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杭匆匆赶回镇政府,远远就看见综治中心门口黑压压地围了一大群人。她快步走近,只见陶雪晴和郭大鹏正带领乡镇干部们,将上访群众分成两三人一组进行谈话,场面虽然嘈杂,但总体上控制得井然有序。
陶雪晴眼尖,看见徐若杭到了,赶紧迎上来汇报:\"徐书记,这些是西塘村的群众。西矿集团6号矿洞项目要经过他们村才能进入黑水村,他们听说黑水村的矿区道路扩建有补偿,而途经他们村的道路有3公里,还是6米宽的路。他们认为西矿集团今后会有很多车辆从他们村过,对村里的安全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大车卷起的扬尘对村子环境破坏很大,影响他们发展农业,要求给他们村安全补偿金和生态补偿金。\"
徐若杭听完村民的诉求,停下了脚步,眉头微蹙:\"陶主任,他们这是什么逻辑?西矿集团自己协调铁路专线运送矿产,而且铁路专线不从西塘村走,黑水村接入国道的新路线也不经过村子,不占用耕地啊!\"
\"他们跟黑水村相邻,眼红黑水村的发展机会。\"陶雪晴压低声音说,\"正是因为他们捞不到什么好处,急眼了就过来上访。\"
\"你们怎么跟群众讲道理的?\"徐若杭问道。
\"我们跟群众讲,黑水村矿区开发不仅仅是黑水村的发展机会,也是王门镇乃至铜山县的发展机会。项目建成后必然会带动西塘村的发展,也会带动王门镇的整体发展......\"陶雪晴汇报着干部们的劝说策略。
\"你们说的没错。\"徐若杭评价道,但同时意识到这种宏观的道理群众可能听不进去。
\"但是他们不听劝啊。\"陶雪晴无奈地说,\"这不,镇里的干部在门口跟他们耐心做思想工作,但不太能讲得通。\"
\"他们有没有代表或领头的?\"徐若杭追问。
\"没有明显的领头人。我们已经联系他们村干部到镇里来劝回了。\"陶雪晴答道。
徐若杭沉思片刻,诚恳地看着陶雪晴:\"陶主任,你的群众经验丰富,我在这方面的经验相对欠缺。你组织镇里的干部们先把群众劝回去,不要把责任压给村干部。我全力支持你的工作,有问题我承担责任。\"
陶雪晴略显犹豫:\"我......\"
\"陶主任,您可以的,我一定支持您。\"徐若杭鼓励道,\"况且这些群众来上访,虽然理由很牵强,让人感觉很无理,但反映了群众急切获得发展的愿望。这种发展愿望也代表了很多群众的想法,都想赶上这次机会赚点钱。\"
她继续交底:\"目前马书记和关镇长也重视这次西矿集团投资带来的发展机遇,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哪怕是黑水村的发展也有一个过程。接下来,我们也会加大宣传王门镇乡村振兴发展工作,让群众知道我们的规划。\"
\"你去跟群众说,欢迎他们对发展乡村振兴多提意见。如果群众对发展有积极性,可以跟村委提,也可以跟我们镇政府的驻村干部提,不必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诉求。你看可以吗?\"
\"好,我试试。\"陶雪晴一咬牙,回到人群中。
徐若杭没有离开现场,而是跟干部们一起融入到群众中,配合陶雪晴的现场调解工作。因为她年轻,衣着普通,就像一般的乡镇干部,群众也没察觉她是领导。其他干部见到徐若杭加入进来,也只是点头示意,心照不宣地配合着——在一线工作时,谁都不会在这种场合把领导架在火上烤。
在现场,徐若杭发现本地干部在应对群众问题上非常有经验。他们一会儿严厉批评群众的错误做法,拿出法律向群众施压;一会儿又贴心表达自己也是替群众考虑,乡里乡亲的不希望群众做错事,劝群众凡事不要冲动,不要有极端情绪。就这么一来二往,群众的情绪基本控制下来了。
陶雪晴经过十来分钟的现场处置,立即示意各组乡镇干部邀请群众到会议室细谈。各组的干部心领神会,将那些特别能说会道有主见的群众很自然地汇拢起来,引导他们到会议室。
陶雪晴又问其他群众要不要到会议室坐坐。见这些群众犹犹豫豫,她顺势说道:\"大家先回家做饭吧,在这里等也不会这么快有消息的。\"那些群众觉得有道理,相互交流了一下,就呼啦啦骑着摩托车回去了。
徐若杭看见原来六七十个群众,只剩下六个人进了会议室。
她没有立即进会议室,而是在会议室外边的办事大厅坐下来。不一会儿,西塘村支书带着几个村干部急匆匆赶来,徐若杭示意他们先不要进会议室。
\"徐书记您好!\"西塘村支书跟徐若杭打招呼。徐若杭在企业办的时候,镇里开会常与各村的支书见面。这些支书对镇上的女干部开玩笑比普通干部要随意,自然也都熟悉徐若杭。
