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年夏,北京城郊的演武场上,旌旗如林,甲胄映日,三十万中华军将士列阵而立,玄色军阵绵延数十里,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压。王巢身着银白铠甲,腰悬天子剑,立于高台之上,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坚毅的脸庞,心中涌起万丈豪情。此时的中华军,历经灭清、平蒙之战的洗礼,早已成为一支虎狼之师,而随着东北工业基地的初具规模,粮草、军械供应充足,正是扩军备战、剑指中原的最佳时机。
自剿灭满清、平定蒙古后,中华军的声威震动天下,疆域版图已囊括中原腹地、辽东全域及蒙古诸部,实力空前强盛。但王巢深知,天下尚未一统,李自成的大顺军盘踞西北,张献忠的大西军割据西南,南明政权则偏安江南,三足鼎立之势未破,百姓仍受战乱之苦。要实现华夏一统,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必须彻底剿灭这三大割据势力,完成最后的统一大业。
“将士们!”王巢的声音透过铜喇叭传遍演武场,沉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中华军自起兵以来,历经无数恶战,灭满清,平蒙古,收复疆土,保卫百姓,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如今,天下尚未一统,西北有李自成作乱,西南有张献忠盘踞,江南有南明苟延残喘,这些割据势力一日不除,百姓便一日不得安宁,华夏便一日不得太平!”
话音落下,将士们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高声呐喊:“剿灭贼寇!统一中原!”呐喊声震耳欲聋,直冲云霄,彰显着中华军将士们不灭的斗志与决心。
王巢抬手示意将士们安静,继续说道:“今日,我在此宣布,即刻起,中华军全面扩编!陆军从五十万扩编至一百五十万,海军从十万扩编至二十万,民兵从六十万扩编至三百万!我要让中华军的铁蹄,踏遍华夏每一寸土地,让统一的旗帜,飘扬在天下每一个角落!”
此令一出,演武场上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扩军不仅意味着中华军的实力将迎来跨越式提升,更意味着无数将士将获得建功立业的机会,为家族争光,为华夏尽忠。
按照王巢的部署,陆军扩编将以现有精锐部队为基础,分批次从各地招募青壮年入伍。优先招募因战乱、灾荒流离失所的流民,不仅能充实军队,还能解决流民的生计问题,稳定社会秩序。同时,从退役士兵中选拔经验丰富者重新入伍,担任基层军官,确保部队的战斗力与纪律性。扩编后的陆军将分为二十个集团军,分别驻守各地,同时组建五个机动集团军,作为攻坚主力,随时准备应对各类战事。
海军扩编则以辽东金州港、山东登州港、江南松江港为核心,增建战船,招募水手。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生产的优质钢材与先进机械,造船厂日夜赶工,建造新式蒸汽战船。这种战船相较于传统木船,速度更快、防护更强、火力更猛,配备了新式火炮与机枪,足以碾压当前各路势力的水师。扩编后的海军将分为三大舰队,分别负责渤海、黄海、东海的海防,同时具备内河作战与登陆作战能力,为陆军的进攻提供支援。
民兵扩编则面向全国百姓,凡年龄在十八岁至四十五岁之间的青壮年,皆可报名参加。民兵平时从事生产劳动,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主要负责地方治安、粮草运输、工事修建等辅助任务,战时则可作为预备役部队,补充前线兵力。王巢下令在各地设立民兵训练基地,配备专职教官,教授基本的军事技能与纪律,确保民兵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扩军令下达后,全国各地迅速响应。无数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其中既有渴望报仇雪恨的流民,也有胸怀壮志的书生,还有擅长骑射的猎户与技艺精湛的工匠。在北京、沈阳、济南、南京等大城市,招募点前人头攒动,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名来自陕西的年轻流民,父母在大顺军作乱时被杀害,他握着拳头,眼神坚定地说道:“我要参军,消灭李自成,为父母报仇,为天下百姓除害!”
