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茶的时间,高掌柜笑呵呵的走进来说道:
“有二十多个人符合条件,当然适合的人选还是需要你们自己选择的。”
楚二伯点头答应,王掌柜和王二同样起身跟着一起去查看需要的奴仆。
楚二伯看着眼前的二十多人,年龄都在七八岁到十七八岁,满意点头。
青壮年体格健壮,培养起来还是能尽快上手能用到。
看着几个女人的手指甲,修剪的干净整洁,就是不知道干活是否灵巧能干。
有两个面相看似老实的,可是那灵动的眼神四处乱瞟,这是不能用的,其他的面相忠厚、举止还算稳重。
楚二伯了解到他们大多数是贫苦家庭出身的,还算满意,询问过后才知道里面的一个少年还有一个母亲。
这位母亲做衣服比较精通,还会厨艺,具体做出来好不好的不知道,但是最基本的饭食还是能做好的。
其中有五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看着性格温顺,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表面功夫,这个还需要观察一下。
王二凑到楚二伯面前,压低声音说道:
“那个少年还不错,再就是他母亲会做衣服这一点还是可以问问的。”
楚二伯点头答应,找了高掌柜问了情况,觉得还行,就让他叫来的林秀香。
楚二伯虽然不会看面相,但是看着走过来的林秀香脚步平稳,面色平淡,眼神清明,便对着高掌柜点点头,走到那个少年面前,平静的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林今朝抬头看了一眼楚二伯,清亮的出声道:
“林今朝。”
楚二伯点头,随后走到几个小孩面前问道:
“你们叫什么名字?”
五个小孩依次说道:
“狗蛋。”
“铁球。”
“栓子。”
“柱子。”
“黄豆。”
楚二伯点头,又问小女娃:
“你呢?叫什么名字?”
小女娃抬头看了看楚二伯,笑眯眯的说道:
“大叔,我叫丫蛋。狗蛋是我哥哥。”
楚二伯决定买下他们六人,点头答应。随后又挑选了五个十六七岁的青少年。
楚二伯这次一次性买了十三个人,找到高掌柜付了银钱后,便带人去了客栈,让他们休整一下。
中午吃饭的时候,楚二伯和王掌柜兄弟二人,请高掌柜去了一家叫“好味来”的酒楼吃了一顿饭,也算是彼此认识了。
下午,楚二伯和王掌柜兄弟二人去了街上转了一圈,三人都买了一些年货,商量着明天就回家。
王二提议道:
“那我们去买辆马车吧,这样咱们不用去租车回去了。”
楚二伯轻拍脑门一下,说道:
“谢谢王二哥了,你要是不提醒我,差点忘记这事了。”
话落,三人先回了客栈放下东西,急急忙忙去了车马行挑选马匹,这次楚二伯挑选了一匹强壮的马,车厢选择的也是比较结实耐用的,比家里的那两辆马车要新一些。
次日早上,天色还蒙蒙亮时,城门已经打开,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出了城门。
两天后,两辆马车进去清水县县城,楚二伯送王掌柜兄弟二人回家后,便直接去了县衙后门。
刘青估摸着楚二伯这两天会回来,没想到在府城待了一天就回来了。
楚二伯停下马车,刘青连忙笑呵呵的上前问好:
“二爷好。”
随即接过缰绳,如实告知:
“二爷,大爷在后院等你呢!”
楚二伯点头答应,知道大哥这是停职放假了,毕竟今天都腊月二十六了。
楚二伯进了家门,直接去找楚大伯,一见面就笑容满面的说道:
“大哥,我回来了,这个买来十三个人,这里肯定住不下那么多人的,你留下两个人,其他人先去庄子上住吧。”
楚大伯点头答应,说道:
“咱们去看看。”
车上的人已经下了马车,在院子里等候着。
众人看到一个穿官服的人跟着老爷一起过来,齐齐低着头,不敢抬头四处张望。
楚大伯选了两个年纪大一些的少年,看着是十六七岁的样子,问过之后才知道两人已经有十九岁了,只是身体长得矮小一些。
楚二伯随后看着另三个青少年,问道:
“你们三个十几岁了?”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中一人站出来说道:
“老爷,我十九岁。”
后面两人依次回答:
“我十七岁。”
“我也是十七岁。”
楚二伯点头,楚大伯说道:
“以前你们的名字就不用了,卖身契上的名字就是你们的本名吧,现在你们依次叫楚海,楚洋,楚江,楚河,楚湖。”
随后面色威严的说道:
“楚海和楚洋留下在这里跟着我,楚江,楚河,楚湖三人开春后都去永清县,那里的县令是我三弟,你们三人要跟着我三弟。”
楚二伯点头回应道:
“对,这事听你们大爷的。”
随后看向几个孩子说道:
“林今朝你以后跟在我大儿子身边,铁球以后跟着我二儿子,以后你叫小满,黄豆跟我小儿子一起玩,你以后叫初秋,知道了吗?”
