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风行动”带回的数据,像一颗投入深水炸弹,在“明暗战略研究院”内部引发了剧烈的震动,但表面上,一切波澜都被严格限制在核心团队之内。黎明过后,研究院如同往常一样运转,只是空气里多了一丝无形的凝重。
老周和程日星带领技术团队,对获取的日志数据进行彻夜的深度清洗、关联分析和交叉验证。工作量巨大,但成果也惊人。
“‘幽灵协议’的核心通讯节点确认被我们端掉了,对方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同等水平的隐蔽通讯能力。”程日星顶着黑眼圈,但语气带着一丝胜利的疲惫,“他们针对研究院的‘深度数据画像’和‘社会关系瓦解’计划,也随着主节点的瘫痪而搁浅。我们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然而,真正的风暴眼,却集中在那个意外发现的“清道夫2.0”数据包上。
“这份名单和资金记录,比‘幽灵协议’本身可能更致命。”老周的声音异常沉重,他将分析结果投射到主屏幕上。名单上的人名不多,只有五个,但每一个都让人心惊——两位是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媒体和学界颇有影响力;一位是负责某关键领域政策制定的处级干部;一位是大型国企的副总工程师;最后一位,赫然是东海市某区的检察长。
而资金往来记录显示,过去一年内,有数笔来自不同离岸公司的资金,通过复杂的贸易背景伪装,流入了这五人或其直系亲属控制的境外账户。
“这是……系统性收买?”苏晴倒吸一口凉气。
“不止是收买,”余年眼神冰冷,“看资金注入的时间点,几乎都与某些关键政策出台前、重大项目评审期,或者……某些对我们不利的舆论风向转变期高度吻合。他们在构建一个隐藏在体制内和舆论场中的‘影子兵团’,负责在关键时刻,为他们发声、影响决策、甚至……利用司法手段打击异己。”
“清道夫2.0”,不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清除,而是升级为了更隐蔽、也更恶毒的“社会功能性与合法性清除”。通过收买关键节点人物,扭曲舆论,影响政策,滥用司法,将威胁目标在规则范围内“合法”地消灭。这比单纯的暗杀或暴力威胁,更加难以防范,危害也更为深远。
“我们必须立刻行动!”林晓语气急促,“这份名单和资金记录是铁证!应该立刻提交给纪委和最高检!”
“不能急。”余年抬手制止,他的大脑在飞速权衡利弊,“这份证据的来源,是我们非法潜入管廊获取的。虽然在法律上,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如果能够证明重大犯罪,经过法庭查证属实,来源非法不一定导致证据完全排除,但在实务中,尤其是在涉及如此高级别人员的案件中,证据来源的合法性问题会被对方律师无限放大,甚至可能反过来指控我们伪造证据、诬告陷害。”
他顿了顿,看向众人:“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清道夫2.0’仅仅是‘寰宇生态’背后那条失控管道的手笔,还是已经与钱永福,甚至赵老的网络产生了更深的交织?贸然抛出这份名单,可能会打草惊蛇,导致真正的幕后黑手断尾求生,甚至引发更疯狂的反扑。”
“那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这些人继续潜伏,为他们所用?”程日星不甘道。
“当然不是。”余年走到信息板前,将“清道夫2.0”的名单与之前掌握的钱永福关系网、赵老可能关联的势力范围并排列出,“我们需要策略。这份证据,是我们手中最锋利的剑,但出剑的时机和角度,必须精准。”
他做出部署:
“第一,技术组继续深挖‘清道夫2.0’数据包,尝试找到资金流向中,与‘寰宇生态’、钱永福、乃至赵老网络中已知账户的关联点,哪怕只是极其微弱的线索。我们需要构建更完整的逻辑链。”
“第二,林晓,你负责研究,在不直接提交这份核心证据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合法渠道,对名单上的这五人进行侧面调查。比如,依据《公务员法》、《检察官法》中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是否可以对其财产异常情况提出核查申请?或者,通过审计、税务等常规行政监管手段,对其关联企业进行合规性检查?”
“第三,苏晴,你动用媒体资源,在不暴露信息来源和具体指控的前提下,开始有意识地营造关于‘专家独立性’、‘政策制定透明度’、‘司法公正性’的公共讨论,埋下伏笔,为将来可能的揭露做舆论准备。”
“第四,关于杨丽娅和赵老……我需要知道,他们对‘清道夫2.0’是否知情。”
与此同时,“寰宇生态”及其背后势力的反击如期而至,但方式却更加阴险。
首先发难的是学术界。一位被列入“清道夫2.0”名单的经济学者,在某个高端论坛上,不点名地批评“某些民间调查机构,缺乏专业资质和科学精神,滥用舆论,干扰正常经济秩序”,其言论被多家权威媒体转载,颇具迷惑性。
紧接着,那位涉事区的检察院,以“需要补充侦查”为由,将一件与研究院完全无关、但由该院负责审查起诉的、涉及民营企业家的刑事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此举看似合规,但传递出的压制信号,却让与研究院有合作的一些企业和个人感到了寒意。
更直接的是,研究院的几个长期合作方,几乎同时接到了来自不同监管部门的“例行检查”通知,检查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远超往常。
对手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动用了“清道夫2.0”网络中的资源,从学术可靠性、司法环境、商业合作多个维度,对研究院进行系统性、合法化的挤压和孤立。
压力,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从四面八方悄然涌来。
研究院会议室内,气氛压抑。
“他们在测试我们的反应,也在消耗我们的资源。”老周沉声道。
“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打破这个局面,合作方会流失,舆论会转向,我们可能会被慢慢困死。”苏晴面露忧色。
程日星一拳砸在桌子上:“难道就拿他们没办法了吗?”
余年沉默地看着窗外。城市的天空灰蒙蒙的,正如他们此刻的处境。对手隐藏在规则的阴影下,挥舞着由权力、金钱和影响力编织的软刀子。
“有办法。”余年转过身,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他们动用‘清道夫2.0’,恰恰说明他们感受到了威胁,并且开始不惜暴露部分隐藏的网络来对付我们。这既是危机,也是机会。”
他走到信息板前,在“清道夫2.0”的名单上画了一个圈。
“他们想用这套系统困死我们,那我们就……集中力量,先打断这套系统中最脆弱的一环!”
他的手指,点在了名单上那个“国企副总工程师”的名字上。
“就从这里开始。林晓,立刻整理关于这位副总工所在企业近期重大项目,特别是与‘寰宇生态’或名单上其他人员有关联项目的所有公开信息。苏晴,搜集所有关于该企业技术评审、招投标过程的公开报道和业内评价。老周,日星,排查他的公开行程、网络痕迹,寻找可能的生活作风或利益冲突线索。”
“我们要打一场精准的‘拔点’战斗,在法律和舆论的规则内,撕开‘清道夫2.0’的第一道口子。”
“清道夫2.0”的阴影已然笼罩而下,但“明暗战略研究院”的选择,不是退缩,而是在这看似无懈可击的系统上,找到那个最微小的裂纹,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将撬棍插进去。