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学区房政策落地后,县城的房市一路向上生长。
方花花所在的建筑公司售楼处里,人声鼎沸。她穿着笔挺的职业套装,穿梭在看房的人群中。
方花花的业务能力越来越强,手里的户型图被翻得卷了边,嘴里熟练地介绍着学区划分、楼盘配套,公司的学区房项目成了香饽饽,方花花业绩工资跟着涨,她也买了自己的房子。
雷锋的水电装修生意也跟着火了起来。他带着工人跑遍了各栋楼,每接到一个新活儿,他都会仔细核对图纸,生怕出一点差错,踏实的手艺让他在业内攒下了好口碑。
方瑜的幼儿园里,更是热闹得像个小花园。这几年扎堆出生的宝宝,生源源源不断,她把幼儿园打理得井井有条,教室里摆满了孩子们的画作,操场上回荡着稚嫩的笑声。
他们的行业,都赶上了最好的时机!
但是,时代的红利青睐不到每一个人,方景明就没这么幸运了。
2001-2003年推出来的“禁摩令”,买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少,他还想着攒点钱自己开一家摩托车修理店。
“这技术不都白学了吗?我学了这么多年,又在师傅家做了这么久,只要有资金我就可以开店了。”方花花叫他改行时,他还愤愤不平。
“那怎么办,你跟市场对着干,开一家去亏钱吗?”
“姐,我不甘心啊!我这么多年不就白干了吗?”
“当事情变了的时候,你不甘心也没用,你在错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只会让自己失去的更多。”
“那我怎么办?除了修摩托车,别的我都不会,我又没文化,能去干什么?跟你一样去卖房子吗?”
“你来吗?来我带你。”方花花自信地说。
“算了吧,姐,这点我可是真的佩服你,你也没多少文化,这个活都让你做下来了。”方景明看看自己因为修摩托车沾满油污的手。
“我也是赶上了好时候,但我也努力呀,那时我脑中就一个想法,我要赚钱,我要把日子过好。什么苦我都能吃,什么不会的我都可以学。”
现在他们家有事还会和方冬强贺晓蕾一起商量,方景明在家里就最听方冬强这个二姐夫的话。
最后,方景明去了市里的电瓶车厂上班,他之前学的多少还能用的上,电瓶车普及慢慢普及,他在厂里工资也还不错,心里的憋屈劲,慢慢地散了。
如今20年过去了,时代的变化,带走了20年前房市的狂热与新生儿潮的喧嚣,留下岁月沉淀后的平和。
方冬强和贺晓蕾继续在自己的岗位工作着,他们结婚后的第二年有了一个女儿。
方梅香爸妈在前几年相继去世。方大苗和方梅香买了农村养老保险,现在回到了方家村养老。
方冬强和贺晓蕾有空回到村里,就会在家里和方树根家两边跑,每次回去,后备箱总是塞满两家给的农货。
生活的稳定,花妹和方梅香也都越来越好了。花妹有好吃的还都会送一点方梅香。
方梅丽关掉了之前的批发部,又投资了几家超市。
公立幼儿园的挤压和人口下降让私立园举步维艰,方瑜及时转向,去年办起了学生托管中心。
托管业务虽不如当年生源鼎盛,却也安稳。她和雷锋这些年攒下的积蓄,也足够从容生活。
雷锋爸已退休,和俞继红一起每天在家种种花、逛逛公园,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方花花开的房产中介在县城稳稳立着。20年前她借着学区房的东风攒下不少钱,后来从建筑公司出来单干,开了一家中介所。凭着多年积累的资源和经验,即使现在房市不再狂热,生意依旧能维持。
世事总在变迁,没有永远的热潮,但只要在最好的时机里拼过、努力过,抓住那些属于自己的机遇,就能为往后的人生铺就平坦的道路。
日子继续往前走,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化,人生起落无常,唯有把握当下的好时机,珍惜身边的人,方能不负时光,不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