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年春,东海码头笼罩在灰蒙蒙的雾气中。林默娘身着黑色羊毛衣,立领高耸遮住半张脸,站在东海码头的石阶上,注视着远方缓缓驶入的商船。她身后,十二名身着便装的情报人员已分散在码头各处,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报告总长,东方明珠号已靠岸,影子团队的欧洲部成员全部抵达。一名年轻特工低声汇报道。
林默娘微微颔首,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上面印有中华国情报机构的飞鹰徽记。此次任务非同小可,诸位,我们要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通过数据分析欧洲各国的科技底细。
她展开手中的情报简报,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1822年之前欧洲各国科技发展的蛛丝马迹。根据我们在各国的线人汇报,欧洲各国对科技的投入正在悄然变化,这将决定未来三十年的世界格局。
三周后,位于东海城一家不起眼的仓库区,林默娘与她的核心团队齐聚一堂。货架后隐藏的密室中,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欧洲地图,上面标注着各国首都和主要科研机构的位置。
各位,经过三周的密集情报收集和线人会面,我现将1822年欧洲各国科技投入与科研人员情况向大家汇报。林默娘走到地图前,手指轻点英国区域。
首先是我们的老对手,大英帝国。林默娘展开一份详细的羊皮纸报告,根据我们在伦敦政界和学术圈的线人报告,英国目前是欧洲科技投入最多的国家,年投入约120万英镑,其中政府直接拨款约40万英镑,私人企业和贵族赞助约80万英镑。
科研总人数方面,英国约有1200名全职科研人员,包括大学教授、皇家学会成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士。林默娘的目光扫过团队成员,但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的科研体系正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其中一部分去了欧洲,少量前往美国。但目前1822年,英国仍是当之无愧的欧洲科技霸主。
她指向地图上的法国区域:法国目前是欧洲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国家。法国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发展,年投入约80万法郎,其中政府投入占70%,私人投入占30%。
法国科研总人数约为900人,但创新能力极为突出。特别是在化学、医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法国拥有世界领先的地位。比如巴黎的巴斯德实验室虽然尚未建立,但类似的研究机构已经初具规模。我们在里昂的线人报告,法国化学家正在研究新型染料和药物,这将在未来十年内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林默娘的手指接着移向德意志地区:德意志目前发展并不均衡,但有些地区非常突出,特别是普鲁士和巴伐利亚,正在大力投资科技教育。德意志地区年科技总投入约60万塔勒,分散在各邦国。科研总人数约为600人,增长速度为欧洲最快。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我们在哥廷根和柏林的线人报告,德意志各大学正在改革教育体系,洪堡兄弟正在推动一种全新的大学模式,强调科研与教学的结合。这种模式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使德意志成为世界科技的领导者。目前德意志各邦国已经开始大量建设专业技术学校,他们比大学弱一点,主要是培养工业基础人才,年培养技术人才超过2000人,远超英国的84所技工学校。我们估计,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么德国会在十年到十五年后反超英国和法国。
她转向南方,指向意大利半岛:意大利半岛目前分裂为多个小国,缺乏统一的科技政策。但撒丁王国和两西西里王国都有一定投入,总体年投入约30万斯库多,科研总人数约300人。不过,意大利在物理学和工程学方面仍有深厚基础,特别是在都灵和博洛尼亚的大学里。
林默娘的目光最后落在东欧:俄罗斯帝国年科技投入约50万卢布,主要集中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和莫斯科大学。科研总人数约200人,但增长潜力巨大。第一执政伊万虽然保守,但对西方科技持开放态度,特别是在军事技术方面投入巨大。
各位,这只是表面数字。林默娘取出一叠更加机密的文件,根据我们在各国的深度线人报告,欧洲各国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英国虽然投入最多,但其科研体系存在严重问题。林默娘指着英国部分,根据媒体的专访,一些科学家表示皇家学会已经变得官僚化,无法有效推动科技创新。根据我们在伦敦科学界的线人,包括巴贝奇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对皇家学会的保守态度感到失望”
法国虽然创新活跃,但拿破仑年事已高,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会导致法国内部不稳,政治不稳定仍然是最大隐患。不过,法国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正在提升,特别是在军事技术方面。我们的线人报告,法国正在秘密研发新型火炮和全新蒸汽机技术。
而德意志地区,虽然目前投入不如英法,但其发展潜力最为惊人。林默娘强调道,根据我们在柏林和哥廷根的线人,德意志各邦国正在系统性改革教育体系,建立专业技术学校。德国在1865年将拥有1274所技术类学校,同期英国仅有84所技工学校。德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惊人,如克虏伯和法国西门子公司等将把营业收入的近10%投入研发。
更关键的是人才储备。林默娘继续分析,根据我们的情报,德意志地区正在培养大量工程师和科学家。到1822,德国的粗钢产量已经接近英国的二分之一,蒸汽机也开始试着自己制造,已经在1822年开始播下。
各位,林默娘环视团队,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收集这些情报,更要分析这些趋势对中华国未来的影响。欧洲各国对科技的投入差异,将决定未来三十年的世界力量格局。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这些变化,为中华国的现代化道路提供决策依据。
