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县大会堂内,灯火通明,气氛庄重而热烈。主席台上方悬挂着“铜山县抗击特大暴雨灾害总结表彰大会”的鲜红横幅。台下,坐满了来自全县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县部队以及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和个人。
县委书记沈维国、县长岑竞流等县领导端坐主席台中央。西矿集团清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穗宁,王门镇党委书记关小月等作为重要嘉宾也在台上就座。何明远、徐若杭、唐牧野等受表彰个人则坐在台下前排。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岑竞流县长首先通报了全县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情况,总结了经验,反思了不足。他的报告实事求是,既肯定了成绩,也不回避问题。
随后,沈维国书记宣读表彰决定。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感情: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灾害面前,我县广大干部群众、驻县部队官兵、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西矿集团等驻县企业,风雨同舟,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抗洪壮歌!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县委、县政府决定:授予西矿集团清江公司、王门镇党委政府等5个单位‘抗洪抢险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台下响起热烈掌声。林穗宁和关小月起身,从县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牌,两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光荣。
“授予关小月、徐若杭、唐牧野、林穗宁、陆云深、王根生等30位同志‘抗洪抢险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念到名字的人依次上台,接受证书和鲜花。徐若杭上台时,目光与台下的何明远有短暂交汇,她微微颔首,眼神坚定。唐牧野则难得地收起了平日的嬉笑,神情庄重。林穗宁代表清江公司再次上台,从容大气。
最后,沈维国的声音提高了些许,带着特别的赞许:“经县委研究,并报请上级团委同意,特授予在抢险救灾中表现尤为突出、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使命与担当的西矿集团清江公司何明远同志‘铜山县青年五四奖章’,并奖励人民币两万元!”
全场掌声雷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何明远身上。他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上主席台。聚光灯打在他身上,他能感受到台下无数道目光——有赞赏,有敬佩,或许也有复杂的审视。沈维国亲自将金灿灿的奖章和放大的奖金牌递到他手中,用力握了握他的手:“明远同志,好样的!感谢你为铜山所做的一切!”何明远心情激荡,但脸上保持谦逊,鞠躬致意。这一刻,荣誉感与责任感同时在他心中升腾。
大会结束后,县委安排了公务接待,宴请主要受表彰单位代表和个人。宴席设在县招待所一个雅致的包间内。沈维国、岑竞流作陪,西矿这边是林穗宁、何明远,王门镇是关小月、徐若杭和新提拔的副镇长陶雪晴,加上市政府驻村秘书唐牧野,刚好一桌。
气氛轻松融洽了许多。何明远主动向旁边的陶雪晴打招呼:“陶主任,好久不见。”
关小月立刻笑着插话:“明远,得叫陶镇长了!雪晴现在是我们王门镇的副镇长了,分管科教文卫和民政,以后红色教育基地很多事还得跟她对接呢!”
何明远连忙改口祝贺:“陶镇长,恭喜恭喜!实至名归!”
陶雪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何总就别打趣我了,都是组织信任,压力更大咯。以后还要多靠你们西矿支持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沈维国书记端起酒杯,目光扫过林穗宁、何明远、关小月、徐若杭等人,感慨道:
“今天这顿饭,吃得很高兴,也很感慨。通过这次抗洪救灾,我看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最宝贵的一点,就是我们铜山县拥有着一支能打硬仗、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更拥有着像西矿集团这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合作伙伴。”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深沉而富有理论高度:“毛教员说过,‘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我看呐,在和平建设时期,政企团结如一人,试看发展谁能挡!我们地方政府和企业,尤其是像西矿这样的央企,绝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更应该是事业上的共同体,发展上的命运共同体。”
“良好的政企关系,不是吃吃喝喝、勾肩搭背,而是像西矿与王门镇这样,基于共同的发展目标,基于为人民服务的共同宗旨,在关键时刻能并肩作战,在平时工作中能相互支持、相互赋能。这种基于共同干事创业而形成的深厚友谊,是最牢固、最持久的,也是最能产生生产力的!”
