站在门口,手里紧紧攥着个布包,神情挺紧张。见苏明来了,她赶紧迎上来:“你就是苏师傅吧?我听我们邻居说,你鉴宝特别准,特意从邻市赶过来的。”
苏明侧身让她进屋:“快进来,外面风大。东西不急着拿,先喝口热水暖暖身子。”女人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才慢慢打开布包,里面是个竹编的小罐子,看着不起眼,罐口还缺了一小块。
“苏师傅,这是我娘家传下来的,我妈说当年是装盐的,让我好好留着。我总觉得就是个破罐子,今天特意来让你看看,是不是真有啥来头。”女人说着,把小罐子递了过去。
苏明接过罐子,翻来覆去摸了摸,又凑到眼前看了看罐身的纹路:“这可不是普通的盐罐,是‘麻纹编’的手艺,晚清时候的玩意儿。你看这竹丝,编得多密实,麻纹纹路清晰,当年都是农家用来装盐、装粮食的,结实得很。”
女人眼睛一亮:“真的?我还以为就是个破罐子,扔了都可惜。那这玩意儿,能值点钱不?”
苏明把罐子递还给她,摆了摆手:“值不了啥大钱,但比钱金贵。你看这罐口的缺口,应该是常年用着磕的,都是过日子的痕迹。你妈让你留着,也是想让你记着娘家的念想,好好收着,别扔了。”
他又跟女人说:“平时用干布擦擦,别沾水,别往潮湿的地方放,再放几十年都坏不了。以后传给你闺女,也是个念想。”女人连连点头:“谢谢苏师傅,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收着。”
临走的时候,女人从包里掏出一兜子自家种的橘子:“苏师傅,我没别的东西,这橘子是我自己种的,甜得很,你尝尝。”苏明笑着收下:“太客气了,这橘子我收下了,以后有老物件的事,随时来问。”
女人走后没多久,来了个小伙子,手里抱着个挺大的竹编篮子,篮子上编着龙凤图案,看着挺气派。“苏师傅,我爷爷给我留了个篮子,说是当年他结婚的时候,我太奶给编的,你帮我看看是不是老物件。”
苏明接过篮子,摸了摸竹丝,又看了看龙凤图案:“这是‘龙凤呈祥编’,民国年间的手艺,你看这龙凤编得多逼真,竹丝也温润,是老物件没错。当年能有这么精致的篮子,你太奶的手艺肯定特别好。”
小伙子笑着说:“我爷爷也是这么说的,他说我太奶当年是村里有名的巧手,编啥像啥。这篮子我爷爷守了一辈子,现在传给我了,我想以后结婚的时候用,也算传承下来了。”
苏明点点头:“这个想法好,用老物件办婚事,比啥都有意义。平时好好保养,用温布擦擦,别暴晒,别装太重的东西,别把竹丝压断了。”小伙子连连道谢,临走的时候,给苏明留了一盒家乡的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