\"支书,你等会先从外边看一下这几个人,然后把他们的背景情况跟我说一下。\"徐若杭安排道。
\"好的,徐书记。\"西塘村支书走到会议室窗边往里面看了看,又分别叫来几个村民小组长辨认。简单交流了几句后,他向徐若杭汇报:\"徐书记,这几个人中有两个人是上村小组的,他们是堂兄弟,在广东打工,上周刚回来的。另外四个是下林小组的,都在县城做生意,其中一个是包工头,跑工地的。几个人中就这个包工头有点钱,也有经济头脑。\"
\"包工头穿什么衣服?有什么特征?\"徐若杭问。
\"蓝色运动上衣。\"西塘支书答道。
徐若杭听完,编辑了一条信息发给了陶雪晴。陶雪晴很快回复:\"收到。\"
\"支书,这次群众来上访的事情你了解多少?\"徐若杭问道。
\"来之前,陶主任跟我在电话里说了。\"西塘支书回答,\"这段时间里面那几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喝酒。他们在外面发展,经济条件比较好,时不时也邀请村里的一些人在家里摆几桌。我看这一次就是他们怂恿的。以往也就是他们经常跟村里唱反调,对我们的干部也是爱搭不理的,我们也不知道他们聚会是干什么。\"
徐若杭可不会完全相信西塘村的干部毫不知情,但他们怎么好说自己早就知道却没有及时汇报呢?她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纠缠责任问题。
\"你有什么建议?\"徐若杭问西塘支书。
\"我们没有什么建议,等你们领导安排,我们去做。\"西塘支书支支吾吾地说。
徐若杭正色道:\"群众求发展的心情我理解,但我们的乡村振兴要建立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也要全镇一盘棋考虑发展,更要长长久久地可持续发展。一少部分人想着赚快钱,想爆发,这就偏离了合理合法的轨道了。\"
她语气转厉:\"什么安全补偿金?什么生态补偿金?这跟巧立名目、拦路要钱的路霸有区别吗?你说对吧?\"
这一通话狠狠地敲打了在场的村干部。徐若杭并没有指名道姓说谁是路霸,但明确表示:谁要是再想提安全补偿金和生态补偿金的事来限制西矿集团的交通,那就是路霸;如果村干部明里暗里支持群众,那就是帮凶或者主谋;如果村干部没有参与此事,那就把这个意见作为法律意见回去劝导群众。
\"好的,徐书记,我和村干部回去以后就入户做好宣传工作。\"西塘支书脸色涨红,不知是因为被说中了心事,还是因为工作没做好而感到羞愧。
\"我们对西塘村的发展也是有考虑的。\"徐若杭语气缓和下来,\"国家脱贫攻坚一个也不能少,现在乡村振兴,我们会考虑让咱们西塘不落后。\"她无法给出具体承诺,只能含糊其辞地给个\"甜枣\",让西塘的干部们回去好好办事。
\"那就很感谢领导多关心我们西塘村了。\"西塘支书黝黑的脸上绽放出一点笑容。
\"你们也不用在这等他们了,大部分群众已经回去,你们也回去吧,不要耽误回家吃饭。\"徐若杭相信陶雪晴能跟里面的六个人谈得来。
西塘的干部风风火火赶来,本就怕被镇领导训斥。现在徐若杭谈了几点意见,风轻云淡地让他们回去,自然求之不得——他们生怕晚一点马志刚回来批评他们基层党建没做好。
陶雪晴跟剩下的六个群众聊了一会,主要意思是群众诉求收到了,奉劝大家要依法行事。初步协调工作就是用时间打磨,不激化矛盾,等领导商议解决方案后再谈。
晚上,马志刚和关小月从县里开会回来。清江市文旅局副局长也到了镇里——清江市文旅局一个科长是王门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他们要赶在彭向前常务副市长到王门镇前,跟镇里尽快落实之前的乡村振兴帮扶项目。
镇里的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副书记等主要干部都要参加会议。
\"你们看,能不能协调西矿集团把红色教育基地项目交给我们市文旅局立项,我们牵头来搞?\"文旅局副局长蒋招福在会上提出。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提议背后涉及到的不仅是项目主导权的问题,更关系到各方利益的重新分配。
徐若杭静静地观察着会场上的每个人,她知道,这又是一场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