“它能够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汇聚双方资源优势,办成许多单靠一方难以办成的大事;能够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次救灾是个缩影,未来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更需要我们延续和深化这种珍贵的政企情谊,团结一心,共谋大事,为我们铜山县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沈维国的讲话,高屋建瓴,说理透彻,既肯定了过往,更展望了未来,将对政企关系的认识提升到了战略共同体的高度,听得在座众人纷纷点头,心潮澎湃。林穗宁代表西矿表示了感谢和将继续深化合作的决心,关小月、徐若杭也表达了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信念。
宴席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结束。林穗宁因明天集团还有重要会议,需连夜赶回清江市。唐牧野自然跟着关小月、陶雪晴返回王门镇。
众人散去后,徐若杭却叫住了正准备上车的何明远。
“明远,回项目部也没什么事吧?铜山县城的夜景还不错,特别是江边,走走?”她的邀请听起来很自然,眼神中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何明远看了看时间,点了点头:“好。”
初秋的夜晚,凉风习习。铜山县城不如大城市繁华,但穿城而过的江水在月光和两岸灯带的装饰下,也别有一番宁静秀美的韵味。两人沿着江边的步道缓缓而行,影子被路灯拉长,又缩短。
“恭喜你,青年奖章,很了不起的荣誉。有了这个奖就有机会拿到全国的青年奖!”徐若杭率先打破沉默,语气真诚。
“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恰好在那个位置。”何明远一如既往的谦逊。
“你就别谦虚了。”徐若杭轻笑一声,随即语气变得有些悠远,“时间过得真快,感觉抢险救灾还是昨天的事,一转眼,很多事情都变了。”
沉默了一会儿,她转过头,看着何明远被江风吹动的发梢,轻声问:“你呢?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还会一直在清江吗?”
何明远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沉吟了片刻,决定坦诚相告:“若杭,有件事,可能还没最终确定,但我确实在考虑。集团总部的褚总,就是以前清江的老领导,他邀请我去西矿资本工作,在北京。”
徐若杭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心跳似乎漏了一拍。尽管早有预感这个男人不会永远困在清江一隅,但亲耳听到这个消息,还是让她心中瞬间涌起一股巨大的失落和惆怅。北京,那么远。
但她很快掩饰住情绪,语气尽量平静:“西矿资本?那是很大的平台啊,能接触到更前沿的金融和国际业务,对你的发展确实非常好。你……答应了吗?”
“还没有完全决定。”何明远摇摇头,“我跟褚总说了,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我必须先把6号矿洞的新旧交替彻底稳定下来,不能留下烂摊子。还有红色教育基地那一个亿的资金,每一分钱都要落到实处,见到成效,给集团、给地方都有一个圆满的交代。做完这些,我才能安心考虑下一步。”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责任感,这让徐若杭既欣赏又感到一丝无力。他总是这样,把责任和承诺看得比什么都重。
“一年……”徐若杭喃喃道,心中默默计算着。对她而言,调动工作,尤其是调往北京,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她的根在基层,她的仕途轨迹几乎注定要在这片土地上延伸。一股难以言喻的距离感悄然袭来。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而自持:“这是难得的机会,明远。你应该去接受更大的挑战,你的能力和格局,不应该被局限在这里。我相信你无论在哪里,都能做得非常出色。”她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更加温柔而坚定,“你放心去做你想做的事。清江这边,王门镇这边,有我……和关书记她们在,会把你打下基础的事情做好的。我会……永远支持你的。”
她的表白含蓄而深刻,将个人的情感巧妙地包裹在对对方事业的支持和承诺里。“永远支持你”,这五个字重于千斤,意味着无论相隔多远,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她都会站在他身后。
何明远听懂了这份沉甸甸的心意,心中充满感激和一种深厚的战友情谊。他转过头,认真地看着徐若杭:“若杭,谢谢你。能和你还有大家并肩作战,是我在清江最宝贵的收获。这份情谊,我不会忘。”
他的眼神清澈、诚恳,充满了信任与感激,但徐若杭在其中没有看到她最渴望看到的那种炽热的光芒。他对她,是过命的交情,是深刻的信任,是并肩作战的默契,却似乎唯独缺少了那种男女之间的悸动和呵护的冲动。这让她的心微微刺痛,却又无法言说。
两人一时无话,并肩望着开阔的江面,各怀心事。江风带来远方城市模糊的喧嚣,更衬得此处的寂静。
忽然,何明远望着江天一色的远方,胸中豪情涌动,不禁朗声吟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若杭,我相信,只要我们认准方向,脚踏实地,无论是脚下的铜山,还是更远的舞台,都大有可为!”
他的诗句豪迈奔放,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徐若杭看着他意气风发的侧脸,心中爱意与惆怅交织更甚。她微微低下头,掩去眼底的复杂情愫,用几乎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轻吟出了另一句诗,像是在回应,又像是在倾诉自己的心事:“‘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她的声音消散在江风里,何明远似乎没有听清,或许听清了也未解其深意,只是转头对她笑了笑。
徐若杭抬起头,回报以一个温柔却略带苦涩的笑容。江畔的夜,深沉而漫长,仿佛也载不动这许多未竟的思绪和悄然滋长却难以言说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