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霜晨的橡树林里,每根枯枝都裹着一层透明的霜花,风一吹,霜花簌簌落在积雪上,像撒了把碎水晶。
陈沐阳踩着冰碴往林深处走,靴底的冰爪(上次凿冰时钉的短铁齿)卡在雪地里,发出“咯吱”的脆响,他弯腰捡起一截被风吹断的藤条——藤条冻得硬邦邦的,一折就断,他叹了口气:“林里的藤条都冻脆了,之前编的捕兽网破了好几个洞,昨天设的陷阱只抓到一只小松鼠,不够塞牙缝;还有,营地里的黑麦粉潮了,烤出来的饼发黏,嚼着像沾了浆糊。”
营地那边,雅兰正蹲在火塘旁翻晒着谷物,潮湿的黑麦粒黏在一起,结成小团,她用树枝拨弄着,麦粒上的霉点隐约可见:“这些麦种是莉娜昨天送的,潮得厉害,再晒不干就要全霉了;刚才看到村民彼得扛着一袋发霉的燕麦往教堂跑,他说村里的谷仓漏雪,大半谷物都返潮了,领主派来的税吏后天就要来,要是交不出粮食,就得被拉去城堡做苦工;他还说林里的鹿群最近常在岩坡下活动,可他们的捕兽网太脆,一拉就断,根本拦不住鹿——要是咱们能做烘干谷物的工具、编结实的捕兽网,他愿意用半块腌鹿肉、一坛发酵苹果酒换,还说能帮咱们找些耐冻的韧藤编网,那苹果酒是秋天用落果酿的,酸甜解腻。”
奇伯正用斧头劈着一块冻硬的硬木,木片落在雪地上,碎成几瓣,他把劈好的木片扔进火塘,火苗窜了窜:“潮谷物得靠通风烘干,做个分层的烘干筛;捕兽网脆是因为藤条没处理,得用温水泡软再编,加些弹力结构;还有,营地里的火塘挡风板不够高,夜里风大时,火苗总往营帘上飘,差点烧着——先做三件事:分层通风谷物烘干筛、弹力韧藤捕兽网、加高式防火挡风板。烘干筛救谷物,捕兽网拦鹿群,挡风板防火灾;上午做好工具,下午帮村民晒谷物、设捕兽网,傍晚煮鹿肉粥、烤脆麦饼,赶在税吏来前帮村民多存些粮,别让他们被拉去做苦工。”
族人们立刻忙活起来,营地的斧头劈木声、藤条浸泡的“哗哗”声混在一起,霜后的阳光慢慢爬过橡树林的树梢,照在雪地上,泛着冷亮的光,每个人的脸颊都冻得通红,哈出的白气在鼻尖凝成小霜珠,却没人停下手里的活。
奇伯和塔卡先动手做“分层通风谷物烘干筛”。他们找了根三尺长的硬木杆当筛柄,筛柄顶端固定一个两尺见方的木框,木框内侧分成三层,每层都用细藤编织成网状筛面,网眼一寸见方(既能漏下碎渣,又能托住谷物);每层筛面的边缘都钉一根半寸高的硬木条(防止谷物滑落);木框的外侧,斜着钉上三根细木杆,形成“三角支架”(把筛子架在火塘旁时,能保持倾斜,通风更顺畅);筛柄的中段刻满螺旋状的防滑纹,纹路里缠上浸过温水的软藤(握柄时不滑手,冻硬的藤条泡软后更柔韧);最后在每层筛面的底部,都钻三个通风孔(让火塘的热气能往上窜,分层烘干谷物),在木框顶端做一个小挂钩(不用时能挂在营帘的木架上,不占地方)。
烘干筛做好后,雅兰把潮湿的黑麦粒倒进最上层筛面,架在火塘旁的支架上。火塘的热气顺着通风孔往上飘,风从筛网缝隙钻过,半个时辰后,上层的麦粒渐渐散开,不再黏成团,霉点也淡了许多;她把上层的麦粒拨到中层,再往上层倒新的潮麦粒,循环往复,到了午后,大半袋潮麦种都烘得干爽,抓一把在手里,能感觉到细碎的颗粒,再也不是之前的黏腻感。彼得路过营地,看着筛子里的干麦粒,眼睛一亮:“这筛子比铺在布上晒快十倍!我这就回去拿腌鹿肉和苹果酒,再喊几个村民来学编筛子,不然谷仓里的燕麦真要全废了!”