三个孩子点头答应,随后,楚大伯说道:
“林秀香以后就在家跟着老爷子和老太太,帮着他们缝补衣服,至于怎么安排,回家后问老太太吧。”
楚大伯看着剩下的四个孩子,说道:
“你们四个孩子,明年春天跟着楚江他们去永清县,我三弟家还有几个孩子呢,他们会安排好你们的。”
四个孩子齐齐点头,丫蛋不管去哪里都没有意见,她只是不想和哥哥分开。
楚大伯和楚二伯说完话,楚二伯便带着十一个人离开了。
刘青已经在门外准备好马车了,这还是楚二伯提醒他换了一辆家里的那辆马车。
楚奶奶知道二儿子回来了,便喊来楚爷爷,乐呵呵的说道:
“老头子,咱们也回去吧,今天都二十六了,咱们跟着去庄子上住一晚,明天就能回家了。”
楚爷爷点头答应,随后出门找到楚大伯说了一下,再找到孩子们询问了一番,结果就是除了楚大伯和大伯娘不回家,其他孩子都要回去,就是小孙子楚文俊也要跟着回家。
楚爷爷赶着马车,看着这一车的孩子们,头有些疼,还好他们没有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楚文俊,楚文俊两个孩子是需要抱着的,不太占地方。
楚奶奶抱着孙女,笑眯眯的看着这一车厢的孩子们,嘴角就没有落下过。
是真的热闹!
二伯娘抱着立夏,坐在一旁静静看着孩子们。
立冬穿的厚衣服,戴着帽子,坐在外边的车辕上,时不时的看看四周环境,顺便记一下路况。
楚二伯带着人刚到庄子上,安排他们找地方住下,就听到门外孩子们说话的声音,知道家里的孩子们都回来了。
赶紧出门迎接他们,楚二伯就看到大侄子抱着小侄子,大儿子抱着小儿子,后面是侄女和二儿子,还有立冬,立夏,立秋三人跟着他们。
楚二伯上前接过缰绳,眼里含笑的问道:
“爹娘,今天你们怎么回来了?我还想着明天去县城接你们回来呢?”
楚奶奶笑呵呵的点头,说道:
“这不是想着早点回村里吗,正好现在没事,咱们又有马车可以自己回来。”
楚二伯点头答应,
“爹娘先进院子里,我赶着马车去后院。”
楚爷爷楚奶奶闻言,点头答应后,进了大门。
此时,院子里里里外外都是人,厨房里已经开始重新做午饭了,也没有做什么大餐,就是炒的菜,煮的手擀面。
这顿午饭吃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未时一刻了,可是大家还是很开心的,软烂的面条香气扑鼻,吃下肚后全身暖和起来了。
楚二伯想着留下楚江三个人和寒冬四个小孩子在庄子上,和张大旺两家人一起过年的,可是楚爷爷说:
“还有三四天就到除夕了,家里又不差他们的吃食,就让他们跟着咱们一起回去吧。”
楚奶奶赞同点头:
“是该这样,他们才换了新地方,对咱们都不熟悉,正好一起过年,大家可以热闹热闹,再说咱家里有地方住。”
楚二伯点头答应,笑着说:
“我还想着过了正月十五,如果青龙不回来,我就让他们赶车自己去三弟那里呢!”