她拿起一支红色羽毛笔,在地图上德意志地区画了一个圈:特别关注德意志地区的教育和科研体系改革,这将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关键。同时,密切注意英国科技体系的潜在危机和法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突破。
林默娘放下羽毛笔,眼神坚定:影子团队欧洲部的任务才刚刚开始。我们要深入各国的科研机构、大学和工业企业,获取第一手的科技情报。不仅要了解他们现在在做什么,更要预测他们未来会做什么。这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窗外,巴黎的夜色已深,但仓库密室中的情报分析仍在继续。
而情报二部也制作和提交整个中华国的科研实力分析报告。
疆域空前广袤的新中华,其领土包括:传统中原大陆、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整个澳洲大陆、非洲好望角地区(开普敦和五个非洲西海岸的移民城市)、北美洲全部西海岸线(从阿拉斯加至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以及印度次大陆上的战略要地加尔各答和孟买,这个跨洲帝国的经济实力令人震撼。
1. 中原大陆核心区(传统中华领土)
作为帝国的经济心脏,这片土地贡献了帝国约45%的Gdp。1822年大陆地区经济总量仍占全球约30%。仅中原地区农业产出就高达约2.8亿两白银,手工业(丝绸、瓷器、茶叶)出口创汇约1.2亿两,加上商业税收和矿业收入,核心区Gdp可达约5.5亿两白银。
2. 东南亚群岛(加里曼丹、菲律宾、爪哇、苏门答腊)
这片热带群岛为帝国贡献约25%的Gdp。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丰富的金矿、锡矿和森林资源,菲律宾的金银矿和热带作物,爪哇的火山土壤孕育的超高产水稻,构成了国家的聚宝盆。仅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香料、橡胶、糖、咖啡)的年产值就达3亿两白银,若加上航运中转和贸易枢纽价值,该区域Gdp可达约4亿两白银。
3. 澳洲大陆
整个澳洲,凭借其广袤土地和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初期以钢铁,渔业、畜牧和矿产为主,移民人口一千万,Gdp首次达到一亿两白银,但长远潜力无可限量。
4. 北美洲西海岸
控制从阿拉斯加至下加利福尼亚的整个西海岸线,帝国将垄断太平洋沿岸贸易。该地区丰富的毛皮资源、林木资源和潜在的金银矿藏,加上作为连接亚洲与美洲的贸易中转站地位,移民人口三百万,1821年Gdp可达约三千万两白银。
5. 非洲开普敦地区
虽面积不大,但作为控制印度洋与太平洋航线的战略要地,开普敦的港口贸易和作为非洲南端贸易枢纽的地位极具价值,以及以黄金和其他矿业开采的五个沿海城市。移民人口两百万预计该地区Gdp约2000万两白银,但其地跨两洋,战略价值远超经济数字。
6. 印度次大陆据点(加尔各答和孟买)
控制这两个印度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帝国将掌握印度洋贸易命脉。加尔各答作为通往喜马拉雅和西藏的门户,孟买作为阿拉伯海贸易中心,两地的贸易中转、纺织业和港口服务贡献约1亿两白银的Gdp。
二、综合Gdp估算
综合上述各区域:
- 中原核心区:约5.5亿两
- 东南亚群岛:约4亿两
- 澳洲大陆:约1亿两白银
- 北美西海岸:约0.3亿两
- 非洲开普敦:约0.2亿两
- 印度据点:约1亿两
新中华帝国总Gdp约为:12亿两白银\/年
中华国强化科学投入,实行教育投资占Gdp10%的强制性政策,这在1822年的世界是前所未有的。
年度教育投资总额 = 12亿两 x 10% = 1.2亿两白银
这一教育投资规模本身就超过了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年财政收入。例如,1822年英国政府的全部财政收入约为6000万两白银等值,法国约为5000万两,而清朝中央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白银。
1.2亿两白银的教育经费,按照1822年的物价水平,可以支撑庞大的教育体系:
培养一名合格教师需要约300两白银的培训成本,年薪约50两。1.2亿两可支持培训约20万名教师(6000万两),并支付约140万名教师(1.27亿两÷90两\/人)的年薪。实际上,这笔经费可维持一支约15-20万名全职教师队伍,服务全国教育体系。
建设一所标准小学约需2000两白银,一所中学约需1万两,一所大学约需10万两。1.27亿两可新建约6万所小学(1.2亿两)或1万所中学(1.27亿两),或1200所大学(1.27亿两)。显然,这笔经费足够支持一个庞大的基础教育网络。
从1.27亿两教育经费中,可分配约3000万两(24%)专门用于科研:全脱产科研人员平均年薪约100两白银(含研究经费);3000万两可支持约30万名全职科研人员的薪酬和研究经费
若包括科研辅助人员、技术工人和教育行政人员,这一经费可养活的广义教育与科研人口已经接近80-100万人”
凭借1.27亿两白银的年度投入,新中华国可以支撑,3000所小学(每所年运营成本约2000两,服务300名学生),1000所中学(每所年运营成本约8000两,服务500名学生), 约50所大学(每所年运营成本约15万两,培养高级人才)
1.27亿两白银的教育投资,使这个新中华帝国在1822年实现,最基本十岁以下儿童,全民基础教育普及率可达60-70%(主要城镇和人口密集区)
这样的教育投入规模,将使这个跨洲共和国不仅在领土和资源上称雄世界,更在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能力上建立起难以撼动的优势,为其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竞争中奠定决定性基础。
报告一个总结是,“将所有清代读书人征召为第一批识字教师,并讲解《天工开物》,由退伍识字老兵讲解《绩效新书》,可以从民众底层构架文化,科学和个人勇武精神,教师由国家来支付工资。保持这个比例,中华国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型进取型大国,领先于同时代的世界各国”。
报告首次提到了幼儿园,“要释放更多的劳动人口,我们需要建立从三岁到六岁的幼儿园体系”
报告最后提到:“虽然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方面,我们依然落后于欧洲;但在钢铁,电学,农学,石油冶炼和蒸汽轮机方面,我们已经超越欧洲;可以适当引入欧洲科学家和医学家,在妈祖学院开设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