陈沐阳和雅兰则做“弹力韧藤捕兽网”。他们先把彼得送来的韧藤放进温水里泡软(温水是火塘上烧的,泡了半个时辰,藤条变得柔韧有弹性),然后用三根韧藤编成一股粗藤绳,作为网的主绳;主绳之间,用细藤编织成三尺见方的网眼(网眼大小刚好能套住鹿腿,又不会让小鹿钻过去);在网的四个角,各系一根两丈长的粗藤绳,藤绳末端绑一块十斤重的石块(设网时,石块能固定在树干上,拉紧网面);网的中间,横向织进五根“弹力藤条”——是把泡软的藤条拧成螺旋状,两端固定在主绳上(鹿群撞网时,藤条能拉伸,缓冲冲击力,不会像之前那样一撞就断);最后在网的内侧,每隔三尺系一块熏肉干当诱饵,诱饵下方绑一根细藤(鹿群叼诱饵时,会拉动细藤,带动网眼收缩,把鹿腿缠得更紧)。
捕兽网做好时,日头已经升到头顶,霜晨的寒气散了些,林里的雪开始慢慢融化,雪水顺着树干往下淌,在树根处积成小水洼。陈沐阳和塔卡扛着捕兽网,跟着彼得往林里的岩坡走——那里是鹿群常出没的地方,他们选了两棵相距三丈的橡树,把网的四角石块绑在树干上,拉紧藤绳,让网面垂在两棵树之间,再在网前撒些磨碎的干麦种,隐藏网的痕迹。彼得蹲在树后,压低声音说:“之前的网一撞就破,这网看着结实,要是能抓到鹿,咱们每家都能分块鹿肉,税吏来也能多交些粮。”
雅兰则趁着他们做烘干筛和捕兽网的功夫,做“加高式防火挡风板”。她找了块三尺高、两尺宽的厚木板,木板边缘用斧头削得光滑,防止刮破营帘;木板的底部钉两根一尺长的木柱,木柱末端削成尖形(能插进雪地里,固定挡风板);木板的内侧,贴一层薄铁皮(从旧铁壶上拆的,铁皮能反射火塘的热气,让营地更暖和,还能防止木板被火星燎着);木板的外侧,缠一层粗藤(增强木板的稳固性,防止被风吹倒);最后在木板的中段,钻两个小孔,穿一根粗藤绳(方便搬运时提着,不用时能挂在火塘旁的木架上)。
挡风板做好后,塔卡把它立在火塘的上风处,木板刚好挡住大半的风,火塘的火苗稳稳地往上窜,再也不会往营帘上飘,铁皮反射的热气让营地里的温度升了不少,雅兰把烘好的麦种铺在铁皮旁,借着余温再烘一会儿,麦粒更干爽了。
下午的日头偏西时,林里传来彼得的吆喝声——他们的捕兽网真的套住了一只小鹿!陈沐阳和塔卡跑过去,看到小鹿的腿被网眼缠住,弹力藤条拉伸着,把小鹿稳稳固定在网里,它挣扎了几下,却越缠越紧。彼得笑着拍了拍捕兽网:“这网太神了!之前的网早被撞破了,这个还能把鹿缠得牢牢的!今晚咱们分鹿肉,我先割半块腌鹿肉给你们送去!”
他们帮着彼得把小鹿抬回村,路过谷仓时,村民们正用新做的烘干筛晒谷物,潮湿的燕麦在筛子里慢慢变干,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意;教堂的石墙上,教士正领着孩子们清理谷仓旁的积雪,石墙上的十字浮雕被雪擦得干干净净,孩子们手里拿着刚烤好的黑麦饼,饼里掺了些烘干的谷物碎,吃得格外香;远处的城堡里,吊桥缓缓放下,几个穿着铁甲的士兵牵着马往村里走,马背上驮着税吏的箱子,村民们看到士兵,纷纷停下手里的活,弯腰行礼,直到士兵走进村公所才敢直起身。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给橡树林镀上一层暖红,营地里的火塘烧得旺,雅兰正用彼得送的腌鹿肉煮鹿肉燕麦粥——她把鹿肉切成块,用开水焯去血沫,放进陶锅,加了烘好的燕麦粒、冻硬的野菜,还有几片干薄荷,粥煮得浓稠软烂,鹿肉的鲜香混着燕麦的醇厚,飘满了营地;她还把烘干爽的黑麦粉和磨碎的冻浆果混在一起,烤了一炉脆麦饼,饼的表面焦香,咬一口,麦香里带着淡淡的酸甜,再也不是之前的黏腻口感。
彼得带着儿子送来一大块新鲜的鹿肉,鹿肉还带着温热,他笑着说:“这是刚杀的小鹿,分给你们一块,晚上煮着吃,比腌肉鲜!”他儿子手里拿着一个陶碗,碗里装着发酵苹果酒,酒液呈淡金色,飘着淡淡的果香。雅兰接过鹿肉,往陶锅里添了几块,苹果酒则倒进陶杯里,放在火塘旁温着,酒里的寒气渐渐散去,散发出更浓的果香。
天色渐渐暗下来,营外的风又起了,却被加高的挡风板挡在火塘外,营地里暖融融的。陈沐阳提着反光灯,去检查林里的捕兽网,灯光照亮了雪地上的鹿蹄印,远处的城堡塔楼上传来士兵换岗的吆喝声;雅兰把煮好的鹿肉燕麦粥盛进陶碗,分给众人,喝一口暖到胃里,鹿肉炖得软烂,燕麦糯滑,野菜的鲜混在其中,格外爽口;奇伯则用磨石打磨捕兽网的藤绳接口,让藤条缠得更紧,准备明天再帮村民编两个网;塔卡坐在火塘旁,啃着刚烤好的脆麦饼,喝着温好的苹果酒,脸上满是满足。
教堂的钟声敲了五下,晚祷的歌声隐约传来,营地里的暖光透过营帘的缝隙,在雪地上投下细长的光斑,火塘里木柴燃烧的“噼啪”声,和着远处的风雪声,在寂静的雪夜里,显得格外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