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痛苦的根源,全在自己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爱 “自寻烦恼”。她觉得自己长得不漂亮,看着村里长得周正的媳妇就自卑;她痛恨自己没钱,见邻居盖了新房、买了新车就眼红,天天唉声叹气,觉得日子过得太苦。
后来村里来了个讨饭的老太太,脸上有块大大的疤痕,穿着破烂的衣服,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张婶给老太太端了碗热饭,老太太拉着她的手说:“姑娘,你有屋住、有饭吃,没病没灾,就是天大的福气了。” 张婶看着老太太,突然就想通了 —— 自己虽然不算漂亮,但五官端正;虽然不算富裕,但吃饱穿暖、家人安康,比多少人都强。
王大伯跟她说:“除了生病,你感受到的痛苦,全是自己给的。你总跟别人比,越比越难受;可你要是不跟别人比,没病没灾就是幸运,吃饱穿暖就是幸福。那些所谓的痛苦,根本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你自己瞎琢磨出来的。”
从那以后,张婶不再跟别人攀比,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她每天打理家务、种种菜,有空就跟村里的老姐妹聊聊天,日子过得舒心又自在。她说:“以前总跟别人比,把自己逼得痛苦不堪,现在才知道,人活着,知足常乐才是真,痛苦的根源全在自己的心态。”
2、只陈述事实,不放大情绪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到处诉苦”。工作不顺心,他就跟同事、朋友抱怨 “老板太苛刻”“工作太憋屈”;生活遇到点麻烦,他就逢人就说 “自己命太苦”“运气太差”。可他发现,没人真的同情他,反而有人觉得他负能量太重,慢慢疏远了他。
老支书跟他说:“你到处诉苦,不会得到别人的同情,别人连多听一句都觉得煎熬。真正的强者,只陈述事实,不放大情绪。你工作不顺心,就说‘这个项目遇到了困难,我正在想办法解决’;生活有麻烦,就说‘这件事需要处理一下’,而不是一味抱怨。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你,你的掏心掏肺只会换来别人的嫌弃。”
小李听了,开始学着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再遇到不顺心的事,他不再到处诉苦,而是默默想办法解决,只在必要时陈述事情的经过,不掺杂过多情绪。慢慢的,他的心态平和了,做事也更沉稳了,身边的人也愿意跟他来往了。小李说:“以前总爱抱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惹人反感,现在只陈述事实,不放大情绪,反而活得更轻松了。”
3、慢慢走,才走得远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急于求成”。想减肥,就节食减肥,结果饿了几天就忍不住暴饮暴食,不仅没瘦,反而胖了不少;想找对象,就随便找了个人嫁了,结果婚后发现两人性格不合,天天吵架,过得很不幸福;想创业,就急着开店,结果没摸清市场,没多久就倒闭了。
后来她见村里的赵叔,做什么事都慢悠悠的,却总能做成。赵叔想种果树,就慢慢学技术、选品种、改良土壤,花了三年时间,果树才开始结果,可一旦结果,就年年丰收;赵叔想学书法,就每天坚持写半小时,慢慢练习,几年下来,写得一手好字,还成了村里的 “文化人”。
赵叔跟她说:“慢慢真的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健康的瘦下来比节食减肥更好,遇到合适的人比随便找个人嫁了更容易触摸到幸福。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不用担心‘暂时落后’,更不必着急‘一无所有’,只要在正确的路线上,慢慢走,一定能到达终点。”
小芳听了,开始学着 “慢下来”。她不再节食减肥,而是坚持运动、合理饮食,慢慢瘦了下来,身体也更健康了;她不再急于找对象,而是专注提升自己,后来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过得很幸福;她重新创业,慢慢考察市场、积累经验,生意也做得越来越稳。小芳说:“以前总想着急于求成,结果事事不顺,现在慢下来,反而事事顺心,才明白慢就是快的道理。”
4、年轻时,不必纠结最好的选择
村里的小张,以前总爱 “纠结选择”。高考填志愿,他在两个专业之间犹豫了好久,不知道选哪个更好;毕业找工作,他在几家公司之间徘徊不前,怕选了这个错过那个;想创业,他又在几个项目之间纠结,迟迟不敢下手。结果,他浪费了很多时间,错过了不少机会,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老支书跟他说:“年轻的时候,不要花时间和精力纠结什么选择是最好的。你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在每个选择中倾尽全力。谁的人生都是一边迷茫一边往前走,有想法就大胆尝试,只有你把该交的学费都交了,该懂的道理都懂了,未来才能从容不迫地过好自己的人生。”
小张听了,不再纠结选择。他选了一个自己相对感兴趣的专业,认真学习;找了一份相对合适的工作,努力打拼;想创业,就选了一个自己相对熟悉的项目,大胆尝试。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都努力克服了,慢慢积累了经验和财富。小张说:“以前总想着选最好的,结果犹豫不决,现在才知道,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努力做好选择,才能过得越来越好。”
5、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
村里的李叔,以前总爱 “熬身体”。为了多赚点钱,他天不亮就去地里干活,中午啃口干粮接着干,晚上还熬夜编竹筐,日子久了,身体垮了 —— 腰弯得直不起来,还总咳嗽,稍微干点重活就喘得不行。
后来他赚的钱,大半都用来治病了,可身体还是越来越差。他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都花在了医院里,后悔不已。王大伯跟他说:“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身体是容器,容器破了,金钱、成功、荣耀,你全都盛不下。凡是和健康相悖的事情,都不能干,再忙也要吃饭,再累也要睡觉,再没时间也要坚持运动。”