楚爷爷摇头,不赞同:
“你三弟那里现在没有合适的地方住,还是再等等吧,既然老三写信回来说了买人的事,肯定会让青龙跑一趟看看情况的,到那时候他们怎么着也准备好住的地方了,这样过去也方便一些。”
楚二伯考虑片刻后,点头答应,说道:
“那咱们明天早上就回去吧。”
楚爷爷楚奶奶点头,楚奶奶说道:
“今晚小俊跟着我们睡吧,让你们带着两个孩子可能休息不好。”
楚二伯摇头,嘴角含笑,眼神透着喜悦,说道:
“这事你们不用担心,我刚过来的时候,小俊和小杰两兄弟已经被哄睡着了,而且小俊一点都不认生,只要吃饱了怎么样都行,挺好带的。”
楚奶奶稍微有些惊讶,随后笑着点头:
“可能是和小杰有了玩伴儿吧,在县城的这几天他们都是一起吃饭,睡觉的。”
楚爷爷同样点头表示赞同!
楚二伯没再说什么,而是出去准备带回家的公鸡和兔子。
家里人一下子有十几口子人了,又是过年的时候,肯定少不了肉菜,随后想到还有鸡蛋,可以让他们吃一些补补身体,省的花了钱买的人再生病了,用起来不放心。
同时想着,既然都来了咱们家,肯定是要好好对待的,就希望他们也能好好的跟着咱们生活,别整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真心换真心,四两换半斤!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次日早晨起床。
昨日艳阳高照的天气,今日有些阴沉,看来今年过年的时候要下雪了。
楚二伯喊来楚江和楚河将鸡笼和兔笼装上牛车,又装了一些鸡蛋和白菜。
楚二伯和楚湖赶着两辆马车,楚江和楚河赶着一辆牛车,三辆车一前一后离开庄子向着桃花村驶去。
临离开前,楚爷爷让张大旺兄弟二人想办法送一辆马车去县衙那边,就怕过年的时候楚大伯需要用车。
傍晚天色依旧阴沉,但是大家紧赶慢赶的终于到了家。
家里的厨娘刘婶子和王婶子正准备做饭,这是刚点着火,烧上水,就听到门口有人说话的声音,刘婶子便走出看到是东家回来了,热情的打个招呼,又转身回来重新做饭。
楚爷爷楚奶奶带着两个小孙子进去自己的卧室,一下子就像是进了春天般温暖。
楚二伯安排楚江三人将马车,牛车赶去西院,二伯娘带着十多个孩子去后院收拾屋子,烧上暖炕,幸亏当时离开时,楚爷爷不放心,让刘婶子她们在家烧烧炕,暖暖屋子,防止新房受冻开裂。
现在一下子来了十几口人,在烧一下大炕,拿出被子来就能住人。
不过二伯娘还是将八个男孩子分在一个房间住了,林秀香和两个女孩子住一起,原本家里几个孩子一人一间屋子的,可能是因为人多了,反而是楚文语三兄弟想住一个屋子,楚梓杉只能去找奶奶住一起了。
不过,今年前院的老房子已经翻新重建了,格局和后面的院子是一样的,怎么住都能住开的。
现在人多,二伯娘就每个院子里都安排人入住了,当然以前楚父楚母他们的房间烧了火炕也没有让人入住,楚梓柠,青龙还有王嬷嬷的房间也没有安排人入住,就这样还有空房间没人住呢。
晚饭,大家吃着大小米两掺的粥,吃着杂面馒头和一盆盆猪肉炒白菜,各个吃的喷香。
最后剩的菜汤都让楚江三人就着馒头吃干净了。
三人放下筷子后,后知后觉的又不好意思起来,楚爷爷笑着安慰道:
“能吃是福,只要自己不难受就行,家里有粮食让你们吃饱。”
楚奶奶点头赞同,笑着说:
“在家好好过,咱们还是能养得起你们的,不过还是自己的身体最重要,不要只是图一时嘴快,身体受不了。”
话落,大人小孩们听话的齐齐点头。
晚上,吃饱喝足的楚江三人躺在被窝里,彼此之间聊着天。
楚江:“东家真不错,就两个老人家看着咱们的眼神都是打心底高兴和慈爱。”
楚河:“是啊,咱们还没有干活呢,吃那么多,说的都是关心咱们的话。”
楚湖最小,满脑子都是吃喝不愁了,说道:
“嗯,两个老人不错,家里的小少爷们和小姐说话语气也很随和,大爷和二爷虽然严肃了一些,但是处处都是关心咱们。”
随后开心的说道:
“还给我们起了新名字,让我们更好的融入新家庭,好好生活。”
随即叹气一声,
“就是不知道三爷一家人怎么样?毕竟咱们以后是要跟着三爷一家的时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