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这个给你,”看着杨菲菲积极的样子,他也没有打击,从厨台上端着一碟子青菜递给了她,叮嘱着:“慢点走,不要跑。”
“我知道,”说着杨菲菲就小心地端着青菜朝着里面的堂屋走去,而留下来的杨易也伸出双手指着厨台上面剩下的菜,表示他也要拿一个。
“姐姐干什么,你就要干什么是吧,”杨远坤好笑地摇摇头,看了眼厨台上的菜,确实没有合适他的,就打开橱柜,找到了他吃饭的碗,笑着说:“你就把自己吃饭的家伙带过去吧。”
等杨母和杨远坤把所有的菜全部端上堂屋的八仙桌,灶台上正在烧着的海带汤也好了,前面店里也没那么忙了,赵小凤就回到了后面,让袁月香留在前面看着店。
“中午怎么不喝酒啊,我去楼上给你们拿,”一到后面就看见杨远坤和杨远宏两人在吃着饭,赵小凤连忙说着。
“不喝了嫂子,我吃点饭就行了,”杨远宏连忙说着。
“下午我还要送他回老家呢,”杨远坤在一旁解释着。
“哦,那行,”听到杨远坤的解释,赵小凤也没再多说,从后面厨房拿了一个大碗,盛了大半碗饭,又夹了很多菜端到了前面书店,让袁月香一边吃饭一边看店,她自己则是留在了后面跟大家一起吃饭。
“下午要回老家,可以去新房子看看,”赵小凤提醒着:“快五月份的时候才全部建好装修好的我也没什么空多回去,可以开开窗户透透气。”
“我知道了,那房子建的怎么样?”杨远坤好奇地问着,他还真的没怎么关注过老家正在建的新房子。
“挺好的,跟你说的差不多,村里现在都没这种好房子呢,上次建好之后回去检查,好多人都来问我这个房子建起来要多少钱,”赵小凤笑呵呵地回答着,看来她对这个房子也很满意。
他们老家村子里的老房子很多还是土坯房,新房子虽然用上砖石混凝土,但造型还是很简单的,就是方方正正的上下两层,不存在设计这个概念,而杨远坤新盖的房子,跟周围房子的风格确实完全不一样。
“我回去之后看看,要是哪里没弄好,我可是要找对面王新员麻烦的,”杨远坤打趣地说着,他也不担心王新员会乱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那应该没问题,我看是挺好的,”赵小凤继续说着。
“诶,对了,二姐家怎么关门了啊?我刚才回来的时候就看见了,”杨远坤又好奇地问着。
“去农资店那边帮忙了,现在正是忙的时候,二姐就白天去农资店那边帮忙,等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再回来开这个店,”赵小凤解释了一下:“下面村子上来买这些肥料种子农药的,一般都是上午,粮油店这边一般都是傍晚下班的时候生意最好,倒也不冲突。”
“那两个孩子呢?”
“也去那边吃饭了,虽然比这么远那么一点,但也就多走几分钟,”赵小凤快速地回答着。
饭桌上聊天的声音基本就没有停下来过,大家也不会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都是杨远坤问着家里的一些事情,然后赵小凤或者杨母回答着,一顿饭不喝酒也吃了半个小时才结束。
“这小家伙现在自己吃饭了啊?”杨远坤指着一旁正在划拉自己碗里剩下的饭的杨易,好奇地问着,这个小家伙是最后一个还在吃饭的,碗里的饭已经被他划拉的到处都是了。
“是啊,今年就非要自己吃饭了,我想喂他还不干,”杨母无奈地说着,拿起抹布就开始清理杨易附近撒出来的米粒。
“那还挺好的,菲菲这么大的时候还要人喂着才吃饭呢,”杨远坤很是欣慰地说着。
“他比较好带,一个人在床上也能自己玩自己的,看着电视也不会叫着要人陪,”赵小凤也从后面厨房走了进来,笑着接话。
“那就好,”杨远坤点点头,看着一旁的还在喝茶的杨远宏,就询问着:“那我就先送你回去了?”