李叔听了,开始注重健康。他不再熬夜,每天早睡早起;不再过度劳累,干活劳逸结合;每天坚持散步、打太极,慢慢的,他的身体好了起来,干起活来也有劲儿了。李叔说:“以前总觉得赚钱最重要,现在才知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没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谈。”
6、不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
村里的赵婶,以前总爱 “在乎别人的看法”。她剪了个短发,有人说 “不好看”,她就后悔了,再也不敢剪短发;她想种反季蔬菜,有人说 “风险太大,会亏的”,她就犹豫了,错失了机会;她给孩子买了件新衣服,有人说 “太贵了,没必要”,她就心里不舒服,好几天都缓不过来。
后来她见村里的王婶,活得特别通透。王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管别人怎么说。她种了几亩鲜花,有人说 “种鲜花不如种蔬菜赚钱”,她不听,照样把鲜花种得很好,还卖了不少钱;她喜欢跳广场舞,有人说 “一把年纪了,还瞎折腾”,她也不在乎,每天照样开开心心地跳。
王婶跟她说:“无论你活成什么样子,总会有人说三道四。这个世界我们只来一次,想太多、在乎太多只会毁了你。只有真正的若无其事,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复。自己渡自己,自己劝自己,自己拯救自己的人生。”
赵婶听了,开始学着不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她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不再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慢慢的,她活得越来越舒展,越来越自信,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心。赵婶说:“以前总在乎别人怎么说,活得太累了,现在不在乎了,反而活得更快乐了。”
7、上天让你做不成,是在保护你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钻牛角尖”。她想跟镇上的老板合作开网店,结果谈了好几次都没谈成,她特别沮丧,觉得自己运气太差;她想考驾照,结果考了两次都没考过,她更灰心了,觉得自己太笨。
后来她才知道,那个老板是个骗子,跟他合作的人都亏了钱;她没考到驾照的时候,正好遇到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要是她当时开着车,说不定也会受到牵连。老支书跟她说:“世间万物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有些事上天让你做不成,是在保护你。你只管往前走,好的坏的都全部收下就行了。”
小芳听了,不再钻牛角尖。她不再纠结于没谈成的合作、没考到的驾照,而是专注于提升自己。后来她自己开了家网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她第三次考驾照,也顺利通过了。小芳说:“以前总觉得做不成事就是倒霉,现在才知道,有时候做不成,反而是好事,是上天在保护你。”
8、别太能干,要疼自己
村里的王大伯,年轻时是出了名的 “能干”。地里的活他一个人干,家里的事他一个人扛,不管多苦多累,他都从不抱怨。可等到他老了,身体越来越差,腰疼腿疼的毛病全来了,喊苦喊累的时候,却没人真正心疼他。
他跟村里的年轻人说:“人活着,不要太能干了。年轻的时候感觉不到累,但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代价的。等到你老了,身体垮了,喊苦喊累也没人疼。钱,有人替你花,罪,只能自己受。还是悠着点,永远把自己的感受排在第一位。”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逞能”,不管什么活都抢着干,结果累得一身病。听了王大伯的话,他开始学着疼自己。不再过度劳累,干活劳逸结合;遇到自己不想干的活,也会果断拒绝;注重自己的感受,不再委屈自己。慢慢的,他的身体好了起来,日子也过得更舒心了。小李说:“以前总觉得能干是好事,现在才知道,太能干只会累垮自己,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9、感受是第一手,别信二手观点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爱 “听别人的”。她喜欢一件衣服,别人说 “不好看”,她就放弃了;她想追求一个小伙子,别人说 “他配不上你”,她就退缩了;她想做手工卖钱,别人说 “这东西没人要”,她就打消了念头。结果,她错过了自己喜欢的衣服,错过了心仪的人,也错过了赚钱的机会,过得很不快乐。
她女儿跟她说:“别人的评价都是二手观点,自己的感受才是第一手。你喜欢的衣服,不用管别人喜不喜欢;你想追的人,不用让别人替你下决心;你想做的事,不用寻求别人的认同。你总是不相信自己,怀疑自己的感受,就算得到再多,也不会快乐,因为那快乐不是你自己的。”
张婶听了,开始学着相信自己的感受。她喜欢的衣服,不管别人怎么说,都会买下来;她想做的事,不管别人怎么劝,都会大胆尝试。慢慢的,她买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也遇到了真心待她的人,过得越来越快乐。张婶说:“以前总听别人的,活得很压抑,现在相信自己的感受,才活得真正快乐。”
10、别强迫别人觉醒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好为人师”。他觉得自己活得很通透,认知和境界都很高,就总想着点醒身边的人。邻居不想努力,他就天天劝 “你要努力赚钱,不然以后日子会很苦”;同事不想学习,他就天天说 “你要提升自己,不然会被淘汰”;朋友想随便找个人嫁了,他就天天劝 “你要找个志同道合的人,不然婚后不会幸福”。
可结果呢?邻居觉得他多管闲事,慢慢疏远了他;同事觉得他太唠叨,不再理他;朋友觉得他不理解自己,跟他闹僵了。小李很委屈,老支书跟他说:“收起你的控制欲,不要妄图改变任何人,哪怕你活得再通透,也不要试着去点醒别人。出身不同,阅历不同,境遇不同,立场不同,看待世界的角度就不一样。只有他自己真正经历过的东西,才会改变他。”
小李听了,开始学着尊重别人的选择。不再强迫别人觉醒,不再好为人师,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慢慢的,他和邻居、同事、朋友的关系都缓和了,日子也过得更舒心了。小李说:“以前总想着改变别人,结果得罪了不少人,现在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必强求,尊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