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的是,他指间纳戒中,从魇神庙取得的资源堆积如山,大多尚未动用。此刻的阳势,真可谓“穷得只剩灵晶”,如何将死物转化为族群存续的“活火”,已成他必须破解的生死课题。
凛冬已至,阳势虽将主要精力放在寻求御寒之法上,但庆幸自己早已布下双线并进的策略。毕竟,手握海量灵晶,若不善加利用,反倒成了怀璧其罪。
如今,灵械一路已然走通,极大缓解了生存压力,但最根本的御寒功法,仍是必须攻克的难关。
他有时也会想到,这凛冬来得恰是时候。酷寒如同一位严苛的守护者,以冰封万里为屏障,将外界的一切威胁暂时隔绝。崇阳得以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中,避开窥探的目光,如同一只蛰伏的幼兽,拼命汲取养分,加速成长。
他的目标清晰而紧迫:待到凛冬过去,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之时,崇阳人族必须要强大到足以被大符“正视”甚至“接纳”,至少,也要让魇神庙那群到处收割生灵血食的邪教徒,不敢对崇阳轻举妄动。
在阳势近乎无限的灵晶支持下,箕门的地机院与灵道的灵械院已迫不及待的速度合并了,成立了“灵械机甲院”。箕门的加入使得这个“灵械机甲院”的研发步伐迈得愈发果决大胆。他们不再满足于基础的工程劳役类的灵械,开始向更高阶的战斗领域全力进军。
不久,三十具功能全面升级的灵械装甲便很快就被创造、制作、生产出来。这一代灵械装甲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给光明军装备的,因而其功能就是攻与防的结合,核心就是要具备甲胄的防护又要兼备兵刃的进攻,而这灵械装甲关键的核心突破,在于“人甲合一”。
这“甲”——是要人驾驭,驾驭者将被这具灵械完全包裹,获得全方位的庇护。等于是人体完全被其包裹保护起来。而“灵械机甲院”将驾驭门槛则设置在了光明军的门槛“地障境”——需地障修士,才可驱动驾驭这具钢铁之躯。
这一创举,源自灵道对合阳那具木制身躯的深入观察。事实上,类似的灵感早在他身处漏谷时就曾闪现,只是受限于资源与技艺,始终未能落地。最近在祷告山秘密基地研习诸多典籍,又得以反复揣摩合阳身体的精妙构造,他终于将往日那些零散的思路彻底贯通,形成完整的技术路径。
最终,他成功将仿生关节原理与高浓度灵晶驱动系统相结合,打造出这批新型战甲。当地障武者装备此甲后,其在凛冬环境下的战力将产生质的飞跃,足以媲美神通境强者。更关键的是,战甲内部精密的结构能极大优化人体在极寒中的能量利用效率,就算最后战甲遭到打击损坏,里面的人也就相当于失去了盾,仍然有他本身的实力修为进行战斗。这等于是给使用者增加了一条命都不止,使得使用者在凛冬中的机动性与持续作战能力提升十倍不止。
当库房亲眼目睹将士们驾驭着新式灵械装甲演练时,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这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盾与矛的结合,而是真正打破了境界的桎梏,将神通级别的战力赋予寻常武者,堪称划时代的“神通器”。不禁想到以前臂臑国那食精巨猿,人族光明军装备上这战甲再对上那巨猿,一对一,三个回合就能取其“手机”。
更令人惊叹的是,身有残障只有半截身躯的行间在装备专属灵甲后,竟也能与自己战得难分高下。这得益于他那件专属战甲,因他身躯的残躯就可使得驾驭空间做得更小,从而能更多的增加战甲的能量和功能。库房在惊叹之余,也难掩羡慕,当即要灵械机甲院也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具。
与此同时,华佗的屋翳院也迎来了蜕变。阳势带回的丹药典籍中,不仅记载着诸多精妙的药理,更蕴藏着众多丹道印诀与古老丹方,这令华佗如获至宝。他四处“招兵买马”,广纳有志于丹道之人,将屋翳院变成了一个昼夜不熄、药香弥漫的学术工坊。连阳曦这个神通强者也经常被他拉来配合制药炼丹,主要是崇阳就她两位神通强者。华佗是要借阳曦的神通之力,造出一种能帮助地障巅峰修为武者突破天障登临修魂神通境的丹药出来,因为他这屋翳院也是急需灵丹师。灵丹师就必须得是神通强者。也只有神通强者才能炼出助力地障修为武者突破天障的灵丹妙药来,所以也只能拉着阳曦这个国主神通强者当“苦力”了。
在华佗的主持下,屋翳院也是进入了昼夜不息的运转状态,药香弥漫,丹火不熄。
阳势手中所掌握的功法秘籍、秘辛杂谈,虽未至万卷,三五千卷却是绰绰有余。他深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理——若人族能将这些典籍精华融会贯通,崇阳的底蕴与见识,到时或真有资格立于大符之侧。
然而,他心中清楚,这一切还远远不够。
即便凛冬过后,军伍中神通境强者数量井喷,即便灵械、丹药、炼器之道蓬勃发展,可一旦当前这数千卷典籍被尽数参透,它们所能提供的“力量”便走到了尽头。到那时,崇阳又将凭借什么,走向更远的未来?
思虑及此,阳势抬手之间,那部玄奥的《阴符经》便出现在他掌中。
他举目细观,经文如流水般映入眼帘:“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一段段深奥文字携带着天地至理,透过他的眼眸,深深烙印于心神之间。
手握《阴符经》,阳势心绪翻涌。崇阳在符文术法上确是一张白纸,一切需从零开始,从头摸索。但幸运的是,有大符这座巍峨高峰立于眼前——即便崇阳无人拥有大符血脉,无法复刻其根本,但若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方向,未必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大符今日的成就,也是历经数百年积淀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