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张奶奶端着午饭过来,是小米粥和咸菜,还有几个白面馒头。“苏明,快吃饭吧,今天又忙了一上午,肯定饿坏了。”苏明坐下来,一边吃饭,一边跟张奶奶说今天鉴宝的事儿,张奶奶听得津津有味。
正吃着饭,就见一个老爷子背着个竹编背篓,慢悠悠地走进来。“苏师傅,忙着呢?我这背篓用了几十年了,你帮我看看,是不是老手艺,要是坏了,你再帮我修修。”
苏明放下碗筷,接过背篓。这背篓是农用的,看着挺旧,竹丝有些地方已经松动了,但编得特别扎实。“大爷,你这背篓是‘粗丝编’的,建国后的手艺,是老物件。当年这种背篓,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用来种地、赶集,特别实用。”
他又看了看松动的地方:“没啥大毛病,就是竹丝有点松,我给你重新缠缠,再加固一下,还能再用几年。”老爷子笑着说:“太好了,苏师傅,麻烦你了。这背篓我用习惯了,扔了可惜,修修还能接着用。”
苏明吃完饭,就开始修背篓,拿出细竹丝和棉线,一点点把松动的地方缠紧,又把边缘加固了一下。老爷子坐在旁边,看着苏明的动作,絮絮叨叨地说:“这背篓是我结婚那年买的,跟着我种了一辈子地,装过粮食、装过菜,比啥都实在。”
苏明一边修,一边听老爷子说话,时不时应一声。修完背篓,他递给老爷子:“你试试,结实得很,再用个十年八年都没问题。”老爷子接过背篓,背在身上试了试,笑着说:“太好了,跟新的一样,苏师傅,谢谢你。”
老爷子走的时候,从背篓里拿出一把新鲜的菠菜:“苏师傅,这菠菜是我自己种的,刚摘的,你拿着吃。”苏明笑着收下:“谢谢大爷,又让你破费了。”
下午,鉴宝的人越来越多,有个年轻姑娘,手里拿着个竹编的小镜子,镜面上编着花纹,特别精致。“苏师傅,这是我在旧货市场买的,看着挺旧的,你帮我看看是不是老物件,我花了两百块钱买的,没被骗吧?”
苏明接过小镜子,摸了摸竹丝,又看了看镜面:“这是‘花丝编’的,民国末年的手艺,是老物件没错,你没被骗,两百块钱买得挺值。你看这花纹,编得多细腻,镜面也保存得挺好,当年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姑娘用的。”
姑娘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我就觉得这镜子好看,没想到还是老物件。苏师傅,谢谢你,不然我还以为被骗了呢。”她掏出手机,要给苏明转钱,苏明赶紧摆手:“不用给钱,你要是不嫌弃,给我讲讲你买镜子的事儿就行。”
姑娘坐下来,跟苏明说,她平时就喜欢逛旧货市场,那天看到这个镜子,觉得特别好看,就买下来了,没想到还是个老物件。苏明听得认真,还让学员把这件事记下来。
傍晚的时候,来了个穿中山装的老爷子,手里捧着个木盒,看着挺郑重。“苏师傅,我这有个竹编的砚台盒,是我家祖传的,想让你帮我看看是不是老物件,要是老物件,我想捐给博物馆,让更多人看看老手艺。”
苏明小心翼翼打开木盒,里面是个竹编砚台盒,盒面上编着梅兰竹菊四君子,特别精致。他摸了摸竹丝,又看了看编纹,还闻了闻味道:“大爷,你这砚台盒是好东西,是‘镂空雕花编’,清代的手艺,竹丝细腻,花纹完整,是老物件里的精品。”
中山装老爷子笑着说:“太好了,我就知道这是老物件。我家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这砚台盒跟着我们家传了好几代了。现在我年纪大了,想把它捐给博物馆,让更多人看看咱们老祖宗的手艺,也让老手艺能传下去。”
苏明点点头:“大爷,你这个想法太好了。这砚台盒捐给博物馆,比自己收着更有意义,能让更多人了解老竹编的魅力。我帮你联系一下市里的博物馆,他们肯定特别乐意收下。”
老爷子连连道谢:“太谢谢你了,苏师傅,多亏有你。要是没有你,我还不知道这砚台盒的真正价值呢。”苏明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能让老手艺被更多人知道,比啥都强。”
当天晚上,苏明就联系了市里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听说有清代的竹编砚台盒要捐赠,特别高兴,说第二天就过来取。
天黑的时候,来鉴宝的人都走了,苏明和学员们一起收拾工作室,把今天鉴宝的记录整理好。张奶奶端来一碗热汤:“苏明,快喝点汤,今天忙了一天,辛苦了。”苏明接过汤,喝了一口,暖乎乎的。
他看着满屋子的老物件,还有墙上的锦旗,心里挺踏实。学员们围过来,问他今天鉴宝的门道,苏明一边喝汤,一边慢慢给他们讲,讲那些老竹编的手艺,讲那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苏明跟学员们说:“咱们鉴宝,不光是要认出真的假的,更要懂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意义。每一件老物件,都是老辈人过日子的痕迹,都是老手艺的传承,咱们得好好守护这些东西,把老手艺的故事,一代代传下去。”
学员们连连点头:“苏叔,我们记住了,以后我们一定好好学手艺,好好鉴宝,把老手艺传下去。”苏明笑了笑,拿起桌上的竹丝,又开始编起来,手指虽然粗糙,却格外灵活。
他知道,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来找他鉴宝,有真的,有假的,有来寻念想的,有来问价钱的,还有来捐赠的。不管是谁,不管是什么物件,他都会好好看,好好讲,好好守护这些老物件,守护这份老手艺,守护藏在老物件里的温暖和念想。
夜色越来越浓,工作室的灯光亮着,映着满屋子的老物件,也映着苏明专注的脸庞。竹丝在他手里慢慢穿梭,编出一个个精致的小挂件,就像他的日子,平凡却扎实,温暖又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