为确保扩军工作顺利推进,王巢下令户部全力调配粮草与物资,保障新兵的衣食住行;兵部则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从各地抽调优秀军官担任教官,对新兵进行严格训练;工部则加班加点赶制军械装备,东北工业基地生产的新式步枪、火炮、铠甲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军营,确保每一名士兵都能配备精良的武器。
在扩军的同时,王巢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十大军事基地,分别位于北京、沈阳、锦州、西安、成都、南京、广州、武昌、济南、太原。这些军事基地地势险要,交通便利,配备了完善的训练设施与防御工事,既是军队的驻扎地,也是军事训练与物资储备的中心。每个军事基地都驻扎着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同时配备专门的训练场地、靶场、军械库、粮仓等设施,确保军队能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训练。
为培养高素质的高级军官,王巢决定在北京设立“中华军事学院”,面向全军选拔优秀军官入学深造。军事学院的课程设置涵盖战略战术、军事历史、地理测绘、军械制造、后勤保障等多个领域,邀请经验丰富的将领与通晓新式军事知识的人才担任教官。学院采用理论教学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军官的战略思维与指挥能力。同时,选拔优秀学员前往东北工业基地参观学习,了解新式武器与装备的原理与使用方法,确保军官能够熟练运用先进装备,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军事学院的设立,得到了全军将士的热烈响应。无数优秀军官踊跃报名,希望能进入学院深造,提升自己的能力。一名在灭蒙之战中表现突出的年轻将领,激动地说道:“军事学院的设立,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先进的军事知识,提升指挥能力,这对我们打赢未来的战争,统一全国至关重要!”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与训练,扩军工作基本完成。一百五十万陆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二十万海军战船林立,实力雄厚,具备了远洋作战能力;三百万民兵组织有序,训练有素,成为军队的重要辅助力量。十大军事基地运转良好,为军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中华军事学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高级军官,为军队的指挥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崇祯二十一年春,王巢在文华殿召开全国军事会议。殿内,文武百官济济一堂,各大集团军司令、海军舰队司令、军事学院院长及各地军政要员悉数到场。众人身着朝服与铠甲,神色肃穆,目光中充满了期待与坚定。
王巢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诸位爱卿,经过半年多的扩军备战,我中华军已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今日召集大家,便是要确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剿灭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及南明政权,完成华夏一统的大业!”
随后,王巢起身走到殿中悬挂的全国舆图前,手指依次指向西北、西南、江南三个方向:“李自成的大顺军盘踞陕西、山西、河南等地,虽兵力雄厚,但内部矛盾重重,军纪涣散,且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张献忠的大西军割据四川,残暴嗜杀,失尽民心,实力相对较弱;南明政权偏安江南,内部派系林立,勾心斗角,兵力分散,不堪一击。”
根据王巢的部署,中华军将采取“先西后南,逐个击破”的战略。首先,由第一、第二、第三集团军组成西北方面军,由林瀚担任总指挥,从山西、陕西两路出兵,进攻李自成的大顺军,直捣其老巢西安;同时,由第四、第五集团军组成西南方面军,由韩毅担任总指挥,从湖北、贵州出兵,进攻张献忠的大西军,解放四川;最后,由第六至第十集团军组成江南方面军,由赵锐担任总指挥,配合海军舰队,从山东、江苏、浙江三路出兵,进攻南明政权,攻克南京。
“林瀚、韩毅、赵锐!”王巢高声喊道。
“末将在!”三人齐声出列,单膝跪地,高声应道。
“命你们三人分别担任西北、西南、江南方面军总指挥,率军出征,务必在一年内剿灭各路割据势力,统一中原!我将亲率中枢集团军坐镇北京,为你们提供后勤支援与战略策应!”王巢沉声道,眼中透着一丝决绝。
“末将遵令!定不负主公所托,剿灭贼寇,统一中原!”三人齐声应和,声音震彻大殿。
随后,各方面军将领纷纷上前,领取作战任务与军令。殿内气氛热烈而凝重,每个人都深知,这是一场决定华夏命运的决战,只能胜,不能败。
军事会议结束后,各路大军迅速行动起来。西北方面军从北京、太原等地出发,向陕西、山西挺进;西南方面军从武昌、贵阳等地出发,向四川逼近;江南方面军则在山东、江苏、浙江等地集结,准备渡江作战;海军三大舰队也进入战备状态,游弋在沿海与长江流域,随时准备支援陆军进攻。
在大军出发前,王巢亲自前往各军营慰问将士,为大军践行。他走到士兵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与训练情况,鼓励他们奋勇作战,为统一全国贡献力量。“将士们,你们是华夏的守护者,是百姓的希望!我相信,凭借你们的勇猛与智慧,一定能剿灭贼寇,统一中原,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将士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愿意为统一大业抛头颅、洒热血。一名年轻的士兵握着手中的新式步枪,激动地说道:“主公放心,我们一定奋勇杀敌,绝不辜负主公的期望,绝不辜负百姓的期盼!”
崇祯二十一年三月,西北方面军率先对李自成的大顺军发起进攻。林瀚率领大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与严明的纪律,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数城。大顺军虽然兵力众多,但面对中华军的火器攻势,根本不堪一击,纷纷溃败。消息传到北京,王巢欣喜若狂,下令嘉奖西北方面军将士,同时传令西南、江南方面军,即刻发起进攻。
一时间,华夏大地战火重燃,但这一次,是统一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中华军的铁蹄踏遍西北、西南、江南,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响应,提供粮草与情报,支援大军作战。大顺军、大西军、南明政权的军队在中华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覆灭已是迟早之事。
王巢站在北京城的城墙上,望着南方天际,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坚定。他知道,统一全国的大业已近在咫尺,一个强大、统一、繁荣的中华帝国,即将在他的手中变为现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华军将士的浴血奋战,离不开天下百姓的支持与期盼。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华夏大地将彻底告别战乱,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和平、稳定、文明、强盛的时代。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北京城的上空,映照出这座古老都城的辉煌与庄严。中华军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着统一的到来,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剑指中原,一统天下,中华军已做好了最后的准备,正朝着最终的胜利,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