“好的坤哥,”杨远宏连忙回答着。
“嗯,”杨远坤站起身来,对着赵小凤说:“那我先送他回老家了,到时候给家里新房子通通风,到吃晚饭的时候再回来啊。”
“行,现在村里应该在割稻子了,”赵小凤点点头。
将车上自己的东西全部拿了下来,又特意给杨三叔带了条烟,杨远坤就自己开车带着杨远宏往老家的方向开去,路过许连生的农资店的时候,还也特意看了一眼,也没见到人。
这个时节正是村里割稻子的时候,路两边都是在干活的人,而现在也不是收割机普及的时候,或者说请个收割机的价格是很多种田人不舍得的。
他们需要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将田里的稻子全部割完,然后连着稻草全部扛到板车上拉回家,稻草是很好的烧火做饭的燃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或者更多的草垛子,用来当做一年家里烧火做饭的燃料,等稻子全部割完后,家里的老人妇女将稻子脱粒,然后开始晒干。
而男人壮劳力则开始给刚刚收割完的田里犁地放水,等田里湿润的差不多了,一家大人在早上四点来钟的时候,趁着太阳还没出来,把提前在小秧田里培育的稻秧苗拔出来用扁担挑到已经犁好的大田里,一家人开始弯腰栽秧,这个活家里八岁的孩子就要开始干了,更小的孩子就留在家里看着正在晒的稻子,防止鸡鸭或者人来偷自家的稻子。
七八月份的天气还总是神鬼难测的,前一秒还是大太阳,后一秒可能就会下起瓢泼大雨,这时候一家人又要跑回家里把稻子收起来,防止淋雨,这就是杨远坤老家每年夏天最忙碌的双抢了,家里上到七十岁的老人,下到五六岁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活干。
在杨远坤的印象里,二十年后,他们家这边种田的就很少有人会继续选择双季稻了,实在有点太累了,而更多人的则是直接把自家的田承包给了种田大户,每年一亩地有八百块钱左右的承包费。
路上出现小轿车,在现在是小概率事件,正在田里割稻子的村民,纷纷起身朝着路上看来,小声地跟旁边的家里人聊着,感受到腰没那么难受了,又重新弯了下去。
“你家里现在应该也在割稻子了吧?”杨远坤一边开着车,一边询问着一旁坐在副驾驶的杨远宏。
“应该是了,不过今年没有种那么多田,就咱们亲戚家的这些田,”杨远宏随口说着。
“那也不少地了,”杨远坤算了一下,这各家的地加起来也有二三十亩了,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没办法,我爹要是不种的话,也没人种了,他可不舍得就这么让田荒掉了,”杨远宏摇摇头,无奈地说着,现在村里还可能承包田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价格也很低,一年到头只要给300斤的稻子就可以了,不过他们还得交公粮。
车子开到自己村子路口的时候,现在这个时间已经没有人在那里聚集着闲聊了,杨远坤直接把车开到了杨远宏家门口,里面已经传来了打稻机的声音,应该正在给稻子脱粒。
因为打稻机运行时候的声音是巨大的,所以里面的人也没听到外面车子的声音,等杨远坤和杨远宏两人走进院子里后,正在打着稻子的杨三婶和杨远庆媳妇看见他们之后,还愣了一下,才赶紧把机器给停了下来。
“妈,大嫂,”杨远宏走过去喊了一声,杨远坤也笑着打了声招呼。
“你大哥说你这几天也要回来了,我还以为还有几天呢,没想到今天就回来了啊,”杨三婶看见小儿子之后,脸上的笑容就没落下来过,毕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总是有点溺爱的。
“事情忙完了我就跟坤哥回来了啊,”杨远宏笑着说了一句。
“中饭吃了吗?”杨远庆媳妇也在一旁询问着。
“在我家吃过了,吃完了才回来的,”杨远坤回了一句,继续问着:“远庆哥跟三叔在田里忙啊?”
“是啊,还在田里割稻子呢,我俩先给这些稻子打出来,不然家里都放不下了,稍微晒一下就给它直接卖掉了,”杨三婶指着地上那些稻子解释着。
“那我去割稻子吧,家里镰刀在哪啊?”杨远宏很有眼力见地说着。
“你才刚回来,这么着急干嘛啊,在家歇会,”杨三婶很是心疼地说着,她自己头上戴着草帽,还盖着一个毛巾,把两边的脸颊都遮住了,但整张脸还是被太阳晒得通红,她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
“不用了,我一路坐车回来了,闲着也没事干,”杨远宏摆摆手,就在院子的角落里找到了一把镰刀,然后换上家里的拖鞋准备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